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歪歪扭扭的四个大字:“学以致用。”
得福扭扭捏捏的一行小字:“学问便是金钱。家有金山银山,不如一技在手。”
徐帐房龙飞凤舞的顺口溜:“学好算学、格物,何愁天下不富!”
鼻涕虫装斯文:“学贵以专!”
赵光毅字也写得软钢一般的硬实:“论述道理的文章称之为理论,百家争鸣方是探究理论之方法。”
德才先生文如其人:“德才兼备!”
得财为《十论》作序,《十论》序言写道:“政和六年正月十八,登州王平王树人设立冶金学院于王村机械厂扩建之作坊。学院设立之初,人不过二十余,其中大半是十几岁之学员;书不过半车,专门讲述冶金之书更是匮乏。正月十八至正月二十四,王平与学院学员各抒己见谈论七日。余有幸跟随旁听,所闻所见录成文字,便是起初的《七日谈》。后续学员进入学院,莫不以《七日谈》作为启蒙之必读。宣和元年,依照王平之命,余重新整理《七日谈》,改动较大之处是使用白话文对《七日谈》进行整理,谈论内容共分为十卷,故而更名为《十论》,学员纷纷传抄。靖康元年,冶金学院东迁芝罘,学员骤增,故而重新刊定《十论》,刊印三百卷作为学员启蒙之必读。”
“余少年父母双亡入王府为仆,取名得财。仰仗笔录《七日谈》之功,奉王平之命执掌学院,王平为余更名德才,取其德才兼备之意。余执掌学院十年,学院所出教授七人,博士三十余人,皆为冶金、造车、造船等各行之栋梁,余深以为《十论》作为学员启蒙之必读,并未详细探究冶金之理,转而谈论探究理论之方法,看似毫不相干,实为探究学问之正途,各学员谨记!”
“《十论》凡十卷,卷一,谈论启蒙之初学,文、算学、格物、画学缺一不可,为之求学之根本。通文,可读学院他人之专著,可笔录自家心得、相互启迪;通算学,算得出精确之数量,方能探究精确之理论;通格物,探究得道理,方能触类旁通,明白究竟;通画学,方能笔录言辞无法描述之器械。故而,凡如学院求学之学员,不论出身,皆须习学文、算学、格物、画学。学院倡导白话文,笔录皆用白话便于学员笔录,便于教授匠人,匠人如何言谈便如何照实笔录,与太学所授诗词、文章文言不同,取名白话文。”
“卷二,谈论求学之方法。学院初建之时,外无书卷内无教授,求学之方法便是教授教习学员,学员教习教授,教授教习教授,学员教习学员。不论教授学员,但有心得,不论对错皆可宣讲。分开题目探究,众人一起研讨是为学院探究学问之方法。不问出身、不问来历,单有一技之长,便可台上教授,曰:人多处方出圣人!圣人师从多人,守着一人为师如何能出圣人?”
“卷三,谈论世上之物存在之究竟,世上之物究竟因何缘由存在?言谈间学员共同试验,点燃的木炭可充满羊皮馕。故而得知:世上之事物乃是实实在在的,无论看到与否都是实实在在的,看不到便是方法没有找到。譬若说身边便有若干现今尚无法看到,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此类道理称之为哲理,此类学问便称之为哲学。单一探究冶金里的哲学,与诸子百家学识无干。”
“卷四,探究日光之学问。学员取冰制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若干、铜镜若干,当堂验证日光可缩小、可放大、可折射,故而称之为光线。凸透镜可将纤毫之物扩大数倍,数个透镜组合一起,便可将远处之物拉近观看,称之为望远镜。冰易融,水晶可取而代之。此类皆与光线相关,故而称之为光学,于探究冶金理论大有裨益。古之《墨经》已有详尽论述,惜大部失传。”
“卷五,格物之妙用。格物,现今另有教授称之为物理,即为物之理论,余以为物理之称呼更为确切。譬若《墨经》之《经上》二十一曰:“力,形之所以奋也。”再譬若《墨经》所述滑轮、滑轮组便在王屋水库筑坝时应用极为得利。滑轮、滑轮组即为使用之法,其间省力之道理即为格物之理论,故而称之为物理。物理探究得透彻,便成之为冶金学院之基石。”
“卷六,画学之妙用。言辞难易详尽描绘器械,便须画学。画学当探究一致之规矩,学得这规矩者相互间不须言辞,一张图便说得清清楚楚,岂不省时省力。眼下有教授成之为制图学,以示与画学之不同,余深以为然。制图所需之三角尺、石墨笔现今已有作坊专门打造,制图学之力现今自不必说,任人皆知。”
