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饲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饲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
那些曾在朝廷为官或布衣于市的古人们皆有治国之材,可称良相也!
青神建政,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初立为郡,继而置县。其间曾3度省并,共计68年又2个月,终以县制确立,迄今(1990年)共1437年。建政之前,青神在两汉时期属于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地。晋惠帝永安元年(304),李雄据蜀,建立成汉,三世而传至李寿,纵使獠人北徙,造成社会动荡,官守都废,达200余年。南齐建武三年(496),于犍为郡武阳县南遥置齐通左郡,开眉山建政之始而底定青神建政之基。南梁普通时期(520~527),改齐通左郡称齐通郡;太清二年(548),复于齐通郡上设立青州,以州统郡,以郡同治。
西魏废帝二年(553),平蜀,改青州为眉州,并设置青城郡,此为青神建政之始。其后二年(555),魏恭帝于青城郡立青衣县,同治思蒙水口,临青衣江。
西魏恭帝三年至北周初(557),蜀中郡县,多所变更。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于青城郡治南五十步移置青城县,郡县同名。宣帝大成元年(579),又改青城称青神,依然郡县同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以州统县。青神郡因之以罢,徙县治县郡里,隶属嘉州。炀帝大业二年(606),改嘉州为眉州。八年(612)又改眉州为眉山郡,领县8,青神是其中之一。
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为嘉州。次年,又分嘉州置州,治齐通(今眉山城),青神属之。
宋代,青神县名又别称青城或眉州青城。
元代,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玉珍据重庆,建立夏国,青神受其统治前后达9年。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蜀。九年(1376)四月,降眉州为眉县。次年五月,省青神并入眉县,隶属嘉定州。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眉复为州,青神复置县。
清康熙六年(1667),青神县再次省并入眉州,长达61年。雍正六年(1728),复置县,隶眉州直隶州,先后属建昌道上南道及上川南道。
民国2年(1913年),总统府发布命令,将下属府、厅、州一律改为县。眉州改为眉山县,青神与之解除隶属关系,直属上川南道,次年又改属建昌道。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省政府全川为2市、18个行政督察区,青神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眉山专署,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四川省划为4个行政区,下设专区。青神隶属川西行政区眉山专区。1953年合省,眉山专区撤销,青神划归乐山专区管辖。1959年3月,青神被省并入眉山县,成为一个区,经3年又7个月,于1962年10月恢复县制,仍归乐山专区管辖。1968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1985年又改为省属乐山市,青神与之保持隶属关系至今。
青神自建政以来,以县城为中心的境域区位基本稳定,唯幅员面积时有变动。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青神县,中,北至州(眉州)六十里。”
清代,光绪县志称:“县治在布政司(成都)南二百六十里,眉州南六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与《元和志》唐代境域区位相同。
民国时期,县境区位与幅员面积一如光绪时期,未有调整变动。建国以后,政区多次调整,幅员变化较大。
1952年5月,眉山县柳圣乡白鹤村八组划归青神,入青龙乡。
1953年6月,井研县团结乡划归青神,更名天池乡,入于三区。
1956年12月,乐山县悦来乡五皇村、夹江县新新乡十村、十一村同时划归青神,入罗波乡。
1959年3月,青神划出梧凤、土主两个公社(乡),归夹江县。
1962年10月,青神划出莲花公社,归眉山县。
是年11月,眉山县五皇公社杨柳大队和麻柳场划归青神,入高台公社。
1976年4月,井研县天云公社栗子大队(村)划归青神,入白果公社。
此后,全县境域稳定,直至1990年末,基本概况是:
坐标东经103°41′~103°59′;北纬29°42′30″~29°55′33″。
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至县境边界的直线距离:东、西向各为10.6公里和11公里;南、北向各为10公里和7.4公里。县边最远点的东北青龙水库――西南小溪村边,距离33公里;西北鸿化出口――东南瓦子坳,距离22公里。
