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唐朝 藩镇之乱


本站公告

    河北四镇之一的田承嗣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称之为四圣祠。

    为唐朝的四大战犯设立祠堂,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唐代宗只是忍气吞声地婉言相劝,让田承嗣拆除了事。

    田承嗣申请兼任朝廷宰相,唐代宗满口答应,立即送去委任状,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大唐的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希望通过联姻换取田承嗣的忠心,使他和中央站在一起。

    但皇帝的讨好只会使田承嗣,使河北四镇更加骄横傲慢,更加蔑视中央。

    大唐天子早已威风不在,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越来越不听朝廷调谴,他们拥兵自重,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些独立王国名义上还属于朝廷,实际上,地盘、权力都成了他们的私产,父传子,子传孙,朝廷无法干涉。

    田承嗣拥兵十万,是当时最强的藩镇。他自认江湖盟主,视其他藩镇为小弟,仗势欺人。

    775年,他武力进攻、吞并兄弟藩镇引起众怒,成为藩镇的公敌。藩镇这时想起还有个朝廷,纷纷上书朝廷,请唐代宗出面主持公道。

    唐代宗非常高兴地看到最让他头疼的河北四镇(田承嗣吞并一镇后变成三镇)发生了分裂。他积极介入并希望解决田承嗣能成为解决整个藩镇问题的契机。

    唐代宗下旨要求田承嗣立即从邻国无条件撤军,田承嗣根本不睬。

    于是唐代宗出面组织了邻近的9个藩镇,组成多国部队前去###田承嗣。

    就像当年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分裂。阿拉伯联盟呼吁联合国出面干预。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并设定最后期限敦促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仍然一意孤行。于是,联合国派出以美国为首的28国联合国部队###伊拉克。)

    猛虎也怕群狼。田承嗣在多国部队的围攻下连遭败绩。为了摆脱困境,田承嗣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分化瓦解多国部队。

    当年伊拉克遭受多国部队打击时,不去反击多国部队而去袭击以色列就是一种离间计。如果以色列“以牙还牙”予以报复,一定会引起阿拉伯世界同仇敌忾。以色列是阿拉伯的传统敌人却是美国的传统盟友,阿以冲突此时爆发一定会搅得天下大乱,让美国左右为难,###伊拉克也根本无法再进行下去。

    好在美国死死抱住以色列不让他冲出去拼命,伊拉克的阴谋没有得逞,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田承嗣的离间计成功了,本是###田承嗣的战争后来竟被转变成一场敌友不分的大混战。

    田承嗣忍不住偷着乐。他虽然在混战中遭受重创但毕竟幸免于难。

    出于政治需要,田承嗣向皇帝认罪,请求宽恕。唐代宗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就坡下驴。

    唐代宗本想拿田承嗣开刀,杀猴给鸡看,给不听皇帝号令的藩镇树立一个样板,但谁成想事情搞成这个样子。不但田承嗣依然占领着吞并领土,其他藩镇在混战中占领的土地也被各自据为己有。

    镇守辽东的李正己在混战中获利颇丰,占领15州,拥兵十万,成为比河北三镇更强的的藩镇。他“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专之”。

    不光原是安史旧将的节度使不遵皇帝号令,李正己等其他节度使也纷纷仿效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皇帝几乎成了联合国秘书长。

    779年,唐代宗郁郁而终,儿子唐德宗继了皇位。

    唐德宗刚上台的时候雄心勃勃。他把年号定为“建中”,意思是要重建中华、重树皇权威信、重振大唐雄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唐德宗实行税赋改革,任命宰相杨炎“作两税法,一变租庸调旧制”。

    唐朝“旧制”是“租庸调”制,按每家丁数收取若干石粮食的租、若干尺绢布的调、若干天劳役的庸。旧制税法是按人头收税,有几个壮劳力收取几份“租庸调”。

    杨炎以“两税法”代替了人头税,按每家拥有的财产、土地的多少来收税。家财万贯,立着房子躺着地,银行里存着多少多少人民币,那就多交点;穷得叮当响,头无半片瓦,脚无立锥地,吃了上顿没下顿,那就少收点。这个税法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公平合理了许多,收来的税也比以前多了许多。

