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病了。躺在床上,浑身没有力气,眼前一阵阵发黑。要不是仆从和前来看望的人们左一声“右丞相”,右一声“右丞相”地叫着,他恐怕连自己是谁都会忘了。
病倒几天后,仆从呈上一个木头匣子,说是太后托人给右丞相的补品。一听“太后”两个字,他腾地坐起来,劈手把木匣掀出老远,好像里面装了什么要命的鬼祟一般。仆从吓了一跳,急忙去接,没接住,木匣落地,摔开了口儿,露出一丛白帛。远远看去,好像那日被他踩断的裙角。他命令仆从,把那东西,连同匣子,一同拿出去烧了。快去!仆从忙不迭应着,草草收拾起来,抱起就往外跑。
看着仆从把那要命的东西抱出门去,樗里疾长长出了一口气,缓缓躺下。又接连出了几口长气。还没出痛快,去烧东西的仆从又回来了,捧着那段白帛,说丞相还是看过再烧罢,这上面有字。
樗里疾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看了读了那白帛上面的字。读了过后,他就为自己的勇气庆幸了,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太后把这白帛叫做“补品”。
那上面只写了十个字:质嬴稷于燕,任魏冉为将。
樗里疾的病当夜就好了。他不断重复着这十个字,在厅堂里转了一宿。心里叨念着:好个聪明的太后!好个聪明的八子!!好个聪明的女人
按他的理解,那十个字绝不仅仅是一般的请求,而是给举棋不定的秦国指出了下一步的方向。
在嬴荡会晤了魏王,又教训了西戎之后,诸侯中唯一值得注意的动静就是雄才大略的赵王(武灵王)娶了一位有嬴姓血脉的女子,很快又册封为后,并在非正式场合提起过赵、嬴本来一脉的话。
知道这些情况并不难--早在孝公时候,内官景监就向各诸侯派出过不少细作,养成了一个刺探情报的小体系。惠文王时,这类事务已颇成气候,虽还探不出什么军机大事,但各国风物传闻却是时时有报。对赵王这宗轶事,他们本没怎么太认真--难辨真假不说,也太过模糊。但说到底,也还不能不算是某种契机,似乎在指引秦国跟赵国发生善意的关系。
可单看这个情况,还似不甚明确,也实在难以入手。要知道,两国多少年都没过什么好颜色,他樗里疾自己也跟赵国见过刀兵,张仪又业已布下跟齐国定盟这颗子,等于夹着赵国。那赵王励精图治,大肆治军,赵国近年军力陡升,再要是碰上可要难啃多了。主动示好,似有示弱之嫌,又怕得罪齐国,也没什么像样的制约。可按照宣太后帛书里说的,把公子嬴稷质押,锁住虽疲弱但地处要害的燕国,这个角就全活了。对齐国,并不是单独联赵,更谈不到“背盟”,而是全面联络燕、赵、齐。对赵国,也是一付全面联络把你捎带上的姿态,面子上过得去,同时也告诉他:燕国在秦国的保护之下,如有不测,你将被全面夹击。就算齐国掉了链子,燕国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倒向你……如此一锁一扣,那骁勇而睿智的赵王再翻云覆雨就不那么容易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