县境区位处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乐山市中部偏北,属川西平原与川西丘陵接壤的过渡带。扼岷江中游,邻成昆铁路。北以鸿化山口为前门,南以平羌三峡作后户。东倚龙泉山脉,西抵金牛河东岸。
四至界邻东连仁寿县、井研县,南接乐山市市中区,西与夹江县接壤,北与眉山县交界。以县城为中心,通向省、市和附近各县城的公路里程是:北上成都,120公里;南下乐山,47公里;到眉山28公里;走夹江34公里;通向仁寿、井研分别为64公里和48公里。
行政区划乡镇级单位:共辖4个镇和14个乡;村级单位:153个农村村民委员会、10个城镇居委会和4个村级集体户;组级单位:1153个农村村民小组、47个城镇居民小组、14个乡镇机关居民组、38个厂矿家属小组和9个组级集体户。总计城乡居民56194户、196800人,其中:农村居民174639人,占总人口88.74%。
边界走向根据青神县地名普查办公室1981年绘制《青神县地图》测算,全县边界总长约为122公里。县境北端,黑龙镇境内鸿化山口前300米处与眉山县张坎镇接壤。由此沿岷江下行,经黑龙镇的鸿化村、罗凼村至肖坝村,隔江与眉山县罗平镇交界。越过岷江,进入高台乡白马村,经麻柳杨,至余冲,分别与眉山县的罗平、柳圣、五皇等乡、镇南北毗邻。沿此向东,进入河坝子乡的火地坡,经杨店村、皂角林村到河坝子村,沿火地坡等一脉丘埂,与眉山县五皇乡南北分水。河坝子杨集以东,由北而南,沿龙泉山脉,经青龙水库、玉蟾寺、张家山、黄莺岭直至罗?乡何家山,为县境东端部分,分别与仁寿县古建、谢加和井研县乌抛、镇阳等乡西东向接壤。由何家山沿龙泉山脉再往南行,经白果乡栗子村,跨瓮家乡红莲村,进入天池乡尖山村,继续与井研县镇阳乡、天云乡交界。再由尖山村沿龙泉山脉至双桥村折向西南,进入青神与乐山市中区接壤地域。经天池乡天池村、瑞峰镇中岩村、慈姆溪村、汉阳镇新路村、直至县境南端的汉阳镇团结村、光芒村岷江水口,分别与乐山市中区剑峰乡、关庙乡北南向交界于龙泉山脉;东西向则与乐山市市中区的悦来乡隔江毗邻。由江芒村渡江而东,入罗波乡宋江村,村东南部分毗邻悦来,西向则进入青神与夹江县接壤地域。边界走向沿宝镜村、小溪村、西坝村以西一线丘陵,回越金牛河再沿罗波乡石花村、天庙乡核桃?、桂花乡半边山以西一线丘陵山麓直到观金乡金花村长达近60公里的边界线,分别与夹江县新新、青州、梧凤、三洞等乡接壤。由高埂子折向东行,经观金乡车家冲、老鹰台,入西龙乡鲜花村,分别与眉山县娴婆乡、莲花乡南北向交界。鲜花村折向北上,经青竹乡新平村、黑龙镇桥楼村、龙女村、徐冲村,复至县境北端与眉山县张坎镇接壤的鸿化山口前。此段边界以西,则与眉山县莲花乡交界。
青神地处四川台坳川西台陷区龙泉山褶皱束南端,是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缓冲区,整个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无断层破坏。岷江以东为龙泉山背斜倾伏端的尾部;岷江以西属眉山向斜南东翼。
龙泉山背斜:背斜轴线呈南北走向延伸,在仁寿县城西北倾没。青神境内属背斜倾伏端尾部,地层出露有序,呈单斜构造产出,倾向西北,倾角平缓,一般3°~7°。
眉山向斜:由眉山延伸至夹江倾没,呈北东一南西走向,其南东翼伸入县境,沿佛耳坪、桂花坪、半边山至罗波乡岷江金牛河汇合处倾伏。
青神地层较新,以第四系为主,白垩系次之,侏罗系最少。从新到老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夹并组以及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各地层大体上沿北东、南西向呈带状分布。
(一)近代河流冲积层:厚度6~10米。下部为河床相砾石层,上部为河漫相亚砂土或亚粘土。主要分布于岷江两岸一级阶地。北起黑龙,南止汉阳,包括黑龙、青竹、青城、南城、瑞峰、罗波、高台、白果、瓮家、汉阳等乡镇的平坝部分。思蒙河、沙溪河及其他溪河两岸也有不连续的零星展布。
(二)冰水沉积层:属第四纪雅安期黄色或棕黄、红黄色冰水沉积物。厚15~45米。下部为泥砾层,上覆亚粘土层。遍布与岷江以西和以东的浅丘地区,以观金、西龙、桂花、高台、白果等乡而集中,南延至汉阳、罗波两个乡镇皆有分布。
(三)灌口组地层:以下部出露多,厚414~1250米,由砖红紫色泥层、页岩和泥质粉砂岩互间组成,夹少量石膏薄层,含芒硝。岩层产状近乎水平,伏于冰水沉积层下,露头不连接,与冰碛层呈复区分布。以罗波、天庙、瑞峰等乡到西龙张家坡一线以及河坝子、高台、罗?、白果等乡浅丘地带出露较集中,其余浅丘地带均有零星露头。
(四)夹关组地层:由中厚至巨厚层红紫色砂岩组成,厚308~450米,底部有一层厚0.5~3米砾石层与蓬莱镇组地层相接。主要分布在河坝子、罗?、白果、翁家、天池、瑞峰、汉阳等乡镇沿龙泉山脉一线的深丘地带。
(五)蓬莱镇组:是县内出露最老而又最少的地层。以棕紫色泥层为主,夹有细砂岩、灰质页岩,厚150~878米,上覆夹关组地层,天池乡王坟埂一带出露面积较大。与仁寿、井研、乐山等地区交界处也有零星露头。
青神由于地质构造单一,地层较新,地下矿藏十分贫乏。已经查明可供开采发掘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砂卵石、页岩和粘土。灌口组地层中夹有少量石膏薄层,含芒硝,但数量极微。
(一)砂金:主要分布于岷江里河两侧;沿思蒙、粤江河、金牛河两侧也有零星分布。当地农民多有手工淘采的传统习惯,最高年产量5000克。近年来由于涨洪不大,藏量减少,淘金人数及年产金量明显下降。
