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是史上著名的和谐社会,君臣一体、干群和睦、同心同德、团结向上、政治清明、一致对外、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贞观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隋朝盛时期水平,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达到隋朝盛时期水平。百姓幸福指数高,民族自豪感强。
唐太宗的声望自此达到最高点。
吐谷浑、高昌等西北各国不遵唐朝号令,甚至跳出来和中国犯刺。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帮他们拔拔刺。
634年,唐军在甘肃大破吐谷浑,狂追八百里把他们赶入青海。唐军前脚撤兵,吐谷浑后脚就跟来骚扰。唐太宗终于被激怒,派出唐朝第一名将李靖去平定吐谷浑。
李靖连战连胜,吐谷浑再次远遁青海。唐军深入青海草原追击吐谷浑,在杳无人烟地区行军二千余里,终于抓住吐谷浑摁倒地下一顿胖揍。吐谷浑可汗领残兵逃入沙漠,唐军除恶务尽,穷追不舍,沙漠无水,“将士刺马血饮之”。唐军突袭可汗大帐,可汗侥幸逃出但死在沙漠之中。
唐朝占领青海草原后开始和盘踞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接壤。这个让唐朝后半世不得安生的吐蕃那时还没有强大得能和唐朝抗衡,但已经能让唐太宗头疼不已。
吐蕃据说是羌人的一支(也有说鲜卑人的秃发部落),因为吐蕃在吐蕃的赞普(可汗)松赞干布之前没有文字,吐蕃的历史已不可考证。吐蕃是现在藏人的祖先。
吐蕃以前被吐谷浑阻隔和中国没有来往,如今与中国成了邻居。
这个吐蕃邻居第一次登门就冒冒失失向唐朝求亲,要求娶唐朝的公主,被唐太宗婉言拒绝。恼羞成怒的竟然派兵攻打唐朝边境,实行武力逼婚。
唐军和吐蕃交了几次手,互有胜负。在平原作战,吐蕃不是个儿,但在高原作战,唐军不是个儿。青藏高原象个天然屏障把中原人挡在外面,他们下得来,唐军上不去。唐军不适应高原环境,出现高原反应。别说戴盔披甲拎枪执刀,就是空手走路也喘得象风箱,高原缺氧。
足球弱旅###队之所以能够横扫巴西队、阿根廷队等世界顶级球队,靠的就是他们主场优势――3000多米海拔的高原。)
唐太宗发现这个赖皮挺难缠,为了边境安宁,只好同意吐蕃和亲的请求,找了个远房亲戚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嫁给了他,虽然不是真正的公主也是大家的闺秀。
庞大的送亲队伍带着佛教佛像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来到了高原。
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在都城拉萨修建了不达拉宫――这个土木结构的建筑竟然存留至今。
文成公主入藏给唐朝带来几十年安静,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又来骚扰中原。这是后话。
西域的高昌仗着和西突厥结盟不听唐朝号令,为霸一方,唐朝决定杀鸡给猴看。
640年,唐军横穿2000里沙漠杀入高昌,一路攻城拔寨打到高昌的都城。唐军的攻势凌厉,助阵的西突厥弃高昌而逃,高昌王无奈举城投降。
朝鲜半岛三国纷争,高句丽和百济合伙欺负新罗。唐太宗看不过眼,派人去说合,但是高句丽根本不给唐太宗面子,惹恼了唐太宗,唐太宗下令征伐。
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那时的李靖已经老了,唐太宗不忍心再劳动他,令李?统军。
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辽东,很快就拿下辽东(辽阳)。大军继续前进,敌军或降或逃。
唐军围安市(海城),守城敌兵朝着唐太宗的帅旗跳脚大骂。唐太宗大怒,下令破城后屠城报复。城中军民得知更是顽强守城,唐军久攻不下。
有人建议绕城而过奇袭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但马上遭到反对,说皇帝御驾亲征和普通将领不同,一不可冒险,二不可玩花活暗算对方,否则就失了身份。唐太宗听从了后者的意见。
其实冒险和计谋本是唐太宗的拿手好戏,单枪匹马退突厥就是他的代表作,正是靠着这两样法宝唐太宗百战百胜。但是做了“天可汗”后的唐太宗开始有了虚荣心,被敌兵骂了两句都受不了,出奇制胜也被认为是有损大国领袖形象。
唐军继续围攻安市,但天气越来越冷,粮草越来越少,唐太宗只得下令班师。
唐太宗过于自信,以为皇军一到望风披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降服高句丽,没有安排部队预备冬装,谁知道,东北虎、西北狼,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从春天打到冬天打了半年也没打下来。
这是唐太宗戎马生涯的收官之战,非常可惜无功而返。
虽然高句丽没有打下来,但是唐太宗已经打下有史以来中国的最大版图。“东极于海(东海),西至焉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尽林邑(越南),北抵大漠(蒙古),皆为州县”。