    旧制的按人头收税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人各有其田”,每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唐朝中期,均田制已经彻底崩溃,好些人因为天灾人祸或者好吃懒做把地卖了,在农民中间也出现了地主和贫农两个阶层,再一刀切地按人头数收税就不合理了。同样一笔钱,对地主来说可能是九牛一毛,对贫农来讲那根毛可能比他腰还粗,所以那时候逃税、流亡的农民非常多。

    改为按财产、土地收税,在相同的税率下,穷富负担均等。富人因为财富的基数大,所以交的税相对也多,穷人基数小交的也少。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国家的税收却增加了。唯一骂娘的是地主老财。

    “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古时候推行“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跟福利分房似的让每个农民都无偿拥有一块口粮田。但其中有一个例外,贵族和官僚是按照另外一套标准分配封田,他们成为最早期的地主,封田上的农民成为最早期的长工。

    历朝历代都明令禁止买卖土地,但是土地还是不可避免地从穷户汇流到富户。农民阶层根据实际拥有的土地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划分出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各阶层。――没必要研究同是农民出身,怎么就有了穷富差别,进而有了地主和雇农的区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本是同班同学怎么就有人做了老板,有人做了雇员类似。

    贵族阶层的地主和平民阶层的地主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其中占主流的是平民地主。

    土改时期,地主被当作罪恶的化身,被打被杀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财产房屋和土地被瓜分一空,贫下中农打着正义的旗号“占他娘的房,分他娘的粮,搬他娘的床,睡他娘的婆娘”。

    地主何罪?)

    “两税法”是个挺不错的创意,被后世的皇帝沿用了下去。

    唐德宗还重用理财专家刘晏为宰相,恢复漕运,建立常平仓,改进食盐专卖制度,不但平抑了物价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当时因为战乱,大运河河道失修,漕运废弛,货物尤其是粮食运输不便,造成物价飞涨。物价越高,钱就越不值钱,政府和百姓就越穷。长安地区粮价最高时达到每斗1000钱。以前八品官的工资能买上万斤粮食,现在只能买几百斤。刘晏恢复漕运后,极大缓解了西部地区的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压力。

    刘晏还建立了国家储备仓库,在丰年时购入粮食,在灾年时售出,削峰填谷,即缓解了灾情也保证了粮价相对平稳。

    以前政府对食盐是统购统运统销一条龙,不允许百姓涉足,运营成本高,刘晏上任后改为统购不统销,只控制生产源头放开流通领域。政府就象一个大批发商,把食盐加价卖给零售商,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唐德宗一边进行税法等一系列改革,一边开始琢磨削藩,雄心勃勃要重树皇权威信。

    唐德宗削藩的第一步是不再允许节度使世袭,而是任命新的节度使来接替过世的节度使。

    正巧,河北三镇之一的节度使李宝臣死了,给了唐德宗削藩的机会。

    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上表唐德宗请求继承老爸的职位。这搁以前只是出于礼貌,走走过场三事。没想到这回不行了,唐德宗不批。唐德宗要打今儿起要改规矩,不允许再父子相传,搞独立王国。

    李惟岳急了,联合了其他几个节度使联手造反。

    唐德宗立即调动忠于自己的军队和藩镇前去镇压。

    唐德宗不宠信太监,不以太监监军而由自己亲自指挥。他在“安史之乱”后期,唐代宗上台后做过天下兵马大元帅,和郭子仪等共同抗敌,有过统兵经验。

    大军压境,两军展开混战。

    前来给李惟岳助阵的藩镇在受挫后退回老窝,撇下李惟岳一个人与唐军单打独斗。好汉难敌四手,李惟岳被唐军围住暴打。部将王武俊眼看败势已定,杀死李惟岳,率军投降。

    河北三镇都是胡人将领,没有什么忠义概念。

    削藩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为了巩固成果,唐德宗把李惟岳藩镇拆分,分赏给不同人统辖以分散这个藩镇的实力。