(二)砂卵石:以岷江两侧的藏量最大,质量最佳,80年代以来即进入工业性开采。主要用于建筑及水泥预制件,年采掘量约计5万余吨。近年由于采掘量大,涨洪量小,资源藏量较少。
(三)页岩、砂岩:岷江以东及以西丘陵地区均有分布,以东部龙泉山脉一线储量最大。传统采掘主要用砂岩作建筑及部分生产工具材料;近代采掘则主要用页岩作生产砖坯,年采掘量约计2万余吨。
(四)粘土:以罗?、天池、瑞峰、天庙、桂花分布最为集中。主要用于烧制砖、瓦及土陶制品。年采掘量约3万吨。
多年平均降水深从1186毫米递减到1136毫米。径流深从535毫米递减到506毫米。年降水量404421亿立方米,天然地表径流量109775亿立方米。降水量与天然地表径流量的区域分布比较均匀,总体上呈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但差异不大。时间分布以2~5月较少,占全年径流量的8.9%;6~10月偏多,占全年径流量的18.20%。
县内地下水总量为0.1448亿立方米。按地质构造部位与地形、岩性的不同,其存在形式和蕴藏量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
(一)孔隙潜水层:主要存在于中部平坝区,面积136.73平方公里。其次是思蒙、金牛、粤江等河流的一级阶地上,属近代河流冲积和冲洪积地层。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加之处于向斜核部,底部有粘土和砂页岩作为隔水度板,富含地下水。地下水一般离地面深2~4米,冬夏变化幅度为1.5米左右,其外给也较充裕,是县内理想的含水层,年可采数量达4000万立方米。中部平坝区8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区内工业用水,均采用此项水源,农田冬、春灌溉也用了相当部分的地下水。
(二)上屋滞水与弱孔隙水层:存在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冰水沉积层,分布在东、西两部分的台地和浅丘上,出露面积约74.7平方公里。厚度变化范围大,在3~45米之间,一般东山较薄、西山较厚。其成分为黄色粘土和粘土充填的卵砾石层,孔隙度较小,透水性较差,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大,属贫水层。一般水井位置均在丘脚和山?之中,日产水量较少,在1~2吨左右,主要用作人、畜饮用。
(三)弱裂隙水层:存在于侏罗系蓬莱镇组和白垩系灌口组地层中,分布在大部分浅丘地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左右。主要为粘土岩构成。组成物质为坭质,颗粒很细,结构致密不易透水。地下水存在风化裂隙之中,一般裂隙较窄,含地下水较少,属弱含水层。在山脚和山?之中有少量浸水溢出,供人畜饮用,但泉水流量小,并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大,枯水季节常常断流。
(四)基岩裂隙、孔隙水层:主要存在于白垩系夹关组块状厚层砂岩之中,分布在岷江以东深丘低山地带,出露面积约67.8平方公里。由中细粒砂粒经泥钙质胶结而成,在结构上无粘土岩致密,特别是在一些颗粒较大、胶结较差的砂岩中,透水性较强,并有一定的空隙储水。加之这套地层又受井研境内的北东南西向逆断层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一般为3组,裂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含丰富的地下水,水质好。出露泉眼较多,多为下降泉,泉水清凉,终年不断,日产量1~10吨。比较有名的泉水有中岩玉泉和罗?、白果两乡的凉水井。
全县江河的客水量共有150.33亿立方米,相当于自有水资源的75倍,其中:岷江干流径流量为142亿立方米,占93.2%;粤江、沙溪、筒车、思蒙、金牛5河为8.33亿立方米,占6.8%。客水量极为丰富,利用很广,单农业灌溉,年利用量即达0.4860亿立方米,占全部水资源年利用总量的69.39%。
青神属长江流域,岷江水系,境内共有江河溪沟38条,总长约303公里。以岷江为主导,“五河”为纽带,境内流长98公里。溪沟纵横交错,构成比较发育的区域小水系。
(一)岷江:发源于四川与甘肃省接壤的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岭。自北向南经茂汶、灌县穿成都平原,再经新津、彭山、眉山后于县属黑龙镇鸿化山麓入境,由北而南,流经11乡镇,于汉阳镇平羌峡入于乐山市中区境。县内流长40公里,干流流域面积128.8平方公里。里河面宽150~300米,水深2~4米,天然落差24米,平均比降0.58%。多年平均流量45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为11立方米/秒,洪枯水位差6~9米。
(二)思蒙河:宋《寰宇记》称夷郎川,清《通志》称斯摩河。发源远点在丹棱县石桥场的卡防埂,基本上呈西北一东南流向。经丹棱、眉山,从县属西龙乡光辉村与观金乡鹰台村交界处入境,经观金、西龙、南城等乡,到南城乡中兴村与瑞峰镇熊塘村之间汇入岷江。县内流长21公里,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7米,平均比降8.95%,多年平均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
