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关乎兴镇兴民的大事。在开完三天党委会后,镇上领导分别进县城跑省市,到大城市去考察市场找项目。当时的陵江县城才刚刚兴起民间组织的小建筑队,县城各大机关单位修建职工宿舍楼和办公楼的热潮也才刚刚涌动。建筑这一块具有丰厚的利润,而且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时代,建筑业肯定还会有长远的前途。一圈考察回来,镇上领导都认为可以组建队伍成立一个建筑公司,树起一块大招牌,由本镇懂技术懂业务的青年农民扛起这面大旗,打进城市去。只要发展的好,一个建筑公司还可以下设多支建筑队,同时就可以容纳吸收成百上千名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就地就业,整体利益及民工利益都极为可观。
一个乡镇自主成立一个建筑公司,在当时的陵江县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之举。陵江县那个时候只县上的两个集体所有制建筑企业,还没有听说过乡镇或农民自已组建建筑公司的,大多有点能耐的民工,也不过只是当个小小的包工头,从县上的建筑公司手里分得点残渣剩水,挣点小钱。茶山镇建筑公司的组建,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过方方面面的咨询研讨后,终于同意批准茶山镇自行组建的农民建筑公司为陵江县第三建筑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陵江县在当年还将此事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成果,向当时的地区委员会作了专题汇报,并得了到了高度表扬。
建筑公司的牌子一挂旗帜一打,由镇上指定的几个能人组成公司领导层,然后就忙着招兵买马,主要招收本镇青壮年农民进入公司打工。王大文就是那个时候被公司领导层从沿海招回来的技术骨干。在建筑业方兴未艾正处热潮翻滚之时,第三建筑公司先后在陵江县城、三元市、南水市等地都找到了工程,开门头一脚就踢了开门红,挣了个满堂彩。公司很快就下设了五支建筑队,王大文就在第二建筑队里,被派到三元市修建粮食仓库。由于王大文有过管理和施工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经验,他被任命为第二建筑队的副队长,主抓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工作。
王大文大红大紫时来运转的机遇,就在这个仓库工地上来临了。一位现在已经退休,当时却位倾一方的领导到三元市视察建筑行业,有市领导就把这支乡镇农民建筑队正在修建的仓库等地列入视察现场。王大文在这次领导视察活动中,与领导们有了一面之缘,也就是利用这一面之缘,王大文从一级级领导开始,逐渐接触认识了各层领导,也逐渐形成了一张私人的关系网。由这张关系网撑腰,王大文于九六年底即脱离第三建筑公司,自筹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在三元市建筑领域展开手脚,搏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与王大文同时自成气候,脱离第三建筑公司自立门户的农民工有十几个,茶山镇党政领导雄心勃勃组建的第三建筑公司也就此名存实亡。按理说以王大文的实力本不可能到茶山镇一个小小基金会贷款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王大文大展拳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时,他却因投资不当,在商住楼的投资上严重失误,导致其几百万资金全部被套牢,至今已有三年时间还无解套的迹象。为了能使自己的公司起死回生,也为了偿还一些三角债务,王大文在这几年里不但卖光了公司的所有财产,就连自己在有钱之时买的几部轿车也都低价转手他人。实在走投无路之时,他才想到了家乡,找到镇上那个名存实亡的第三建筑公司的维系者,并打通当时的镇长李永固的关系,这才有了这笔五十万元的贷款。
以上就是这笔贷款的前因后果。毛运生和陈明听完杨其和的摆谈,都感叹人生无常,说起了祸兮福兮相存相依的关系。
杨其和对毛运生说,明天我们先直接上门去找王大文,不要打电话,免得他晓得我们是来收贷款的,就跑去躲了。
对头,毛运生说,我们直接上他家,不打招呼不给消息,我不再想重复大柏乡的故事了,象到大柏乡那样找人,把我自己都找得没了脾气。
电视里正在播放香港凤凰卫视台的节目,陵江县城可是早已关闭了此台的信号,毛运生已有好几年没看过这档节目,他问正在摆弄摇控器调频道的陈明这是啥子原因,在大城市的一些宾馆能够看到这档节目,在陵江县那种小地方却看不到?陈明回答说,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具体原因说不清楚,只是听到一些租车坐车的人讲,好象是上面要求关闭的。
杨其和看看时间,就说今天有些累,我们还是早点休息,明天还得起早赶去找人做事。
陈明从床上翻起躺着的身板,无精打采地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陈明这家伙今晚上没出去耍,显得没精打彩的,毛运生一边脱衣服往被窝里钻一边对隔床的杨其和说,明天我们干脆放他小子一天假,让他自己到市里去逛逛,我们两个人去找王大文,也给他小子一点自由。
这个家伙是个坐不住的主,杨其和说,我可是理解年轻人的,明天就依你,放他一天假,让他自己去耍,看他能给我耍个啥花样出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