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对和平建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其实蒋介石和都心里有数,《双十协定》不过是一纸空文,国共双方都需要这么做,为的是积蓄力量,内战的烽火怎么烧而已。不过对共产党而言,现时的形势,是力争和平的,他阻止暂时的内战,才便于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与抗衡国民党的军队。过度紧张的工作,终于在1945年11月中旬病倒了。他得的是神经系统的疾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神经疲劳”。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他有时躺在床上,全身发抖,手脚痉挛,冷汗不止,不能成眠。他要求用冷毛巾敷头,照做了,却无济于事。经过书记处几位领导研究并一再劝说,终于同意暂时集中一段时间治病养病,历来党内的重要文电,一般都由自己起草。现在只能暂停了。养病期间,仍然密切关注着全党的大事。他养病的地方,最初是在柳家店附近的联防司令部干部疗养所。由于这里离中央和总部比较远,不能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后来搬到五家坪的桃林。由于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又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了繁重的工作,的病已逐步好转,工作也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得较快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阔别二十年的长子毛岸英又回到他的身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秋收起义时,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返回湖南长沙故里。后来杨开慧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毛岸英等三兄弟由中共湖南党组织秘密送到上海。第二年,毛岸龙患病死了。36年,毛岸英、毛岸青又被送到苏联学习。45年12月初,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归来。十分高兴,抱病到机场去迎接,父子的久别重逢,给了极大的安慰和温馨,也使他的病体能较快好转。蒋介石要全面发动内战,首选的目标是陕北延安,那是共产党的“老巢”,端掉它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呢?主意已定,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打算奇袭延安,一举打掉中共的首脑机关。因接受了过去两次偷袭计划遭泄密的教训,胡宗南这次决心严加保密,连心腹大将都不通气。不过再保密也要有人干事,胡宗南只能倚重能干的熊向晖。熊向晖是周恩来于抗战初期布置在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非到关键时刻不轻易使用。1941年1月,熊向晖在出国前成婚,蒋经国亲自担任证婚人。好不容易订到了3月下旬去美国的船票,熊向晖在上海等待出行。3月1日,保密局突然有人来上海找熊向晖,说胡宗南有要事要他去南京。熊向晖估计自己身份可能已经暴露,匆匆回家与妻子诀别。到了南京,却见胡宗南哈哈大笑道:“推迟出国三个月,打下延安再走!”蒋介石已经授命胡宗南攻打延安,胡宗南得到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十分兴奋。攻占延安后,他要发布《国军解放延安及陕北地区的施政纲要》,如此大文,非熊向晖这个大才子动笔不可。3月2日晚上,熊向晖拿着胡宗南提供的背景材料,关在密室里起草文件。这个背景材料就是《攻略延安方案》,上面有进攻延安的兵力部署;发起进攻的时间;他地区调集来的飞机数量;陇东兵团佯攻;左右两兵团攻击前进,以闪击行动夺取延安,保证歼灭共军主力。周恩来、见到这份攻略方案的时候,连国民党的将领们还都不知道。3月8日延安召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胡宗南看完朱德、周恩来的演讲记录,兴奋地说:“共产党毫无准备,事到临头,开个动员会也扭转不过来。只剩下几天,来不及坚壁清野。我出敌不意,正好乘虚闪击突袭,迅速拿下延安。”得意之余,胡宗南有点奇怪:为何没有出席大会?是不是让周恩来指挥作战?在陕北只留下两万多部队,不到胡宗南大军的十分之一。他坚持不准其他战场抽调兵力入陕增援。对延安即将失陷而惴惴不安的高级将领们,看到如此胸有成竹,既吃惊,又敬畏。胡宗南军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警卫员们催了又催,他却背着手站着不动,眼睛凝视着延安的标志宝塔山。在思想什么呢?难道他想用胆量和机智同蒋介石在宝塔山下玩游戏?日头已经过午。国民党整编第90师第53旅、第61旅的人马乱糟糟、闹哄哄地挤在宝塔山脚下。巍巍宝塔,依然屹立挺拔,翘首远眺,仿佛对这些不速之客不屑一顾。雄伟的宝塔山,怒而不语,只是默默忍受那肆意的践踏。面对早已人去室空的街巷、窑洞,胡总南部队如临大敌,如履薄冰。阵风吹动店铺的标牌,他们会立时一通机枪狂扫;登檐噗噗而飞的惊鸡,他们也要随即卧倒仓惶射击;就是街旁巷口的土堆柴垛,也被他们看作暗藏机关。苦苦企盼中的蒋介石,当得到空军方面的观察结果,获悉胡宗南军队已攻入延安城内后,怎么不欣喜若狂,又怎么能不急于知道更多的情况呢?