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里?说中了,他没有信心独自面对哪怕是按兵不动的楚国。秦军撤走后没几天,晋军也就撤了。小小的郑国又一次从死亡线上解脱回来。后来,还存在了很久,直到晋国被家臣瓜分,还好好的、小小的存在着。
称霸一时的重耳没有再征战。从郑国撤回后就病了。哩哩啦啦时好时坏,一直没能痊愈。人老了,病就来了。他拼尽了全部意志,到底也没斗过病,到底还是不可逆转地走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临终,他把怀嬴叫到身旁,用冰冷的手轻轻抚摩不知什么时候爬上妻子脸颊的皱纹,说跟了寡人,委屈你了。你的君父也老了,你的晋国母夫人又不在了,寡人死后,你就回到君父身边照料他去吧……
即位第九年(公元前628年),重耳死了,谥为“文公”。晋国上下陷入了空前的悲恸和无助。恰在此时,两年前作为退兵条件让烛之武带去郑国常驻的秦国使臣向雍城传来消息,说拿到了郑都新郑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派兵来攻,可轻取。
不知道是受了“轻取”的诱惑,还是被晋文公重耳空出的霸主位子吸引,六十多岁的秦伯任好竟忘记了当初烛之武的劝告和自己的分析,甚至忘记了最起码的军事常识,急急忙忙就派百里视、蹇术和白乙丙三将领兵去攻郑国了。待到想起利害,兵马已经去远了。
有人说,临出发前,蹇叔来哭谏过,遭了秦伯的抢白。又有人说,秦军路过周都雒邑,按周礼下车向天子都城致敬时非常傲慢轻浮,被聪明过人的王孙满预言了失败。还有人说,三将兵马开进到郑国小邻居滑国地界时,被急中生智的郑国牛贩子弦高冒充本国劳军使臣吓回去了。传得多了,就都觉得是那么回事了。为什么这样传,谁也说不清。大概跟古人崇信的“天命”论有关。但实在经不住琢磨--蹇叔要是还活着,当时怕得有百岁了,哭谏的可能性有多大?今天的百岁老人又有几个还能保持清醒灵便的思维?王孙满当时应该还是个小孩子,真有预言的能力么?三将如果真如传说中的那样轻漫急进,又像归路上还要顺便灭掉滑国那样贪功,又怎会谨慎到能让一个小小牛贩子吓跑的程度。导致弃战的最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秦伯“勿战速回”的追加命令。可惜,他们不知其中厉害,不能空手而回的“武将思维”促使他们攻灭滑国,延误了回撤时间,给了晋军部署埋伏的机会。
悲恸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激动,更容易愤怒。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群体也有类似特征。如果这种激动和愤怒再关乎死者的尊严,再让死者莫须有的抱怨催化一下,就难免猎猎燃烧起来。一个军事大国的怒火就是杀人利器,就是无坚不摧的可怕力量。晋文公重耳棺椁里发出的牛叫般的沉闷声响好似誓师的号角,点燃了晋国军民决一死战的冲动。加上联合戎人、据守险要、事先埋伏等一系列处心积虑的部署,孤军远征、身处险地、毫无防范的对手的命运可想而知。崤山峡谷成了死亡之谷。漫山滚落的巨石残木把惊惶失措的秦军碾成了肉酱。遮天蔽日的箭雨把奔逃的幸存者血淋淋地钉死在泥土中、山石上。掩杀过来的决死战士疯狂舞动长短兵器,劈断顽抗者的矛戈,肢解他们的身体。到最后,就三将还活着,还在妄想着杀出去。要不是新晋侯“务擒主将”的话垫着,怕也断然生还无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