645年时唐朝邻国:北边的俄罗斯还没出世,俄罗斯的祖先斯拉夫人还正在和拜占庭厮混;西北的波斯在阿拉伯重压下苟延残喘,西突厥因内乱而衰弱;西边的吐蕃遵从唐朝号令,印度――唐朝叫它“天竺,在戒日王帝国的武力征服下出现短暂的统一,唐三藏正在那里留学;东边的日本刚发生政变,孝德天皇上台后宣布“大化维新”,把大和国转化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孔雀王朝之后,印度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南方从始至终处于分裂状态,一大堆小国群雄逐鹿。北方先是被大月氏人占领,他们建立贵霜王朝统治北印度300年。大月氏人被赶跑后,印度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笈(jí)多王朝,笈多王朝统治北印度200年。
笈多王朝后期陷入军阀混战。637年,戒日王胜出并重新统一北印度。因为戒日王是笈多王朝的亲戚,所以印度人将戒日王帝国看作笈多王朝的延续,如中国的西汉和东汉。
数字“0”就产生于笈多王朝。数字1到9早在1000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全部十个数字通过阿拉伯传到世界各国,被人称做阿拉伯数字。
中国在阿拉伯数字传入前一直使用横竖道的排列组合来表示1―9数字,比如用方框表示0。)
日本早先小国林立,弹丸之地竟有百国之多。百国混战之中,一个叫“大和”的国家脱颖而出。他们的国君也是他们的宗教领袖被称作天皇。
早期的天皇和中国东周天子一样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国君,实权都掌握在霸主或者叫权臣的手里。
645年,天皇家族的一个皇子发动政变,刺死权臣,拥立他舅舅做了天皇。舅甥俩随即开始了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全面推行唐化,学习甚至照搬唐朝的文化、制度,把权力收归中央,土地重新分配,建立起类似唐朝的封建集权国家。
唐三藏,又叫唐僧,法名玄奘(zàng),俗名陈?(yī),是唐朝高僧,645年西天取经返回长安。
唐僧对佛法非常有研究。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各版本佛经对佛法的解释不一样,究竟谁对谁错,因为没有原版佛经印证也搞不清楚。那时侯没有邮购业务,要想得到原版佛经,或者叫真经,就得亲自去天竺跑一趟。唐僧于是决定去西方取经并借取经的机会到佛教的发源地去当面请教当地的高僧。
《西游记》就是根据唐僧取经的经历改编而成的神话故事。
据《西游记》描述,唐僧受唐太宗委托去西天取经,唐太宗率满朝文武把他送出城外并和他结拜成兄弟。其实那全是瞎掰,唐僧不是公派而是自费,并且还是偷渡,“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他随商队奔西域,在边关被边防军拦住,时值边境战事一触即发,边关已经禁止通行。铁心西行的唐僧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借草深夜幕偷渡出关。
关外是绵延八百里的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唐僧孤身一人骑马前行。
在《西游记》里,唐僧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全程护送并且伺候他,一路上替他降妖捉怪,弄吃弄喝。娇气的唐僧动不动就说:悟空,师傅肚中饥了,你去化些斋来。
实际上,唐僧是孤身走天涯、独胆取真经,妖魔鬼怪没见着,濒临死境倒是有几回,但也不见观音菩萨姐姐来搭救。
顺便说一句,观音菩萨本是男儿身,从印度来中国时路过人妖的胜地泰国,之后开始描眉画眼、披红挂绿,在中国不仅母性十足、救苦救难还要兼管计划生育、送子保胎。)
在沙漠中因为断水,唐僧和马五天四夜没进滴水,忍着干渴和酷热前行,终于昏倒在沙漠之中。入夜,唐僧被凉风吹醒,拉起马挣扎前行。忽然,马精神起来拖着唐僧向一处跑去。唐僧踉踉跄跄跟过去,惊喜地发现一汪清水。原来嗅觉灵敏的马在风中闻到水的气味,使唐僧绝路逢生。
唐僧走出沙漠,来到西域的高昌国。高昌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得知东土大唐的高僧过境立即让人请进宫来,要拜唐僧为师。唐僧婉言谢绝,决意要去西天取经。高昌王被他的决心所感动,与唐僧结拜成兄弟,令人护送唐僧西行。
长话短说,唐僧顺利通过西域各国和西突厥,长途跋涉五万里进入印度。
他在印度各大寺院研习佛法十几年,参加过戒日王举办的佛学辩论大会。唐僧作为大会论主,坐擂18天而不倒,被戒日王赐以骑象绕场一周接受敬意的礼遇。
643年,唐僧学成回国。唐僧回国时阵容更为庞大,有百余僧人随行,用大象驮着经书、佛像、花种还有释迦摩尼也就是如来佛的舍利。
唐僧到达长安,唐太宗听说一个西天留学的“海龟”回国报效,很是高兴,亲切地接见了他。
唐僧回国时携带原版梵(fàn)文经书357部,后来就在西安慈恩寺――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翻译这些佛经,并著有《大唐西域记》,就是唐僧版的《西游记》,里面没有孙猴降妖,只是记载了沿途所见所闻和各地风俗文化等。
唐太宗接见唐僧时曾劝他还俗入仕,唐僧执意不从。唐太宗对佛教不是太感兴趣,虽然他很开明允许宗教自由。他对道教好像更亲切一些,晚年开始服用丹药求长生不老,结果52岁正值壮年就去世了。
549年,唐太宗与世长辞。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