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公正处壮年,死得又非常突然,以秦地气候风物,不大容易让贵为国君的他染上三两天就能要命的“急病”。
二,灵公的政治、军事举措越来越带有突破意识,也就越来越不合于拥立他的保守势力的利益,这个情况跟其祖父怀公及其类似。
三,灵公长子嬴师隰时年十三四岁,虽还算幼小,却被普遍认为已现英主模样;而灵公死后,实力派没让这孩子即位,而是不远千里把灵公叔父、怀公的兄弟悼子从晋国接回来即位;更令人不解的是,悼子还在返回雍城的路上,小师隰就莫名其妙地从秦国逃亡了。据说随行的只有两三个人。
如果推测是真,那秦灵公之死该可以算第二波恐怖高潮。如果其长子师隰秘密逃亡是为了躲避谋杀的传说也是真的,就是第三波恐怖高潮了。只要回顾一下非子让位予弟弟成、世父让位予弟弟襄公、穆公任好继承兄长君位这些往事,任何一个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如今的秦国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
早在公子师隰流亡出秦之前四十多年的厉共公时代,晋国大族韩、赵、魏联合击败了国内最有权势的智伯,全面控制了晋国的政治、军事,之后很快联合操控了晋侯,从根本上瓦解了老大诸侯晋的国体。晋这个天子宗亲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韩、赵、魏三家开始以诸侯自居,各自立起门户,史称“三家分晋”。之后,人们习惯地称这三家为“三晋”(“三晋”的说法至今还存在,泛指今山西省)。
“三晋”中,“韩”、“魏” 的势力范围与秦国接壤,其中韩的中心地带就是前面说到的秦穆公任好跟晋惠公夷吾打过一场恶仗的韩地。这两家本跟都天子及晋室同姓,都姓姬,后来受信于晋,取得晋的封邑,逐渐按封邑地名改了姓。而“赵”则是嬴部先祖旁支造父的后代。秦的开端鼻祖非子就是在这位造父的调教下成长起来的。后来,随着晋国的扩张,造父的封邑赵城成了晋的地方,赵氏也成了晋国臣子。再后来,后代赵衰曾随晋文公重耳流亡,重耳即位、称霸后,赵氏成了晋国重臣,后世赵盾还曾一度主理国政。是时,赵氏一族劝倾朝野,以祖居的赵城为中心,开始向周边渗透自家势力,经百余年经营,逐渐在晋国东部形成割据,分晋后,其势力范围在韩、魏以东,不与秦接壤。
晋国的消亡使秦国自穆公任好以来对晋的所有外交、军事努力及其成败都失去了实际意义,也就同时意味着秦国一贯的东进策略面临根本性调整。但好大喜功的秦厉共公并没能意识到这一点,错过了与新邻居韩、魏构成新的联盟关系的最佳时机。到秦灵公元年(公元前424年),魏的新家主魏斯(魏文侯)继承父业,开始了励精图治的改革,大胆任用李悝、吴起等激进派人才,使属地的经济、军事迅速、蓬勃发展。韩和赵也同期完全“国家化”,呈现出勃勃生机。秦灵公叔父悼子即位的第十五年(公元前401年),新即位的天子姬骄(周安王)正式册立“三晋”为诸侯。至此,“三晋”演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诸侯国,是为韩国、魏国、赵国,正式走上了诸侯争强的历史舞台。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