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条主线


本站公告

    通过三条主线可以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如下:

    一、盛衰

    第五回,宁荣二公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但“历百年”后,“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这里点出贾府已由盛转衰。元妃省亲,具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盛”确是极盛,然同时亦衰,因为省亲本身就让贾府的财政陷入了困境:“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jīng穷了”,再加上家族内部“生齿rì繁,事务rì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rì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在外则受“外崇”无度勒索,至七十五回中秋夜宴已是一片衰败气象。在中秋节前,先是甄府抄家,继而贾府内部“抄检大观园”,这些都预示着贾府将面临一次抄家。贾府最终将如十二支《红楼梦》里说的那样,落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同时,其他三大家族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必然同贾家一起衰落。

    总之,以荣国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贯穿全书,这是此书的第一条主线。

    二、聚散

    甲戌本《凡例》中言:“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rì闺友闺情”,《楔子》中言:“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由此可知,此书是为闺阁女子作传。又,人物是以男主人公贾宝玉为联系的中心。故作者以荣国府中贾宝玉和众女儿的聚散为主线,写出了当rì的“闺友闺情”。

    第一个来到荣国府的是林黛玉,次之宝钗,再加上三hūn以及袭人、晴雯、金钏等丫头,宝玉身边已是聚集了一批“清爽”女儿。妙玉和十二戏官在元hūn省亲时到来,湘云又不时来玩,至四十九回,又来了探亲的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琦,这时,宝玉身边女儿云集,人数达到了极盛。众女儿和宝玉在大观园中,或因诗社,或因节rì,或因生rì等活动聚集在一起,其中尤以诗社为最,先后举办了海棠诗社、菊花诗社、芦雪广联句、怀古诗等,象征宝玉和众女儿“聚”的兴旺。

    聚则散。后面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不成,至填柳絮词、放风筝,已是一片离散气象。宝玉与众女儿的离散从抄检大观园开始,晴雯、司棋及戏官离开,宝钗迁出大观园,至中秋夜“品笛感凄清”“联诗悲寂寞”,悲剧气氛达到极点。由十二支《红楼梦》可知,“大厦倾”“家亡”之时,必定是“人散”之时。

    家族的盛衰决定了宝玉与众女儿的聚散,因此,“宝玉与众女儿的聚散”也是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

    三、情悟

    先来看不同版本上第五回的一个差异,如下表:

    |:539|H:138/9/293070363

    在此说一下改动的原因,甲戌本上的“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正是此书的核心旨意,也是宝玉一生的写照,但因为太直白、太直接,所以作者在后来的庚辰本上作出了删减的改动。在“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中,“以情悟道”正是男主人公贾宝玉一生的心路历程,宝玉的“情悟”贯穿于书中。

    第五回jǐng幻仙姑在宝玉看完十二支《红楼梦》时,“见宝玉甚无趣味”,就说道:“痴儿竟尚未悟”,只因宝玉此时年幼,还未经历后来之事,故谓之“未悟”;第二十二回“听曲宝玉悟禅机”一回,宝玉因听一支《寄生草》,以及和湘云使眼sè而落了两处的褒贬,宝玉因此烦恼而悟,并占了一偈,填了一支《寄生草》。此时宝玉毕竟未彻悟,又被黛钗止住,但又有点化——黛玉补偈和宝钗比出语录;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宝玉央龄官“唱‘袅晴丝’一套”,而被龄官拒绝,且龄官只去搭理贾蔷,宝玉“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宝玉yù回妙玉的帖子而去请教黛玉,不想偶遇邢岫烟,宝玉顺便请教。只因邢岫烟一番指点,“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可见,宝玉正如戚蓼生序里所言的“多情善悟”。

    在很多细节之处,宝玉也是随时而悟,如第十五回“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sè,说明原委。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此处甲戌本有侧批:“聪明人自是一喝即悟”;第七十七回晴雯被冤枉,以致被撵出大观园,宝玉见到病中的晴雯时,处于悲痛之中。在“服侍”晴雯喝茶时亦有所悟:“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rì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可以试想一下:宝玉在家族衰败之际,众女离散之时,及后来的“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会有更多的因“情”而“悟”,因止存八十回,笔者仅能猜测一下。

    作者写宝玉的“情悟”,笔墨虽不甚多,却也贯穿全书,因此,“宝玉情悟”也是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

    综上所述,三条主线概括了《红楼梦》的基本情节:正是在家族由盛而衰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出宝玉和众女儿聚散的悲剧,通过宝玉的“多情善悟”以及和众女儿的情事,体现了“大旨谈情”的主旨。当然,在和众女儿的情事中,宝黛爱情故事为主。

    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杜撰”,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学思想寓于其中。除此之外,《红楼梦》也体现了作者在饮食、服饰、医药、园林、器皿等方面的认识和造诣,真可谓之“百科全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