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唐朝 宦官之乱


本站公告

    唐玄宗和唐肃宗没有看到“安史之乱”最终胜利的那一天就先后离世。

    唐肃宗在赶跑安禄山之后回到长安,派人接回在四川避难的老爸唐玄宗。当权宦官李辅国把唐玄宗软禁在皇宫内,防止他联络旧臣图谋复辟。孤零零的唐玄宗郁郁寡欢,不久死去,终年78岁。

    唐玄宗一手将大唐王朝推上顶峰又推下谷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是唐朝幸存于乱世,唐玄宗也许会和隋炀帝一样被新王朝冠以“炀”字,被称之为“唐炀帝”。

    唐玄宗曾郑重答应贤相姚崇“朕能行之”的“十条”被他一条条违背。

    姚崇劝他不要让宦官参政外戚专权,他宠信高力士、杨国忠,首开宦官监军制度让宦官控制军权。

    姚崇劝他莫贪边功,他在边关常年驻扎重兵,并放权给胡兵胡将恣意胡为。他重外轻内致使内防空虚,“安史之乱”时,叛军在国内横行如入无人之境。

    姚崇劝他鼓励进谏,他把“逆耳”的丞相都撵出朝廷,只留下“顺耳”的李林甫和“顺眼”的杨国忠。李林甫、杨国忠当权期间,政治日益混乱,危机日益严重,但唐玄宗已经浑然不觉,他沉溺于声色之中。

    唐玄宗有4万宫女,创了一个历史之最。他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至少在唐朝无人能出于其右。

    他最宠爱的是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的杨贵妃。唐玄宗善于作曲、演奏,杨贵妃善于歌唱、舞蹈,两人可谓珠联璧合,对唐朝的歌舞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人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世人广泛传诵。但是唐玄宗懈怠朝政而使小人专权,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大祸,使唐朝从顶峰一下子跌落下来,踏上了由盛到衰的不归路。唐玄宗不但一世英名付之流水,还连累杨贵妃背上了红颜祸水的坏名声。

    “马嵬之变”和唐肃宗顺利夺位说明唐玄宗已经失去民心。

    唐肃宗登上皇位替父亲唐玄宗收拾残局,在郭子仪等将领和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

    唐肃宗比唐玄宗更加宠信太监,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大将郭子仪也得不到他的信任,被他屡夺兵权。他不仅让太监执掌兵权还允许他们参与朝政,他最宠信的太监李辅国把持住了朝廷军政大权。

    李辅国是“马嵬之变”的积极参与者,他建议当时还是太子的唐肃宗脱离唐玄宗自立为帝。唐肃宗称帝后,李辅国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皇家禁军由他直接指挥。

    回到长安后,李辅国依仗皇帝的宠信和手中的权势独断朝纲、越庖代俎。唐肃宗对他越来越厌恶,渐生杀他之心,但是忌惮他手中掌握的禁军,犹犹豫豫一直不敢下手。

    762年,唐玄宗去世,唐肃宗也得了重病。

    唐肃宗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李辅国趁机总揽朝政。皇后担心太监权柄过大会有谋上作乱的危险,于是秘密召集心腹太监欲除之而后快。不料消息走漏,李辅国先下手为强,率领手下太监杀入后宫。皇后仓皇躲入皇帝的寝宫,哀求唐肃宗救命。病榻上的唐肃宗未及张口,李辅国已把皇后拖出宫去。唐肃宗惊得目瞪口呆。良久,唐肃宗的眼闭上了,嘴合上了,人死了。

    唐肃宗死后,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唐代宗)即位。李辅国大言不惭地对新皇帝说:“大家(唐代称呼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唐代宗咬着后槽牙,连称“有劳尚父(尊敬的父辈)”,心中杀机已起。

