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十四、似乎是逃难


本站公告

    作者:芦江水

    第三章五十四、似乎是逃难

    贾信华想,现在办社供户做尕社户的事情总算办妥了,接下去是要找钱谋生的事儿了,做了尕社户后和村里的接触相对要少一些,政治风险会减低很多,但是不参加农业生产后就算是一粒口粮也要自己掏腰包购买,这对自己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他深知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接下来该怎办?他想去找找祖仁师傅,春节过后如果他去做泥水工,请他叫他一起去做。劁猪是不可能的了。如果真的找不到泥工活,就算是劁猪也要远离近处的村落,贾信华作了第二次下海去下山的海岛劁猪的打算。

    他现在去街上准备买一条烟到祖仁师傅家里去,幸亏在水库工地上有这三角钱一天的补助费,也幸亏春节值班的二天补助费。贾信华把这些钱用来投入扩大再生产的用途。也就是把赚来的钱用在为下次赚钱的地方去。

    “喂,小贾——”贾信华回头看看是谁在叫他。“哎呀,是布衣师傅,你家就在这附近吗?”,叫做布衣师傅的是水库工地上的木工,他曾做过水库里的拱桥的支架。

    “是的,我家就在这前面,去我家坐坐吗?”布衣木工说。

    “不啦,我还有一些事儿下次再去你家吧”贾信华回答说。

    “下次你找不到我了,我要去外地了,”布衣木工说。

    “你要去外地?去哪啊,做啥呢?”贾信华疑问?

    “这里的活儿很难找,我准备跟一个叫阿蛟的这个人去福建做木工”。“是吗,这可是一件好事啊”,对于贾信华来说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是他的拿手好戏,至于更大程度的利用这些信息的灵敏感性也有信手拈来的本事。

    “喂,小贾,你会去吗?如果你能去就好了”,

    “这又是为什么啊,我能去就好?”贾信华进一步的试探。

    “你会看图纸啊,我们粗做的人,只有听人家指挥做做苦力,不会看图纸要被人家看轻的,有你去就有主心骨了,遇事也有一个商量的地方”。布衣说。

    贾信华心中暗暗的窃喜,他现在是多么的想望离开这个地方啊。这芦水村是他的故乡,历次的填各类的表格的籍贯栏目里,都得填写它的名字。可故乡对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再说了自己出生在上海,这出生地算是故乡吗?可自己的出生地也不是在自己的家里,他是出生在阿姨家里的,他没有自己的家。上海能算自己的故乡吗?上海的阿姨家肯定不能算自己的家。

    贾信华只记得幼年时曾经来过这芦水村,在这村子里那么的住了二三年,每一个晚上都要抱着奶奶的脖子拉着奶奶的耳朵睡觉,贾信华记得咯咯蓬的枪机声,接连的响了三日三夜,然后是父亲在半夜里把他偷了出来,他父亲和他转辗乘小船乘大卡车的在路上颠簸了二三天到了上海的家。

    家,多温馨多令人想往的地方,家里有父亲有母亲,有兄弟姐妹,有家多好,有家真好!

    贾信华真想有一个家。有父母的庇护,有哥哥姐姐的爱。有弟弟妹妹的调皮。贾信华从来没有受到过双亲共同的关爱。从来没有感受到在家里有父亲又有母亲的日子,当得到父亲关爱的时候就会看到大妈的白眼。当身边有母亲的时候也只有母亲凄凉的目光。贾信华自小怕填这类那类的表格。尤其是家庭成员,该怎么填呢,是单亲却又是父母双全,说父母双全又都是不在一起。说有哥哥,却是不同一个姓,不填吧,就怕是上级说他是隐瞒了。说有姐姐吧,可又要写上同父异母。贾信华没有故乡,没有家!

    布衣师傅看到贾信华沉呤着,说:“贾信华,你到底去不去啊,我意思你最好和我们一起去吧”贾信华的灵魂从游离中返回了过来。“噢,好,好,我去吧——”“那么要准备一些什么呢?那天动身啊”贾信华问。

    “今天是阴历初五,初二、十六毋拣日,可是太迟了,听说初八是一个好日子,结婚的人家有好几家,就初八动身吧”布衣师傅说。

    “那要准备一些什么呢?”

