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女排队长之路(1)


本站公告

    古人说,“三十而立”。而她——原中国女子排球队队长曹慧英,到了“而立”之年时,已经结束了轰轰烈烈的运动员生涯,从球坛引退了。

    当她伫立在“三十”这个人生的台阶上,回望着来路时,她感到欣慰。因为,她看见自己在这条坎坷曲折的路上留下的硕大而深凹的脚印里,不仅有少女时代的纯真和欢乐,而且有青春时期的理想和追求。如果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音符的话,那么,这数不清的脚印汇成了一支对母亲——祖国的深的歌。

    从阿庆嫂到运动员

    一九七○年的金色秋天,曹慧英正在她的故乡——河北滦南县南套沙沟子的庄稼地里,与乡亲们一起挖地瓜,一边劳动,一边哼唱着阿庆嫂的台词。

    远处,一位生产队的干部大声呼叫她:“曹慧英,上面来人找你!”

    曹慧英一边答应着,一边搓着手上的泥,欢蹦乱跳地往村里跑。

    “准是县剧团来人找我了!”她这么猜测着,便加快了奔跑的速度。

    当演员,这是她盼望已久的事,她模样俊俏,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副清亮甜润的嗓子。谁人见了,都说她是块当演员的好材料。她九岁那年,遇见了从唐山到村里来搞“四清”的评剧演员孙淑芬。一见面,孙淑芬就喜欢上了这个清秀的乡村女孩,又教她唱戏,又教她练功。曹慧英就像影子一样跟着孙淑芬。两年后,孙淑芬回唐山去了,别的孩子也不练功了,可曹慧英却独自一个人坚持练。就连平时走路都不老实,走着走着就来一个劈叉,来一个倒立,惹得她妈妈直数落她:“一个丫头家,成天疯疯癫癫的,像个什么样子!”

    长到十五六岁,曹慧英真的上戏台了。村里排练京剧《沙家浜》,她饰沙奶奶。本来,她是想演阿庆嫂的,但她的个儿太高,别人不好配戏。演沙奶奶就演沙奶奶吧,反正能登台演出就行。她妈妈却不高兴了,老跟她叨唠:“你别演戏了,这么点小女孩演什么老太太呀!”不久,演阿庆嫂的演员病了,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最后还是推曹慧英来演。头一场是在村校的操场上演出的,村里村外的乡亲们都来观看。她妈妈、姐姐还一早就拿板凳去占了座。曹慧英唱得有腔有调,把阿庆嫂的味儿演得挺足。外村的一位大爷直夸赞:“谁家的闺女,长得这么俊,演得这么好。”她妈在一旁听到了,心里直乐,回到家还说个没完。

    她的一位颇有见地的婶婶把她推荐给县剧团。听说,人家对曹慧英还挺感兴趣。

    一想到当演员的梦想真的要变成现实,她压抑不住内心的欢喜,脸上挂满了笑容。可是当她气喘吁吁地跑到队部办公室门口时,她傻眼了。

    坐在办公室长椅上的两位客人,都是大高个,一点也不像剧团里的人。他们见曹慧英进屋,急忙站立起来,微笑着伸过手去。曹慧英有生以来还没有跟人握过手,禁不住面红耳赤起来。她一边握手一边在想:“他们究竟从哪里来的呢?”这时,一位操广东口音的“大高个”自我介绍说:“我们是北京体育学院的老师……”

    呵,明白了!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前些日子给她来过信,说妈妈到北京串门时,姐姐问起了曹慧英的况,妈妈愁地说:“唉,别提了,长得那么高,不敢出门了,走路都恨不得把脚踩到坑里去……”姐姐一听,高兴地说:“北京体院正在招生,让小五去学体育好啦!”姐夫自告奋勇给体院写了一封推荐信。不久,体院写信告诉她姐姐,说是要到乡下看看曹慧英。真快,说来就来了。

    两位客人一会儿让曹慧英跳起来摸高,一会儿量她的个儿,一会儿叫她伸胳膊,一会儿量她的手指。她老老实实,一一照做。两位北京客人不停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还问了她许多问题。她有些紧张,心儿跳得慌,人家问些什么,自己回答些什么,全忘干净了。她只记得那位广东口音很重的“高个儿”客人告诉她一句话:“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客人一走,曹慧英的心绪就乱了。当演员,当运动员,两个志愿就像两只吊桶似的,在她的心里七上八下。她演阿庆嫂已轰动村里村外,县剧团对她兴趣很大,她真留恋乡间那简陋的戏台。可个儿又老往上长,同学们已经给她起了两个外号了,什么“细麻秆”、“大骆驼”……江南哪有这么高的“阿庆嫂”呀?最讨厌的是那双脚丫,长得那么大,比男人们的还大。妈妈愁容满面地问过她爸爸:“有什么法子使小五的大脚丫变小呢?”父亲闷坐了好半天,吧嗒吧嗒吸着烟,吐着雾,最后总算想出了一个中国最古老的办法:裹脚!在这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农民家庭里,他的话无异于皇上的圣旨。她几个姐姐的婚事,都是父亲一句话定终身的。他威严得使孩子和孩子的妈妈都怕他。吃饭时,只要谁说话声音大一点,他就用筷子往桌子上一拍,顿时,全家上下就鸦雀无声。不过,曹慧英有点例外,她是这个家庭里的“老丫头”,父亲有点偏爱。下地干活时,他曾经用他那粗重的嗓音一字一句地教她唱过《社会主义好》。她的姐姐、哥哥们可从未享受过这种父爱。也许正是父亲的这种偏爱鼓起了她的勇气。当父亲下令她裹脚时,她竟然敢笑嘻嘻地反抗说:“爸爸,你也不想想,眼下是什么朝代了,还兴裹脚?!”父亲没有动气,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忧愁。其实,曹慧英自己也愁,连赶集、到亲戚家串门都不敢去了。这么高的个儿,走到哪儿,人们都得多看她两眼。不用说阿庆嫂演不成,将来什么角色也演不成了。当运动员就当运动员吧,兴许还真有点出息。可是,那两位北京客人走了之后,却音信杳无。她给姐姐写过一封信,请她打电话到体院打听打听,又很久没有回音。时间真如流水,一晃就过去半年了。一九七一年的早春,天空纷纷扬扬飘起大雪花来。白雪几乎覆盖了大平原的一切:河流、田野、树木、房屋、道路……唉,即使姐姐真回信来了,邮递员也无法送到村里来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