    唐代宗不断封赏李辅国,一直把他提拔为王,但与此同时一点一点剥夺他的军权,明升暗降。

    他把禁军交由自己宠信的太监程元振控制,架空李辅国。

    李辅国终有所察觉,疑惧不已。唐代宗知道已到最后摊牌时刻。

    唐代宗不敢公开缉拿处决李辅国,怕引起支持李辅国的宦官集团的变乱。宦官集团已在朝廷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掌握军政大权,堂堂皇帝也不敢与之正面交锋,怕“安史之乱”未平,宦官之乱又起。

    唐代宗赐给李辅国一处豪宅,让李辅国搬出宫外,然后派大内高手夜入李府行刺。

    刺客飞檐走壁潜入李辅国卧室,撩开帷帐举刀便砍。被惊醒的李辅国下意识地举臂隔挡,但见刺客手起刀落,李辅国臂膀和脖颈立刻分家。

    刺客拎着李辅国的脑袋和臂膀回来覆命不提。

    唐代宗得报李辅国被刺,故做震惊状,督令地方官关闭城门捉拿刺客。唐代宗假惺惺地下旨厚葬李辅国,安抚李辅国集团。

    至高无上、一言九鼎、掌握着天下人生死与夺的帝国皇帝对付一个阉奴都费这么大劲,不得不采取下三滥的招数,说明皇帝已经势弱,威风不再,同时也反衬宦官势力的强大。

    好在被阉之人无法自立为帝,否则李辅国就是法兰克的宫相“铁锤查理”。

    李辅国死后,李辅国集团由此势弱,新兴的程元振集团取而代之。

    当时唐军和史朝义的叛军正处于僵持阶段,互有胜负,但谁也吃不掉谁。唐军的整体实力虽然强于叛军,但因为内耗无法集中精力一致对外。

    皇帝不放心军权外放,因此沿袭唐玄宗以来的政策派监军宦官代表自己监视军队。将领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军盯在眼里,稍有异动就都视做有异心上报给皇帝。面对皇帝的质询,将领们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表白自己的忠心,大将郭子仪在表白无效的情况下只得主动辞职交出兵权回家闲赋。

    实际上郭子仪是唐军中最忠心也最能打的将军。

    将领们对宦官满怀怨恨却又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得罪宦官更是惹祸上身。

    为了应付皇帝的猜疑,将领们循规蹈矩,唯皇帝和监军的马头是瞻。可皇帝远在长安,宦官不懂军事,战场瞬息万变,将领们又不敢擅做主张,仗打得非常被动,久拖不决。

    战争拖延不决,百姓负担日益沉重。后方百姓因为无法承受越来越沉重的赋税和劳役纷起变乱。

    焦头烂额的唐代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仿效老爸向回纥借兵。唐军在十万回纥兵的帮助下和史朝义的叛军在洛阳展开决战,最终打垮了史朝义。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

    众叛亲离的史朝义上吊自杀,宣告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结束。

    回纥兵满载掠夺来的财物和妇女而归。他们可不是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只是见利忘义、有奶便是娘的国际雇佣兵。

    唐代宗大赦天下,论功行赏,将安史叛将封为河北(黄河以北)四镇的节度使。(后来田承嗣兼并了另外一镇,为河北三镇。)

    节度使是掌握地区军政大权的土皇帝,唐代宗这一分封为日后唐朝新的藩镇之乱埋下了祸根。

    当年的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一旦翻脸便搞得唐朝天翻地覆。“安史之乱”好不容易被平息,唐代宗又“制造”出三个安禄山来。

    但是唐代宗也没法子,安史叛将个个手握重兵,如果不加安抚,再让他们像当年史思明一样造起反来,唐代宗可吃不消。他只能寄希望于日后朝廷缓过劲来再收拾他们。

    可是,接连不断的内忧外患一直没给朝廷缓劲的机会,终使藩镇做大。

    这不,“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吐蕃又跑出来作乱。

    唐朝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征调了全国的兵马,致使边防空虚。吐蕃趁机袭扰中国边境,蚕食中国领土。