    “不就是一些被头铺盖及工具之类吧,哦,最重要的全国粮票”布衣师傅说。

    贾信华和布衣师傅分手后就去杏仙的收购商店走去。杏仙可是他真正的姐姐,这么一件大事一定要和她说一下的。

    杏仙和老柴二人都在店里,贾信华刚踏进店堂老柴一眼就看到了,说:“姜会计,你弟弟来了”。“阿姐,你们今天开工了?”,杏仙看到贾信华喜悦就飞上了她的脸颊,“阿弟,你来街上啊,我们今天才开工的第一天”说着就去搬凳子。“姐,我想去福建打工,已经有人约我了”。老柴看到他们姐弟有话要说就借故走开了。

    “你指挥部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做,要去福建呢?”贾信华看看周围没有别人就对杏仙说,“姐,我们队里水库分摊的工帐也做得差不多了,我就算在也是很快要回家的,目前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越来越紧,我家庭出身不好又是常做单干,怕有影响。就和队里说了做尕社户也就是社供户。这样人不在家里就会少一份危险”贾信华说。杏仙听了后,一脸的悲戚禁不住眼泪流了下来:“阿弟,那你要准备一些啥呢?”。“我想到下街头看看有卖全国粮票的先去买一些”。“现在全国粮票很贵的,要不你把稻谷挑到我这里来,我抽时间去轧米。我就吃你的米,我把购粮证上的粮食去粮管所兑换全国粮票给你”。

    “可是姐啊,你把全国粮票兑换来了,要把油票也扣光了啊,这样你不是没有油供应了吗?”贾信华说。

    “这没有关系,一个月不就是四两油吗?我再从黑市里买一些算了”。

    “阿姐,你待我真的太好了”贾信华有一些哽咽。

    “别说了,信华,我苦命的阿弟啊——”杏仙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贾信华从杏仙处出来准备把稻谷挑到杏仙的住处,一路走来一路想,世界这么大,何处才是自己的家。

    “你在街上啊?”迎面来的是住在对门的水槽村的林小兰。贾信华虽然住在她家的对面,但因为出工还是在桥里面的芦水村,平时也很少和她们家交往,彼此也少有接触,就算偶然碰面,最多也是打一下礼节性的招呼。由于在路上一直在想着心事,猛的听到林小兰的招呼,他立即收住心来,看到前面的林小兰,笑靥如花地望着他,只见她脸儿圆圆的,眼儿大大的,腰儿细细的,胸儿鼓鼓的,身儿匀称的,眉儿弯弯的,辫儿长长的,唇儿粉亮的,鼻儿尖尖的,肤儿白白的。臀儿圆润的。林小兰来到了贾信华的身旁时,在贾信华的眼里她就像孤云出岫,朗月悬空,档都挡不住。林小兰就像那山坡上静静地吐着芬芳的鲜花,她是一棵棵美丽的花幸福的花,是那么的清纯那么的无尘,贾信华想幸福可能就在自己的身边,能留住吗?。

    贾信华把装满了稻谷的二只箩筐从家门口挑出,刚好林小兰端着洗好的衣服从河边回家,又和贾信华碰面了,“你挑这么多的稻谷去轧米厂啊?”林小兰问他。

    “我是去兑换粮票的,准备外出打工”贾信华四面瞅瞅无人低声地说。“去哪里啊”,林小兰说。

    “去福建”

    “那你要去很多日子了,那你家里怎办啊?”林小兰说。“日子估计会要长一些,家里你帮我照看一下好吗?”贾信华想反正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就顺便说一句也唯尚不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好的,一般也没有啥事的,你把贵重的东西放好了,或者干脆放到我家,到那边写信给我啊”林小兰说。

    “好的,我会写来的”贾信华说。

    “你来信时信封上不要写你的地址,回信地址就写在信纸里面,知道吗”林小兰着重地关照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