(三)金牛河:发源于丹棱县境内杨与何场之间的山麓。自西向东流经夹江县的三洞、梧凤等乡在县属罗波乡入境,然后从岷江西岸汇入岷江。县内流长6公里,流域面积3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6米,平均比降4.89%,多年平均流量6.02立方米/秒。
(四)粤江河:新修《仁寿县志》、《眉山县志》均作椰江河。发源于仁寿县团结乡的马鞍山秧鸡口。自东向西流经黑龙滩水库后再经龙镇和眉山县的五皇乡,在县属岷江东岸的高台乡入境,然后汇入岷江。县内流长7公里,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米,多年平均流量7.2立方米/秒。
(五)沙溪河:位于岷江东岸。其上游为二大支流:左岸支流发源于仁寿县金凤乡的王店子,从县属罗?乡入境;右岸支流发源于仁寿县景贤乡的壶盖山,从县属河坝子乡入境。两支流于河坝子乡安家坝相汇,然后自东向西于高台乡石膏岩注入岷江。县内流长14公里,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1米,平均比降7.80%,多年平均流量为2.26立方米/秒。
(六)筒车河:发源于井研县镇阳乡的千佛洞,自东向西流经镇阳后,入县属白果乡,直到瓮家乡象鼻咀汇入岷江。县内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3米,多年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
(七)溪沟:除开“一江五河”以外,有较大溪沟32条,总长约205公里。其中:岷江以东,白果乡境内的甘家沟、瓮家乡境内的黄水凼、瑞峰镇境内的慈姥溪、天池乡境内的两岔河;岷江以西,观金乡境内的金沟、万沟、天庙乡境内的商家沟、瑞峰镇境内的毛家沟、罗波乡境内的小溪沟,都是有名的溪沟,一般沟长都在5公里上,集雨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天庙乡商家沟溪流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
青神灾害性天气具有种类多、频率高、相互交叉、覆盖面大的特点。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风雹、低温、绵雨等。
(一)洪涝:清乾隆九年(1744)“江水涨数十丈,邑中顺江民舍淹没至脊,民迁四山避之”。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月,“江水大涨,淹没民舍,民自楼上驾舟筏避之”。又:清末至民国时期,从1887年到1949年,平均每年均有1~2次洪涝发生。民国6年(1917)7月5日,岷江水位上涨7.828米,县属老河街测报点水位高程达393.69米,“沿江两岸房屋、生产全被淹没,人畜死亡甚众。”民国36年(1947)7月5日,岷江水位上涨7.648米,水位高程达393.06米,沿江冲出11条岔河,毁坏农田2万余亩。
建国后,先后对岷江流域洪、涝标准作了界定。洪:以本是老河街水位为标准,起点385.86米,达391米为一般洪水;392米以上为特大洪水。涝:县气象站3日内雨量达到150毫米或以上。从1953年到1985年的33年中,有19年发生洪涝。占统计年分的57.6%。共计发生洪水19次、涝灾13次,其中有8次属于洪涝并发。19次洪水中,特大洪水5次,平均每4次左右洪水中有1次特大洪水,常常并发涝灾。
1981年7月12日至13日,全县降雨154~245毫米,山洪暴涨,洪涝并发,岷江洪水上涨6.51米,水位高程达到392.37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每秒1.2万立方米。17个农村乡镇普遍受灾,淹没时间达30~40小时。冲毁土地2400亩。造成6人死亡、3人受伤。损坏房屋1823间,桥、涵82座,公路33处、7090米,防洪堤43处、4797米。各项水利工程及灌溉渠道193处、7219米。受灾农作物面积4.65万余亩,损失粮食6525万公斤,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1984年7月29~31日,暴雨导致洪涝并发,全县农村普遍受灾。岷江水位上涨7.11米,达到392.97米高程。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冲走农田4017亩、猪牛20头,冲毁地6393亩,损坏房屋2696间、防洪及水利设施170处、桥涵21座、各种竹木68万多株(笼)。损失粮食1095万公斤,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二)干旱:县内常有春旱、夏旱和伏旱,以夏旱最为突出。夏旱的标准:以5~6月内,连续20天以上,降雨总量小于30毫米,为一般夏旱;出现一般夏旱后,没有出现日降雨量大于25毫米的天气,按日平均降雨量小于1.5毫米的天数连续达40天以上,为严重夏旱。1953~1980年的28年中,全县共发生夏旱15年,出现频率为53.57%。其中,严重夏旱为1年;春、夏连旱的有1963、1964、1966、1969、1978年,出现频率为18%。