    763年,吐蕃一路奔袭,竟然攻到了长安城下。唐代宗和他爷爷唐玄宗一个德行,吓的一溜烟地跑了。于是,吐蕃兵没发一枪一弹占领了长安。

    吐蕃把长安洗劫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临走还把金城公主的侄子立为皇帝。

    吐蕃当时的赞普叫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亲儿子。

    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李显在位时把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也送去和亲。作为金城公主的嫁妆,李显把肥沃的“河西九曲”(青海东南黄河大转弯的地方)割让给吐蕃。

    “河西九曲”后来成为吐蕃的粮食基地和军事基地,成为进攻中原的跳板。

    迎娶金城公主的本是吐蕃的王子,怎奈何这个王子兴奋过度,在迎亲的路上一头栽到马下,摔死了。金城公主进了西藏才知道,新郎变成了王子他爹,老郎。老郎都老得不成样子了,眉毛胡子一大把,整个脑袋瓜子分不出正反面。金城公主常在梦中惊醒,看到身边一个毛茸茸的脑壳,不禁失声惊叫:大圣爷爷饶命!

    金城公主后来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继承了赞普位的赤松德赞。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是吐蕃的最强盛期,吐蕃对唐朝的侵袭也达到了高峰。到763年,也就是吐蕃占领长安的那一年,吐蕃人已经像土翻鼠一样将大唐疆土钻得千疮百孔。甘肃、青海、四川部分地区都沦于吐蕃之手,加上被它控制的西域和云南,大唐的半壁江山已经沦丧,雄鸡版图被腰斩。

    吐蕃人撤走后,唐军收复了长安。

    昔日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历经两次沦陷后已经满目疮痍。

    吐蕃人虽然撤走但仍然盘踞在甘陕边境,距长安也就200公里路程,时常跑出来抢掠。唐军无力将其赶回西藏高原,只能闭门死守。长安城外一片荒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镇守河北的大将仆固怀恩叛变朝廷,勾结回纥和吐蕃进攻唐朝。

    仆固怀恩是胡人,属突厥铁勒部。曾是郭子仪手下一员猛将,先锋的不二人选,立过战功无数。在郭子仪被诬谋反卸甲归田后,受郭子仪的举荐继了郭子仪的帅位。

    仆固怀恩脾气暴躁、行为乖张,做事总有出格的地方,被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的监军宦官诬为谋反。仆固怀恩竭力表白,但皇帝不置可否。出于疑惧和自保仆固怀恩决定铤而走险,索性真反他娘的,没准还能和朝廷分争天下。

    他勾结回纥和吐蕃联手进攻山西,唐代宗急忙派郭子仪前去平叛。

    郭子仪待人宽厚,在军队中的威望非常高。仆固怀恩的军队原本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将领和士卒听说老首长来了,军心立即瓦解,弃仆固怀恩而去投奔郭子仪。

    仆固怀恩不战而溃,带着少数心腹逃回老窝。

    不甘心失败的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和吐蕃卷土重来。郭子仪避其锋芒坚守不出,消耗他们的斗志。

    叛军久攻不下,士气大跌。

    未几,仆固怀恩暴病而死,他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唐军当面之敌只剩下回纥和吐蕃。

    回纥和吐蕃被仆固怀恩捏合到了一块,现在仆固怀恩死了,两家在直接合作当中频起龌龊。

    郭子仪凭着和回纥人以前的老交情,“单刀赴会”去见回纥首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许之以利,说服回纥人和唐朝再次合作。回纥人是见利忘义的国际雇佣兵,合算之后答应与唐军联手攻击吐蕃。

    吐蕃探知回纥人和唐军来往心知不妙,急忙连夜撤军。回纥和唐军跟踪追击,大败吐蕃。

    吐蕃沿途掠夺唐朝的人口和财物全归回纥所有,并且唐代宗搬空府库酬谢回纥,为了凑足酬金还克扣了文武百官的工资。

    当今皇帝不但势弱而且还穷得叮当响,藩镇军阀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