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覆天翻(2)


本站公告

    琴瑟不调,就得改弦更章;牛马不力,便须驱鞭而励;剑戈锈蚀,非磨砺不可复其锋;仆从疲沓,非重治不可掘其力。破车跑不过新车,修修补补比重新造并不省时省力。没人会等着车子坏到一碰就散架才去大修,更没谁会蠢到破车真散了架、摔死了人才去造新车……令人尴尬的是,这些谁都明白的浅显道理到了治国大务上却往往就是想不到、说不明、讲不通!琴弦难道不像国家的章程?拖沓的牛马莫非跟守古思旧的军民毫无类似之处?剑戈上的锈蚀跟臣工贵族身心上的尘垢本质上有何不同?先君献公的秦国凭心而论又比一乘巨型的老旧破车强在哪里?……

    情景插叙一:这时候,秦伯嬴渠梁不自觉地往卫鞅的方向挪了挪身体。

    ……当然,一个国家,偌大疆土,数十万臣民,千丝万缕的宗族臣僚体系毕竟不是琴瑟牛马车驾这样的简单物什。正因为其庞杂浩大,才更须及时、有力、彻底的调理和整饬。也正因为其庞杂浩大,才更需要把握关键。

    第一,最高决策层须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这是一切变革得以不打折、不走形的贯彻的先决条件。

    第二,确立波及所有人、所有阶层的基调。这是截断分化,确保一致性的必要措施。

    第三,从诸多变革头绪中找到三个基本问题:最急待解决的、最容易解决的和本质上最需要解决的。然后集中资源到最急待解决的问题上,集中心智到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上,集中权力和毅力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短期小收效到短期大收效,再到营造氛围、乘势推进,最终达到长期显着收效,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情景插叙二:这时候,景监悄悄命人掌灯,秦伯渠梁无声无息地搬开横在卫鞅和自己之间的几案,仆从赶紧接过去。

    ……回到“非背人情、违民意不可以成霸道”的命题上来。之前,鞅曾与景公言,君上无心于古之“帝道”,盖因不徒虚名;不苟于先人之“王道”,多半源自注重实际而并不看重形式;心和于应世之“霸道”,则速求成效之意毕显。然,不为急进何以称“速”,不动根本哪里来“效”。“根本”为何?国情民意。国情乃臣工潜辞修言、谨析慎论所呈之情,民意乃君上闻谏纳言、寻街走巷所得之意。真实的国情是怎样的,恐怕早已看不清楚;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说不上来。上禀“国情”的臣工并不想欺瞒君上,而是习惯了修饰、习惯了平和、习惯了骗自己。无知无觉也不是百姓的错,他们早已习惯了无知无觉、习惯了不疼不痒、习惯了明天的太阳和今天的一样……习惯,多么沉重啊!习惯让人忘记了问为什么,让人不愿意做哪怕一点点改变,让人失却了激情失却了动力失却了对明天的渴望……习惯,多么可怕啊!!如果不从陈旧腐锈的习惯中挣脱,何来一派新气象,又何谈兴旺发达。如果不让人去做想不到、不愿做、认为不应该去做、以为不能做到的事,又怎能挣脱阻止他们走向新气象,走向兴旺发达的陈规陋习……

    情景插叙三:这时候,秦伯的眼睛越发亮了起来,身子又不由自主往卫鞅挪近了些。由于没有了几案的阻隔,这一回挪得幅度比较大,以至于俩人的膝盖就只剩了寥寥一指的空隙(那时候,人们都是席地跪坐,把屁股沉在脚后跟上,只有天子和少数几个称了王的诸侯君主才大喇喇拿屁股坐椅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