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六”对“一”(2)


本站公告

    难道这是真的?他问自己。难道这真的就是寡人的使命,秦国的使命?……那比寡人此时目力所及更远的地方是怎样的?那大大的、远远超越了咸阳城、超越了“河西之地”、超越了大河的“天下”究竟是怎样的??恍惚中,脑子里飘来另外的一句话,好像是同父异母的小弟“樗里子”嬴疾告诉他的,说是有个被人引荐到其门下的楚国来的魏国年轻人,问他为什么来秦国,他竟然说“为天下”。对了,就是这句话!只有三个字--为天下!好大口气!!疾弟是当笑话讲给他的。疾弟爱讲笑话,是个妙趣横生的家伙,经常逗得他前仰后合地笑。他说你出来干些正事吧,也好帮帮我。他就说把君上逗笑莫非不是正事?这个疾弟啊,你别想说得过他--就像他的逗笑永远都出人意料一样,他的聪明有时也实在有些邪门儿。

    当群臣的嗡嗡终于把已经跑了十万八千里的思绪拉回“六”对“一”的话题时,嬴驷不知为什么,怎么也集中不起精力跟公孙衍机辩,眼里四下寻着被他强令必须“入堂听政”的樗里疾的影子。没找到。这家伙,又溜号了!又不知跑到哪儿逗笑别人去了。他跟公孙衍和群臣说:当下的话题太大了,先议到这儿。寡人得好好想想。又说:嬴疾何在?你们谁见了他,让他速速来见寡人。无故旷政,不象话!

    群臣散去没一会儿,樗里疾就蹩着衣袍怯怯地来了。说臣弟拜见君上,臣弟适才如厕,没听见君上呼唤,臣弟……嬴驷看他那样子就想笑,挥挥袍袖说行了行了,别来这套了。寡人叫你来不是要骂你的,而是有一问。他招手示意弟弟走近,俯下身子,轻声问:那个自诩“为天下”而来的学子叫什么来的?

    那个“好大口气”的魏国学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仪。他到底师从何方,又怎么来的秦国,当时和后来有过很多种说法,就连他自己也说过至少两、三个不同“版本”。从后来张仪其人的诡辩善谋来看,恐怕哪个“版本”都未尽可信。但作为秦国的重要人物,总得给这位“相国大人”写明“来历”。于是,秦国史官们综合了诸多版本,按“正统”加“神秘”的原则组合了一套还算有逻辑的说法,让人既不能轻易说出纰漏,又不大容易真正一一印证,还兼顾了曾给予当事人极大重用的君主的“面子”。其实,在当时,无论秦伯嬴驷,还是张仪的推荐者嬴疾,都不是很关心张仪其人的出身。他们看重的是能力。他们明白,秦国需要的是“能人”,而不是“贵人”。他们,秦人的代表,比当时的任何人都更明白,“能人”和“贵人”根本就是两回事。所以,这个来历不明的、口若悬河的、敢于将“天下”系于唇齿之间的张仪迅速走进了他们的视线,迅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并进而很快就成了被全天下“注视”的人物。

    在张仪作为普通门客向秦伯嬴驷的陈言中,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六”对“一”,而且提得更具体、更深入,也更形象。在张仪的构想中,“六”对“一”的“一”本来有两个“候选”,秦和楚。并且,他本人最开始认为,楚比秦更具备成为那个“一”的条件。所以,他最先的方向是楚。可在楚国遭了无数挫折和嘲弄后,他发现自己错了--跟中原各国一样,楚国也已到了“夕阳时代”,根本不是原本认为的“永远不落的太阳”。而经历了商鞅变法洗礼的秦国却当真是如日中天,焕发着空前的活力。因此,它必然不能见容于“山东六国”,必然成为他们最终的“对手”而不是盟友。而独占西方的秦国也肯定不会从“山东六国”那里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所以也就无可选择地必将站在“山东六国”的对立面。也就是说,无论从己方还是从对方的角度看,秦国跟“山东六国”的对立都终究不能避免。变数仅在于三个方面:一,对立开始的时间;二,对立持续的时间;三,同一时间里到底有几个真正的对手。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