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拔早秧


本站公告

    发生在堕民村里的故事

    作者:芦江水

    第一章五、拔早秧

    早稻割进后的田畈马上灌水,等泡上几天后就开始耕和耙,耕田是技术活,贾信华估计一下子是学不来的,可是耙地呢,他看着人站在有二排铁齿的耙上,一只手拉着耙挈手,一只手拿着赶牛棒,虽然会因滾起的泥浆将裤子沾污,可是舒服啊,除了脏一些外,体力就一定不会太重。贾信华就怕重体力的劳作,下次一定要学会耙地。

    队长已经通知了明天早晨三点钟到黄泥岙拨早秧。又特别对贾信华说,叫他明天早上早一些到他家门口来等他,说贾信华还不知道秧田在哪儿呢。

    为了第二天不迟到,贾信华把闹钟拨到了二点半,又草草地吃了晚饭,早早地上床睡觉,可是怎么也睡不着啊,他又想起了做教师的时刻,现在还在帮学生上晚自习呢。

    当他还沉缅在梦中的时候,强烈的敲门声惊醒了他,是意心哥在叫他,他怕他迟到先来叫他,在路上他交给他一掳陈年的早稻草,对他说,这是捆秧的。他依照他的样子把这掳软软的稻草用一条草绳扎在腰上。

    黄泥岙在离家三里地的黄泥岭下,翻过废弃了的铁道路基,沿着馒头山脚,顺着黄泥岭下的岔道沿山边走去,月光是亮的,星星眨着眼,他虽则已经跟着意心哥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却依然是眯眯糊糊地一脚高一脚低的跟着他走,只觉得赤脚走在露水地里,脚底下有些冷嗖嗖的感觉,一丝儿也分辨不出方向,也不知道自已已经走到了哪里。猛地听到后面有人说,“蛇!寸白蛇!”。这可是在他们浙东最最毒的蛇呀,学名叫银环蛇的剧毒蛇。他回头一看,只不过是离他仅十来步路,可不是!他就是刚从这条寸白蛇的身子上跨过的吗?真是好险!

    后来听叫富定的社员说,他是看到这条横卧在田埂上的寸白蛇的,当他正要叫的时候,贾信华已经跨了过去,他这大声一叫,这条蛇就游向山上去了,足足有一条大称杆这样长,镰刀柄那么粗,凡是毒蛇多是小小的,这么大的毒蛇,尤其是寸白蛇是极少见的,别说他了,就连意心哥听了头皮也发麻。

    天还没亮,依稀的月色照在发白的秧田上,只能看到依稀的人们的背影和那黑黝黝的压在头顶上的大山,田野里除了“空-空-空——”的无名野兽的叫声外就是洗秧的咣咣的水声。他看了看自已身后的秧苗稀稀落落的跌倒在水田里。意心哥也看到了他,就叫他到阿兴那边去拨,他可以教你,又转头对阿兴说:“阿兴你教教他,他刚下放来还要拜师傅呢”。

    粗看起来很简单的拨秧嘛,坐在独脚的仓凳上,可以边拨边说笑,按现时的说法还是挺潇洒的。可做起来可还真难,别说要把一把秧苗搞得象盆子一样的下底整齐,就算拨成了捆上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阿兴哥告诉他左手的大拇指稍稍伸长一些,然后用右手把单根稻草向外一绕,再用无名指向后么一勾,和左手这么一抽……。

    社员们一边拔着秧一边聊天。阿兴哥说我们的祖上是何等的辉煌,当时队伍驻扎在老苗岭那边叫做项前村的地方,项前村东边迎海可防止倭寇来犯,后面背着老苗岭山,当队上的人骑着马过岭来到家着们住着的芦水村里时,马饿了可以随意的吃种的稻谷,后来稻田吃得实在不成样子,象赖头皮一样的东一窝西一窝的,上峰来了命令,只准吃路边的三株稻谷……。

    “那个时候啊,凡是村子里有人迎亲,头三夜必定是做甲长的先睡新娘子,新朗官要过了三夜才能进房……”

    “那还不是一报还一报,朱元璋进来后,这些明朝的军官成了我们的主顾,我们的祖上也都成了他们的差役。我们的女子结婚头三夜也不是照样给这些朱元璋的军官睡觉!”

    “可这些主顾们睡了后给的钱还是不少的”

    “信华,你现在住的阿鸿家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好,你知道吗?”

    阿兴哥朝贾信华眨眨眼狡黠地说,他不容贾信华回答就接着说,阿鸿的姑姑在世时,是全村的一枝花,说她风骚可透着妩媚,说她妩媚却是蕴涵着娇俏,而她的娇俏中又有一定的潇洒和诡谲,每一次的出门做生意那些做总管的都会对她馋涎欲滴,给她的赏钱也是特别的多,她对他们当然也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可她就是一心向着娘家,赚来的钱全部给了娘家,造起了这么大的房子,堂檐里还浇上了水泥,这水泥还是一个大主管从上海用帆船装来的呢,堂前的房檐和砖皮都上了油漆。幸亏阿鸿不争气,弄得饭也吃不上有了上餐没下餐的,不然早和她妹夫来生一样的做地主了。

    “信华,你看阿鸿的女儿友娣怎样?别看她还只有十六岁,可是现在就已经看得出来,她将是一个里外的一把手,你啊,近水楼台可要先得月啊,肥水不能外流,流走了可要懊悔莫及了。”阿兴哥的眼睛里露出了善意的狡猾。

    “信华,你从城市来到农村,是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除非是你很快就能回城。我估计你一下子是没有这么容易回去的。”不善言语的意心队长也插话了。

    天上一只夜鸟飞过,“哇……”悽唳地一声叫,头上划过。贾信华一阵怵然。

    阿兴哥又发话了,“信华,别看这友娣年岁不大,我们嫚佬的女孩早熟着呢,这可能就是祖上是蒙古人的血统的遗传吧,只要你胆大包你会成功”。意心队长不依了,“信华,你别听阿兴嚼舌头,他在捉弄人呢,听他的话祸孽呢。”

    黄泥岭的山谷中,徐徐地有了鱼肚的白色,意心哥宣布各人把自已的秧苗装担挑到大田上去,贾信华回头看看自已身后这一排排齐刷刷的秧队,心中一阵窃喜。再一看,这齐齐刷刷的秧队中还极不相称的那中间嵌进的几只可怜巴巴的歪倒着的小秧,分明在对它的主人说:“你呀,这样能养活你自已吗?”

    “信华,你从城市来到农村,是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除非……”意心哥的话在贾信华的脑子中回荡了起来。贾信华记得老人们有一句话,到啥山砍啥柴,在这个世界上懂得了生存才不会死亡。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