1973年2~4月,全县降水量持续偏小,104个农村居民组吃水困难,2.25万亩稻田被迫改种,减产粮食124.2万公斤。
1974年,夏旱,有3.7万亩中稻受害,其中裂口2万多亩,0.89万亩玉米挂苞受旱,损失粮食230万公斤。
(三)低温:多发生在春播期的3~4月份,谓之“倒春寒”。多年平均每年约计0.93时段,最多的1976年高达3时段;最长持续时间1970和1988两年先后延续15天之久。其中,1988年低温使全县小春粮食减产500多万公斤,冻坏杂交水稻种上万斤。
(四)绵雨:发生时期多在9~10月份。9月份发生频率为65%,10月份发生频率为46%,造成晚秋作物损失,妨碍小春作物适时播种。
(五)冰雹:1965~1980年共发生冰雹14次,平均每年0.9次。一般为小粒,大者如鸡蛋,个别直径达5公分。发生时间一般为5~8月,个别年分发生在11月;常伴有大风、雷暴。1974年7月21日,青城、南城、青竹、西龙、天庙等乡发生冰雹大风,造成人员死伤54名(死1人)、牲畜死伤19头,房屋倒塌1474间,农作物受灾6692亩,损失粮食产量55.3万公斤,倒断竹木甚多。
(六)大风:1965~1980年16年间,共发生21次。平均每年1.3次,最多的1973年达4次。常年多发生在5~9月。瞬间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6米。有时伴同冰雹并发,多数单独发生。1973年5月8日受西北大风袭击,吹倒房屋421间,伤6人,玉米倒伏6000多亩,损失10%左右。
余子俊(1429~1489),男,字士英,明朝青神县人。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举进士,曾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历任陕西西安知府,延绥巡抚,兵部尚书。
余子俊一生为官清正,勤于政事,体察民情,朝野敬重。任西安知府时,遇其地天旱大饥,余毅然开官仓发放粮谷十万石赈灾度荒,拯救饥民,且以身担保,承担责任。明成化初年,朝廷据各部上报为民称道之有德行者,曾发榜褒扬十名知府,余子俊名列榜首。后朝中给事中林聪因赞赏余子俊,荐其为陕西右参政,年余又任右布政使,后又官拜右副都御史,延缓御史。延缓其时为全国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所属借西北边地,北方游牧民族常袭掠边民。余子俊至延缓后,将原设于缓德州的镇治迁移榆林,并于成化八年(1472)上书宪宗皇帝,提议在边地延筑长城固守边防,皇上准奏,余即发动军民延筑长城,新筑长城东起清水营,西抵马花池,绵延一千七百七十里,并每隔二三里设置常备巡哨,又于崖寨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为箕行,可探视敌情,亦可避敌击射。新筑长城有效地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民安居乐业。
明成化十二年(1476),余子俊调任西安知府,任期,余发动民众开凿沟渠,引河水冲淡其地土中盐碱,并以灌溉农田。为免渠水横溢,又于城北开渠分水流入渭水河,新渠深得民众赞许,被称为“余公渠”。后余又发动民众在泾阳引水灌溉农田,还开通南山道,直达汉中。
明成化十三年(1477),余子俊任兵部尚书。后因中官韦进等人谗言诽谤,被免去兵部尚书之职,授以太子太保虚衔。明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接位,因怀念先朝老臣的忠贞为国,予以器重,余子俊得以继任兵部尚书。余继任后,即疏陈十事,上奏边防七事,皇上借准奏施行。
明弘治二年(1489),余子俊患疾病故,享年60岁,朝廷追赠太保,谥号肃敏。
余承勋(生卒年月不详),男,字懋功,号方池,明朝青神县人,余子俊之侄孙,余寰之子。明弘治年间中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时人称之“余翰林”。
明嘉靖时,余承勋因与其诗文好友杨慎(升庵)议大礼,不慎触怒朝廷,被杖击免职还家,寄居青神城南9公里之中岩寺读书著文。
余回青神后,感于县城北沿途10公里之鸿化堰渠已淤塞毁塌,农田饱受天旱之苦,便与两道州牧共议,发动一州两线之民众,修复鸿化渠,致使青神县城南北20公里树千顷农田得以引水灌溉。
后,青神知县聘余修撰《青神县志》,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成书,共7卷。此书现已散失,仅浙江宁波天一阁尚收藏残本3卷。嘉靖三十年(1551),余受马湖知府之聘,修撰《马湖府志》,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7卷。今宁波天一阁尚收藏刻本2部。
明隆庆时,余承勋又复官,授太常寺卿,赠太中大夫、资治少
余承勋一生除修编国史、方志外,所著诗文甚多,现存遗著有:《青神考》、《南安考》、《眉山苏氏祀田记》、《游峨眉集序》、《井研四李祠记》、《西眉郡县志》10卷等文集。
在《说岳全传》中写到秦桧暗害岳飞后患背疽而之,我对此感到大快人心,并且深信不疑,直到参加工作多年后才看到资料记载:秦桧一直位居宰相,直至告老还乡……
看了那份资料后,我心里难过了很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这句话在我心里也沉重了很久:难道就没有报应了吗?
