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六”对“一”(5)


本站公告

    他还告诉苏秦:这些话,这辈子我只跟你苏秦一人说了。又问:知道为什么告诉你么?苏秦想了想,点头。张仪接着问:你有那种只有你才能付诸实际的好主意么?苏秦想都没想,摇头。俄顷,正色道:会有的……

    那很可能是张仪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十来天后,人们发现了他已经僵冷膨胀的尸体。没人说得清他到底什么时候死的。人们似乎早已把他忘记了。

    传说中聪明得匆匆扫一眼随便哪个石碑都能背下所有碑文的苏秦,后来推行了跟张仪正好相反的策略。即联合“山东六国”一起对付秦国,试图把张仪曾经力求打破、转化的“六”对“一”格局锁死。我们不知道,这主意是否也是张仪在那个弥留之夜传授的。但基本可以肯定,比之张仪,苏秦其实并没达到“开宗立派”的“理论高度”--他并不是所倡导的被后世称为“合纵”策略的始作俑者,甚至连成功的推行者都算不上。可他确实达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自我成功”--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和一个并不新鲜的理念,竟将“六王”翻弄于股掌之间,谋取了所有“山东六国”的相国宝座。就连死都比张仪死得张扬传奇百倍。死后都还给当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患”,也给后世留下了可能永远都解不开的谜团。甚至在史册上还排在了张仪之前,被认为是“先行者”和张仪的“导师”!“成功”至此,何以复加!!

    相比起来,张仪真不是聪明的“卖家”。他所做的“交易”要实在得多,结果也算不得“圆满”--荣华富贵固然得到了,后来又失去了。倒也“名垂史册”了,却没什么好形容,还排在了苏秦之后。跟苏秦的那番“倾心”交谈与其说是“传授”,倒不如说是对自己一生从政经历的“反思”。

    张仪在秦国做了二十三年谋臣,凭着冠绝天下的巧舌,倚仗着秦国日益膨胀的国力,游走在诸侯之间,排布、翻覆着秦国与各诸侯之间的关系,挑拨、搬弄着各诸侯相互之间的关系。

    刚被任为“客卿”时,他很清楚自己还在“考察期”中,所以格外卖力,拳打脚踢,还亲自披挂上阵厮杀。无论是作为文人,还是作为一个几乎不懂技击的胖子,都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知道,秦国尚武,光靠嘴皮子人家肯定不买帐。可他更没忘记自己的“专长”,深知:要想在秦国混出个模样,到头来还是要靠舌头根子。所以,他巧妙而有力地抓住了自己亲手气喘吁吁打来的对魏国蒲阳战役的胜利,充分运用舌头,拿着退还蒲阳地方外带质押秦公子到魏国的“反胜为败”的提议,对“老板”嬴驷玩了一把反测试。结果嬴驷通过了测试,应允了这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主意。张仪于是借机逼魏国割让了上郡、少梁等十五座城池,并许下亲近秦国,不与其他诸侯结盟反秦的承诺,以退为进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故国“魏”的根本性削弱,用一场小胜利谋取了魏国整个河西地盘,把秦、魏边界划到了黄河边。对于这个成本极低的巨大果实,嬴驷给予了很有分量的“回报”--专门为张仪设立了“相国”职位,一把把胖子提到了最高权力中枢。

    当了相国的张仪几乎把整个心思都铺在了秦、楚、齐三大国关系上,一笔笔勾画着“远交近攻”的蓝图。相比之下,他在毗邻秦国的楚国身上更下工夫。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