蒋介石频频打来电话,急急催报有关战况。共军和中共的首脑人物究竟到哪里去了?谁也无法答复。尽管胡宗南大胆谎报毙俘五万人,蒋介石心里清楚是假的,但他不生气,只是追问更为具体的情况。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事,虽他并没有明白说出,别人也知道几分。因为战事连连失败以来,多少有些顽固分子埋怨在重庆谈判时,不应该给以“龙归大海”的机会。现在蒋介石之如此关心中共首脑人物是完全可以想象的。蒋介石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恢复了常态。多少年来,延安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自1935年10月19日,中共红军冲破蒋军几十万的围追堵截,行程两万五千里来到延安,就一直是中共中央、和军委总部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是共产党的指挥中枢,也是全国各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中心。为了消灭边区和夺取延安,蒋介石费尽了心机,险些丢了性命。想到此,蒋介石提前笔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样几行清秀的字迹:宗南:将士用命,一举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殊堪嘉尚,希即使谕嘉勉,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中正。得到嘉奖的胡宗南,上下将士均心知肚明,他们拿下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实际上是座空城,但又必须大肆宣扬战绩。于是,一场历史上罕有的“战绩”造假闹剧上演了。连夜筹备,成立起了一个“战绩陈列室”,还绞尽脑汁在延安周围二十华里内设“战俘管理所”十个,新建新坟二万五千个。这就是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的“赫赫战绩”,恐怕在世界上也属绝无仅有,堪称一绝。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胡宗南上演的闹剧,但他知道那东拼西凑的二万多人的西北野战军要迎击有二十多万之众的胡宗南部队,确非易事。虽然手中有胡宗南的《攻占延安方案》,但战场瞬息万变,不能照搬硬套。却不想转移到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其他根据地。他与同事们争论再三,最后采取折中之策,即将中央一分为三,他继续留在了陕北。没有谁能够彻底说清不愿意离开陕北渡黄河的想法。执拗与打无畏的解释也许只能有一点点的正确。他可能就是希望亲眼看着胡宗南被中央总部和西北野战军拖垮;他可能根本就不希望在这种老家被端的尴尬局面下去其他的“山头”寄人篱下;他更可能是有把握再次回到自己已经呆了十几年的红都延安---因为他后来确实有过调陈赓部队参与对胡宗南对抗的想法。也许他想到了当年被赶得只好长征的那种尴尬,而他希望以此留在陕北,并在危险的环境下指挥全国战争来显现自己泰山倒于前而不变色的大将风度。其实的另取的名字更能说明他当时的心态----离危险更近离取得胜利就更近---李得胜。他要在陕北玩一把“你敢攻我的延安我就敢扰你的南京”的惊险游戏---他在此期间确实多次策划并指示粟裕率一四六纵队蛙跳式进入闽浙赣的计划。当然,这更似一向处理逆境的那种策略:可以忍但不可以让,可以退但不可以逃,可以僵持但不可以气馁。在西北战场,称为蘑菇战术的非典型战法也让胡宗南大为头疼。青化边、羊马河、蟠龙等小规模歼灭战以及彭德怀化俘虏为新军的做法,也让胡宗南军队大大地丧失着信心。除了几次危险降临到咫尺之遥的遭遇外,在陕北这个自己的根据地里有惊无险地游行、旅行着甚至休养着,如小李村等多个村庄都曾经有过这位“李先生”长期驻足的印迹,甚至于还有过数次会议在他们的临时“行在”里召开,胡宗南并不能奈之若何。转战陕北的日子里理论上是刀光剑影,可以说是一路洒脱。除了没有什么好吃的,不得不总是在吃过黑豆之后,迎来了行军队伍中一声接一声的放屁不绝,一年的转战之旅在的机警加谨慎之下风平浪静地度过。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渡口的河滩山坡上站满了组织起来送行的老百姓,上船前还跟区镇干部一一握手话别。这样闻所未闻的透明度,意在显示他不是偷偷摸摸地溜走的,而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告别的。一个月后,胡宗南在损兵折将十多万后,干脆放弃了延安。的“蘑菇战术”,有效地拖住了胡宗南这个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队,致使蒋介石在全国各个战场失利。对于这段历史,美国政府在1949年发表的《白皮书》曾经作过这样的评述: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台湾1959年编写的《戡乱战史》也说:在西北战场上,“战斗进行中,我军因情报搜集无法深入匪区----影响于指挥及部署之行动不小。”而共军则“始终凭借其严密的情报封锁,灵活之小后方补给,以避实击虚,钻隙流窜----不行主力决战。尤以陕北原已人烟寥落,匪复利用其地方组织,将仅有之人与物资等可资利用之力量全部撤离,使我军行动之区,渺无人迹,行军作战,均发生极大之困难。”“我军主力始终被匪牵制于陕北,一无作为,殊为惋惜。”这最后一句话讲到了点子上,留在陕北之用意就在于此。倘若胡宗南撤去别的战场,那么别的战场情况将如何呢?不过黄河,乃真好汉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