97年我到乌鲁木齐做生意的时候,新?的伊斯兰教正在闹独立,曾在虹山天桥上挂了一颗人头。乌鲁木齐的虹山就象是成都的春熙路,当年虹山天桥上挂了一颗人头出来后很快整个新?的人都知道了。在我到乌鲁木齐前,乌鲁木齐市郊的第八钢铁厂,简称八钢。有一对师徒被人乱刀捅死,家中财物分文未动。在邓小平逝死的纪念日,乌鲁木齐有5路公交车都被放了炸弹,好象都没炸。其中有一个贪小便宜的老太婆见前排有一个小伙子遗下了一个很漂亮的提包,连忙将那个提包挪至脚下,提回家后将那个提包放在床下。警察四处查找终于找到那个老太婆,当警察将那个提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并告诉那个老太婆:这个提包的威力足以摧毁她所住的整幢大楼……
警察的介绍还没说完,那个老太婆已经被吓晕了过去。
当年我们听到的介绍只是说那些是想闹独立的伊斯兰教。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明白当年我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却不敢跟那些热情的新?人打招呼了吧?谁知道那些是不是想闹独立的伊斯兰教,我随便跟他(她)们打招呼,我在那里失踪的都还没人知道。
直到几年后我才在电视中知道:那不是伊斯兰教,是被世界各国列为邪教之一的:东突厥斯坦(百度:东突厥)
当年我在新?认识的东北做珠宝生意的好汉:张富利等几位朋友,他们敢在离虹山不远的一条街上开卡拉ok,在那个片区有警察和乌鲁木齐黑道上的朋友保护他们。张富利他们的卡拉ok开张的时候还请了我,让我人到礼不到,那几次有很多高大威武的伊斯兰教朋友还曾和我一起跳舞……
那几次我特别开心和自豪:有拥有杀汉人!专杀中国共产党的朋友!!
97年底我从乌鲁木齐回来后陈杰一家人把我当成了凉马,当陈杰告诉我:欠他货款的人他们都通过黑道把货款收回来了,我还哈哈地大笑……
大约是95年我到西藏寻找硼砂,当年也盛传西藏在达赖喇叭的遥控下闹独立,所以我到日喀则后因为无法跟公司联系,等我赶回夹江后才听说如果我不是在青海乐都给他们打回了电话,我回到夹江的时候他们已经将寻人启事和我的照片登在西藏的报纸上了。那次我很感激:因为他们一家人很关心我!
95年左右到过西藏日喀则的人都知道:日喀则只有4门电话才能打得出省,每天还不到8点钟每部电话外面都排了十多个人。象地图上标有桑桑、热切等地名的镇或区不但没通电,有的只有一、两家大旅馆而已,能够住宿的房间不多,院子却大得不得了,我们住旅馆的时候都是晚上,尽管那些人都告诉我:这些院子都修了围墙,但我却不敢到院子深处去,主要是害怕到那些院子深处后迷了路,那些地方连电灯也没有,能有电话吗?
西藏达赖喇叭的崇拜者,新?伊斯兰教的信徒,都没让我害怕过,我能怕陈杰所请黑道上的朋友?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明白:当陈杰威胁我的时候,我能放声大笑的原因了吧!
现在的电视、电影忠臣就忠得不得了,奸臣就坏得不得了,不但私自制作龙袍,而且还勾结外夷夺权篡位,老婆每次看到这些情结都激动得不能自己,一边惊呼,一边翻台,一部电视剧要重播7、8次才看得完,我又不能随便看,看电视的时候也没老婆多,所以常常是老婆看明白了,我却是越看越糊涂……
每次老婆一边惊呼,一边翻台,我便有气无力地告诉老婆:那些该死的编剧,那些阿弥陀佛的导演,那些奸臣的儿子都被人打死了,或者生的儿子都是呆瓜,更要命的是有些宦官是太监连老婆也没的人居然也要篡位,自己在当朝皇帝的照顾下,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干嘛还要勾结外夷篡位?那些蛮夷在他帮助下,打进关来他能保住脑袋都不错了,还想当皇帝?那些蛮夷肯定也会想:当朝皇帝对他已经不错了,我对他再好,可不是一个民族,他能背叛同族的皇帝,难道就不会背叛我?
就拿秦桧来说,他是金国四太子金兀术从最苦的环境中送回宋朝当了宰相,秦桧自然是要感激金兀术了。岳飞是一位忠臣,他的目的是要收复失地,迎回被俘的二位皇帝以洗靖康之耻。但岳飞却没想到:那两位皇帝迎回来后,现在的皇帝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当朝皇帝的?许秦桧杀得了岳飞,敢杀岳飞吗?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了吧?
为什么秦桧在枉杀了岳飞后还能官当一品,直至告老还乡??
明朝的皇帝忌妒心最强,朱元章不但生活在最底层,人还长得最丑,所以心眼最小,君不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明朝的皇帝几乎都犯如此毛病,一旦手握重兵的武将稍有疏忽便被斩杀,熊庭斌不但被砍了脑袋还被传首九边示众。袁崇焕被千刀万剐之时还被北京的愚民们争相吃肉以示对袁崇焕的愤恨,谁能在当世就能有很多人说他是忠臣呢?
只有历史才是最公正的法官,当一切都时过景迁后,那些胆小的敢说了,那些胆大的敢把记录的历史示人了,于是是非黑白便渐渐的明了……
各位朋友!那些损人不利己,或损人利己的人,总有一时的得逞,但不可能将人一世的玩弄于股掌之上,就算这一世他能风调雨顺,下一世人总会有报应!