    王武俊大怒。他原以为凭自己的功劳能取李惟岳而代之,没想到只得到巴掌大的地盘。

    参与###叛军的藩镇朱滔也非常不满,他本以为能借机扩张地盘,唐德宗却命令他退出占领区。

    两人与唐德宗翻脸,宣布断绝关系,不再听从中央号令。

    先前反叛的两个藩镇立即与王、朱取得联系,四家结盟,自立为王,联手对抗中央。朱滔又拉来另一藩镇李希烈入伙,叛军的兵势更盛。

    仗越打越大,唐德宗忙不迭四处调兵增援。

    为了能把驻守径原(现在的甘肃经川)的边防军抽调回来,他不惜和吐蕃讲和,同意按双方实际控制线来划分边界,承认他们之前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全部归他们所有。

    安抚住吐蕃后,径原军火速撤回长安。他们将在长安稍作休整后直接奔赴前线参与平乱。

    可让唐德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付出巨大代价调回指望能帮他平叛的这支部队叛变了。

    径原军回到长安。将士们以为皇帝会对他们大加犒赏,给予安家费、战时津贴之类的赏赐。没想到唐德宗小气了,舍不得出血。即想要马儿跑,还不想让马吃草,马儿尥蹶子了。

    少吃一顿饭闹出“马嵬之变”,少发一笔钱闹出“泾师之变”。

    失望的士兵冲入长安。唐德宗“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只得在太监们的保护下仓皇出城,逃到奉天(陕西乾县)。

    哗变士兵涌入皇宫四下抢掠,搬运皇帝府库的金银财宝直到力竭为止。

    唐德宗省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哗变士兵占领长安,拥戴朱滔的哥哥朱?(cǐ)为帝。朱?一不做二不休,率领变军进攻奉天。

    前线部队火速回京救驾,叛乱的诸藩趁机反攻。

    形势危急,国家再度陷入崩溃的边缘。

    唐德宗迫于形势,下“罪己诏”向对节度使们检讨认错,都是我的错,是我惹的祸,从今往后“一切待之如初”,恢复老例儿,你们爱怎的怎的吧。

    唐德宗180度大转弯,改###为安抚,答应恢复旧例。最先叛乱的三镇认为目的达到,见好就收,退出叛军队伍罢兵回营。

    朱滔、朱?兄弟和李希烈却不为所动,反倒向唐朝发起更猛烈地进攻。他们改争取地区自治权为争夺天下统治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推翻政府,平分天下。朱?和李希烈先后称帝,朱?封弟弟朱滔为皇太弟。

    这时,缺兵少将的唐德宗又遇到雪上加霜的事。本是站在唐德宗这边,帮助唐德宗抵御朱?的节度使李怀光投靠了朱?,并且反戈一击捉拿唐德宗。唐德宗狼狈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

    处于生死存亡紧要关头的唐德宗豁出去了。只要能保住性命他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一切原则。

    他以割让土地为酬谢请吐蕃出兵助战。吐蕃兵大败朱?,唐军趁势收复长安。

    他以更多的地盘为诱饵请王武俊助战。王武俊助唐军大败朱滔。

    朱家二兄弟一去,敌我形势立变。

    唐军围攻李怀光,李怀光的部将纷纷弃他而去回归大唐,李怀光自知难逃一死的李怀光上吊自杀。

    唐军转攻李希烈,李希烈连战连败,他的部将把他毒杀投降唐朝。

    藩镇之乱终于被平定,但藩镇割据并没有被消除而是更加严重。唐朝看起来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

    削藩之战虎头蛇尾,唐德宗从此灰心意冷,再不提重建中华,混天度日而已,与即位之初判若两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