“卷七,炼丹学。汉,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便有密陀僧、三仙丹。葛洪在炼制水银之时便知,对丹砂加热,可冶炼出水银,水银与硫磺又能变成丹砂。雌黄和雄黄加热后升华为结晶。汉人有此成就,惜自汉朝后,中原再无此等人物,葛洪也只是寻得了法子,并未探究其间的道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冶炼水银之间的道理,理应与冶铁相仿,冶金学院理当探究。因铁石融化化成铁水,故此类理论被称之为化学。”
“卷八,规矩。没个规矩不成方圆,冶金学院也是如此。长短,有里、丈、尺、寸,最小的便是寸,譬若四轮马车轴套,便是把寸分成十份还嫌粗糙,寸分为十份称之为分寸,分寸分为十份称之为毫寸,现今毫寸够精细,如何去分,如何打造毫寸的量尺,他日若是毫寸仍显粗糙该当如何?其他触类旁通,譬若顷、亩、分,再往下分该当如何?石、斗再往下分该当如何?斤、两、钱再往下分该当如何?此规矩现今称之为标准,学院里称为标准学。为着算学算着方便,也为着旁人偷学,冶金学原理另立标准称之为学院标准,变动最大之处便是斤两,称之为公斤、公两,改十六两一斤为逢十进一。初始甚是不便,现今却早看出了苗头,作坊里用着便利,当属此为奇效。”
“卷九,谈论探究理论之方法。理论来源于工匠之日日劳作,探究清楚理论便寻得出更好之方法,一人顶得多人用,更有甚者,做得出前人所未曾做出之事、之物。单一劳作探究不出理论,单一探究理论不去动手尝试,理论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两相结合方能探究出真正之理论,称之为真理。所有理论均需动手尝试验证过方能称之为真理,此处验证称之为实践,谓之:“理论当于实践相互验证,理论来自实践,实践乃是探究理论是否称之为真理之唯一准则。”尝试验证被称之为试验,建立于试验基础之上之理论被称之为科学。冶金学院探究之一切理论均需依照试验科学之原则进行探究、验证。若非如此,即便是圣人也有难解之事,譬若两小儿之辩日,更何况我辈乎?”
“卷十,破除守旧。依照寻常之方法,如何探究非同寻常之理论?譬若,一碗价值六文,两人相争如何平分?砸碎分碗当则当矣,何若卖了碗一人分上三文?故而曰,寻常之方法探究不得非同寻常之理论,守寻常之旧法称之为守旧,探寻理论当破除守旧。学贵以专,人生苦短数十年,穷一人一生之力又能探究清楚多少理论?故而当术业专攻,有倾力于算学、有倾力于物理,如此方能集众人数世之力,归于大成。守旧之表露尚存于自锁,哪家有些顶用之方法莫不守口如瓶,自谦曰敝帚自珍,学院当摒除此等陋习,各人所得若不拿出共享之,如何集之大成?方法当严守,理论当共享之,学院收授学员、礼请教授,不管哪家哪学,倾心于理论之探究便可招之入门。冶金学之理论,前人甚少涉猎,非穷几世人之心力不能集之大成,我辈皆非圣人,亦无圣人之心智,唯有集众人之心智方是科学之道。我辈当立志为后世集大成者之基石。”
“卷十增补,或曰,如若别人家作坊触类旁通将成我家之大敌,王平曰:“机械厂里,果如所言。然,冶金学院非机械厂之冶金学院,非王家之冶金学院,乃是众人探究理论之冶金学院。外人即便学得过去,恰好促使众人更加探究深远之理论,对冶金学院岂不是好事?若是外人明白其间道理,舍得耗费钱财探究理论,岂不是大有裨益?便是不肯,只若是自家日日改进,哪家又是挡不住的劲敌?难道能守着几个法子吃上几辈子不成?”故曰,没哪家打得败机械厂,若是败了,终归是自家打败了自家。不怕别家偷学,只怕自家不争气。”
“赖《十论》之功,后三年,手书《梦溪笔谈》之沈大家存中先生门生三人入学院为教授,后四年徐州监二人人东来,后五年利国监四人东来,其后各州府心志相同者数十人入冶金学院,是为冶金学院之另一基石。凡此等,莫不对《十论》卷十所论推崇备至。”
“自《七日谈》至今之《十论》刊印凡十年有余,其间对《十论》之争辩至今未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间争辩之专著不下数百,各执一词者不在少数,每每争执不下。余曰:百家争鸣方是大成之基石,博采众长、反省自身方是求学之要义,切切!”
“冶金学院建立伊始,王平曾言及建立冶金学院之缘由,曰:“眼下我不说,十年后我不必说,三十年后自有旁人去说!”弹指一挥间,十年转瞬即过,三十年后,百年后,《十论》自有他人分说!”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