天理良心
89年版的夹江县志(P603)记载:位于县东青州(原属青神县)金星村境内,为明兵部尚书余子俊(明史有传)及其六世墓莹,俗称余翰林(承勋)坟,实误。
墓园建筑规模宏大,占地约70亩,墓园已毁,仅存石狮一号,残碑两座:其一为余子俊墓碑,在双合堰有“兵部尚书”等字可辨;其一为其先辈墓碑,在乡政府,尚可辨认出“生于洪武丁卯九月”及“才气熏誉,朝野推美”等字。墓园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余输林的家族墓地庞大,但保护得不好,仅有2座坟墓有碑其余的碑都不见了,于是其乡人传曰:余翰林忠言逆耳,惹得龙颜大怒,将余翰林斩首示众,待得皇帝冷静下来,余翰林仅剩尸首,脑袋不见了……
皇帝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命能工良匠照余翰林的模样做了一个真人般大小的脑袋,将余翰林的尸身和那个金脑袋御赐给了余翰林的后人,让其护送回乡,择日安葬。
余翰林的后人怕日后盗墓贼们惦记,偷了余翰林的金脑袋,毁了余翰林的墓,于是一次性地出了28座疑冢,其中只有一口棺材才是余翰林的尸身和金脑袋,其余27座棺材皆为衣冠冢……
正是明朝皇帝的滥杀无辜,也因为余翰林的家族墓地大,很多坟墓前都没有碑,所以才会有余翰林的金脑袋和28座疑冢的传说!
各位朋友!这个传说是否是一段流传千古的:凄话
邵从恩(1871~1949),男,字明叔,青神县南附乡(今南城乡)人,民国时期被国人誉为“和平老人”。
邵幼年从父读书,20岁为秀才,30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习法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授法部主事,曾新手订制全国法官考试条例及其它法规,后回四川主办第一个政法教育学校――绅班法政学堂,培养造就政法人才。
清宣统三年(1911)春,四川保路运动掀起风潮,川政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领导人蒲殿俊等数人。时在北京的邵从恩闻讯后,即回川会见川汉路大臣端方和总督赵尔丰,力劝释放同志会要人。后端、赵恐事态扩大,只好释放了蒲殿俊等人。
同年,武昌起义后,尹昌衡继任四川都督,任命邵从恩为川南宣慰使,后调四川军政府任民政部长。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改民政司,邵任民政司长。
民国2年(1913)7月,邵到北京任法制局参事。北京政法大学开办时,邵任教授,主讲宪法。后因曹锟贿选登台,邵愤而辞职到天津向佛学居士韩德清求习佛学,虽长斋茹素,却仍心系民族安危与人民困苦。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派人邀邵前往相助,并许以高官厚禄,遭邵拒绝。后因伪满洲国官员及日本人多次来邵家劝邀,邵为摆脱其纠缠,举家迁回四川。
民国26年(1937)“芦沟桥事变”后,邵响应中共发布的团结抗日的通电宣言。27年(1938)7月,邵和张澜到汉口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经吴玉章介绍,认识了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接受了中共团结抗日,为和平民主努力奋斗的思想主张。33年(1944)2月,邵与张澜在成都联名发起组织民主宪政促进会,被选为主席,积极从事民主宪政宣传活动。
民国35年(1946)1月,邵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在开幕式上疾呼停止内战,和平建国。36年(1947)5月,国民政府最后一次参政会在南京召开,邵前往参会,临行前曾说:“此行是拼老命争取和平”。会议期间,邵当面质问蒋介石:“全国期望和平、停止战争,不知主席有何难而必欲诉诸武力?”蒋竟蛮横无礼地问邵:“你为什么只劝我不打仗?为什么不去劝共产党呢?”邵气急中风倒地,被送中央医院急救。邵住院期间,索纸手中“内战不停我不乐”7字见报,故国人称邵为“和平老人”。
民国36年(1947),邵从恩回到成都,后半身瘫痪。1949年10月1日,邵在成都病逝,终年78岁。临终前,家人告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在北京召开,邵兴奋地说:“和平有望,国家有幸,人民得福了!”现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还陈列有邵从恩的单人照片。
郑可经(?~1923),男,字绰权,号席五,青神县汉阳镇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民国时期四川法学家,曾任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清光绪年间,郑中举后,值朝廷废科举、兴学校,郑即承其新风,在青神县汉阳镇首创小学堂。后清政府预备立宪,在北京设立法律学堂,郑前往考入京师法律学堂习政法。郑在京求学时,逢北京川南会馆被当地豪强侵夺,会馆主事者奔告郑,请求为其讼理。后经郑在京竭力奔走周旋,据理力争,几经曲折,终使川南会馆物归原主。至此往来北京的川籍人士重得有了寓居聚会之所。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郑回四川,举家迁居成都,从事律师业,并倡导成立四川律师公会,当选为会长。任职数年,深受同行敬服。民国9年(1920),郑被选为四川省议会秘书长,后又任中国红十字会四川分会理事长。12年(1923),郑被选为四川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继而被委任为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郑一生为人热忱,衣著简朴无华,且平生好客,客有留其家一年半载者。凡乡人到成都,无论认识与否,郑皆盛情款待留住。若向其告贷钱物,无不如愿以偿,后也不索还。
民国12年(1923),郑可经病逝于成都,死后家无余财。
