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案”的起因已经说不清了,太子嬴驷本人可能还有记忆,可别人都不愿提起。后来,嬴驷继承了君位,就更没人敢再提了。
案发时,小嬴驷才四五岁。四五岁的孩子,就算是太子,就算顽皮得出了格儿,再大的错能犯到哪儿去。可卫鞅当时就是揪住不放。他的道理,一半儿能让秦伯接受,也能在重臣工面前说得过去,可另一半儿就谁都难以理解了。
当时他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欲法之行,必自上刑之。”道理不能说不对。是啊,如果因为地位高就松动执法,就可以有特例,那往下执行就不好办了。反之,如果地位高的人都不能特殊,下面的就更想都甭想绕开。于是大家说,话是不错,可毕竟孩子太小……卫鞅马上反驳:正因为小,才更应严厉对待,使之真正改过。也正因为小,所以并不懂得免罪免罚的恩惠,若轻纵了,他还以为自己没错呢……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最后,还是秦伯咬牙拍了板:按左庶长所言执法,诸公勿再言。复言者,与抗寡人同。
到这份儿上,卫鞅还不依不饶哪--不是按卫鞅所言,而是依法。他纠正国君。秦伯不语。他也不管君上脸上什么颜色,继续宣布道:念太子为储君,不可轻易用刑,就让他的老师们替他受刑吧。于是,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孙贾和公子虔都被脸上烙了字,半张脸烧得不遮上就能吓着胆小的。后来,最初还支持过卫鞅的公子虔因为非议新法又遭了一次刑。这回更惨,被割了鼻子。那以后,公子虔就再也没参加过任何公开会议。直到很多年之后,才被特准带上面具。
“渭水连坐案”的起因据说是几个臣工在栎阳集市上说了毁谤新法的话。可能情节比较严重,要么是言辞过于激烈,甚至还饶上了秦伯,要么就是成了气势。更可能二者兼有。要不然,怎么会处以死刑,又怎么会连坐了那么多人呢。
被连坐的大多是集市上的商贩和买主。卫鞅亲自审理。先是按新法对应罪行、环境、人员密度等规则划出连坐的最大范围;再一一甄别,外国人挑出来,每人当场抽鞭子,赶回国去;最后宣判--连坐的秦人统统斩首。
“斩首”二字一出,所有人都傻了。一位随吏偷偷提醒卫鞅:太重了吧,足有六七百人呢。卫鞅白他一眼,说:此乃依法而行。莫非汝也轻法不成。说罢,不由分说将他往外一推,森然道:把他加上。又补充:加在最前面。
“咯喳”一下,跟随了几年,跑前跑后,掸车套辕,挑灯劈简,亲如伙伴的手下的头颅就从脖子上坠了下来。一标鲜血喷入渭水,霎时染出一片殷红。那头颅缓缓落地,咕噜噜滚进河,被殷红的水荡得起起浮浮,一直还睁着的眼睛含着错愕和不解。卫鞅面如秋水,眼珠通红,厉声命令:行刑!
先是一个刽子手加两个帮手,一个一个推过来杀。手起刀落,人头滚出,刽子手随脚踢进河里,两个帮手拉起无头尸身,随意扔向身后。后来,这样的杀人组合增加到两组、三组、四组、五组,最后竟成了十七八组,沿河长长摆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