2.四、女排队长之路(2)


本站公告

    有一天,曹慧英正趴在窗口往外张望,生产队里的那位干部又急匆匆向她走来。***离老远,他就嚷开了:“小五,北京来电报了!”

    曹慧英喜出望外,冲出门去,深一脚浅一脚踩着厚厚的积雪,迎着那位干部跑去。

    “给我,电报!”曹慧英向那位干部伸过手去。

    大队干部笑道:“邮递员送不过来,在电话里念了一下,北京体院叫你带着推荐信,马上去北京!”

    曹慧英扑闪着水灵灵的明亮的大眼睛,有些不信地说:“真的?”

    那位大队干部说:“看你高兴的,连我的话也不信了。”

    曹慧英一下跳了起来,跌跌撞撞往家跑,未进门就叫道:“马上去北京!马上去北京!”

    这给闷坐着的全家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悦。

    说实在的,曹慧英的心很矛盾。当运动员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像在学校里那样踢踢毽子,跳跳绳吗?陌生的新事业,既使她向往,又使她害怕。而且,还要辞别父母和姐姐们,远走他乡呢。

    父亲倒有主意,他果断地说:“人就要奔事业。要你去,你就去!”母亲当然是舍不得女儿离开的,不过,她也是个想得开的人。她没有阻拦,只是说:“到了外面,父母不在跟前,凡事都要自己照料了。干什么事,都要往前,不要落在人后。”

    大雪挽留曹慧英在故乡多住了三天。第四天,她不顾积雪未化,就艰难上路了。从村子到镇里上汽车,得走十里雪地。为她送行的是她三姐。一路上,姐妹俩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千里送行,总有一别,当汽车徐徐在铺着积雪的公路上开动时,三姐还站在车窗下,一边抹着泪,一边叮嘱小妹妹:“小五,你这次出去走的是一条新路,不会一帆风顺的,自己多当心!”

    汽车沿着铺雪的道路,向火车站飞驰而去。啊,展现在这位十六岁农村少女面前的,的确是一条令人向往而又艰难的崭新之路!

    人往高处走

    列车在北京火车站缓缓停了下来。曹慧英随着人流来到车站广场。没有人来接她。姐姐住在宽街,该坐几路车呀?俗话说,路就生在嘴里。曹慧英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她嘴甜,不住地打听,终于找到了姐姐家。

    姐姐给北京体院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师马上来了。老师又给她检查了视力,测了听力,随即拿出一张印得很考究的表格,在上面写了“曹慧英”几个字。然后交给了她:“这是入学通知书,明天就可以去报到了!”

    老师走了之后,曹慧英端详着这张珍贵的入学通知书呆,人家都说入学很难,我怎么这么容易呢?她甚至怀疑这是一个梦。

    车子驰过圆明园遗迹,来到了我国最高的体育学府——北京体育学院。校园真大,真气派。宿舍却很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放着四张双层床。同室的女伴,也刚从各地来。有一个女伴,扑闪着一双特大的眼睛,老打量曹慧英。曹慧英当时还留着两条又粗又长又黑的大辫子。拖着这么长的大辫子怎么当运动员呢?同伴们都叫她剪掉。那位大眼睛的女孩一边微笑着,一边抄起一把明亮的剪子。

    曹慧英真舍不得剪掉这两条大辫子,但人家都留短,剪就剪掉吧!那个拿剪刀的大眼睛姑娘走过来了,咔嚓、咔嚓……曹慧英一瞧镜子,剪得那么短,连小刷子都扎不起来了。她直可惜,真想哭。可那位大眼睛姑娘却乐得直笑。

    这位爱笑的大眼睛姑娘就是后来的著名女排运动员杨希。直到她们俩到了国家队,还老提起这次剪辫子的事。杨希总说:“我那一刀是铰得太狠了点,瞧你那个可惜劲儿,我心里直乐……”

    这里的生活,对曹慧英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天还不亮,就催着出操。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乍暖还寒,晨风就像小刀似的刮着脸。曹慧英戴上了手套,捂上了口罩。列队时,老师不容商量地说:“记住,出操时不许戴手套,也不许戴口罩。”老师可管得真严,连这也管。没过几天,她在训练中把手给挫了,医生给她包了纱布,疼得她直想哭。可老师还来叫她出操。她感到莫大的委屈。这时,她想起了妈妈临别时对她说的那几句话,人往高处走,干什么事都要干好,不要落在人后。她终于跟着同学们往操场走去。老师看出这位乡村姑娘的心事了,关切地对她说:“当运动员苦吧?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这一关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