帅昌时(1895~1931),男,又名惠先、伯岑,青神县城厢镇东街人。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
帅幼时聪颖好学,民国8年(1919)考入成都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9年(1920),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帅与县人曾聿修等组织创办了进步学术团体――“精进学会”。次年毕业回县后,帅任青神县乙种农业学校教员,后去眉山中学任国文教师。12年(1923),帅回青神创办“青神县立精时小学”(后设初中班),并任校长,推行新教育。15年(1926),帅加入国民党(左派),作为青神县党部筹建人,组织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民国16年(1927)2月,帅在成都经刘愿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青神县以精进学校为基点发展共产党,当年4月建立了中共青神支部,帅任支部书记。
民国16年(1927)冬,中共青神支部扩建为特别支部,帅受命打入国民革命军驻广汉县第二混成族,任中共特支书记,领导军运工作。17年(1928)12月,被调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后调川东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一族任秘书。
民国19年(1930)3月,帅被中共组织派往重庆搞军运,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参事。后因青神恶霸地主邵飞翔、邵尧生告密,帅被捕入狱,虽受酷刑拷打而坚贞不屈,狱中著有诗集《血泪模糊集》传世。
民国20年(1931),帅昌时在巴县狱中被迫害致死,年仅36岁。1981年12月,青神县人民政府追认帅昌时为革命烈士。
费诗,东汉末犍为郡南安县人。刘璋时作过县令,刘备为益州牧时为督军从事,后出任?柯太守、州前部司马。刘备称汉中王时遣诗往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自恃资深功高,不肯受拜。费以韩信封王、萧何封侯的故事相劝,使欣然受拜。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魏代汉,群臣拥刘备称帝,费曾劝阻,刘不听。后蒋琬秉政,任谏议大夫。
费立,西晋犍为郡南安人。勤学善思,多有见识,时称“西州名士”。成都素为“难治”之地,费任成都令按法典刑律,宽严相济,为人称颂。后为州大中正,转领梁、益、宁三州,兼尚书。晋太安二年(303年)秋八王之乱费为留守重臣。乱平定,加员外散骑常侍,封关内侯。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陷洛阳,死于兵祸。
宿进,字儒忠,别号一崖,自称蹈愚子。生于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
宿进童年时,聪明好学。年龄稍大便到父亲任所就读。弘治十年(1497年),父辞官,他随父回家。
弘治十四年(1501年),宿进28岁,乡试落榜,返家后仍坚持学习。后其父以乡试标准要他作文,所写文章符合要求,且有独特见解。嘉州程启充等人闻讯后都来借观。
他喜欢喝酒,喜读记载古今中外奇闻轶事的书。得知新寄的书,总是要千万百计找来阅读。他曾借用陆游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
弘治十七年(1501年),宿进乡试告捷,在亲友资助下,次年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他参加会试落第,遵从父命留京入太学就读。当时太学的国子监祭酒张公颇为器重他。同学中有嘉州程启充与他过从甚密,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探讨为人之道。他们相互勉励说:异端邪说,影响人的气习,其害甚于洪水猛兽,伊尹、颜渊这些古圣人,应是我辈的师傅。朋友、乡里都应以此相责、相戒,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在太学,他废寝忘食,发愤苦读。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而他破帽破袄,虽双指冻裂,从早至晚仍苦读不已,且专心致志,略无冻颜,同窗学友,都称他为“铁汉”。
宿进常为国事忧心。他奋图仕进,希冀有所作为。正德三年(1508年)春,他,第二次参加礼部会试,以第一名及第,殿试又登“二甲高第”,成为“进士”,出任刑部主事。
其时武宗荒淫,不理朝政,甚至下诏:“敕各镇守太监预刑名政事”。
宿进担任刑部主事后,积极清理各种狱讼案件,有冤者十之八九得到平反昭雪。其中有个大案,河南人张嵩,时为都察院御史,因得罪刘瑾入狱,刘瑾想通过刑部治以重罪,但宿进坚守法度,以死力争,结果张赖以存活,但宿进却被无理罚俸半年。
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他巡视刑部监狱,见囚犯挤在一处,屎尿在牢中,遇盛暑臭气熏人,疫病传染,每日死者常达八九人。他当即采取措施,清扫牢房,改善环境卫生,还要囚犯洗澡,有染病者立即延医治疗。当月,狱中无一死者,他感到欣慰,特《提牢录》以志其事。
一天他路过朝门,见湖广布政使参政吴献臣逮京问罪,枷锁于西朝门,气息奄奄,命在垂危,吴素来是个正直的人,宿进见此情景,满腔义愤,立即上书吏部尚书张尚质书中说,我与献臣并无交往,但素知他为正人君子,现在不知何故枷锁朝门,命在旦夕,望您能设法救救他。张得书惶恐,为宿进直言所感动,即刻请宿进来府,揖之上座。张驾车见刘瑾求请,刘瑾不得已释放了吴献臣。
正德五年(1510年)秋,在皇族内部及宦官间的倾轧中,刘瑾伏诛。但接着又是太监张永专权,番僧、佞臣、武宗所收的义子等仍然盘据皇朝内外,各省农民军此起彼伏。
这时,宿进为刑部员外郎。为报效皇朝、疏解民困,他毅然趁刘瑾伏诛的机会,于正德六年(1511年)匹月九日,冒死向武宗上疏。恳切提出“除六患,立三本”的主张。(“六患”指:受刘瑾等排斥的正直臣僚还未起复,贤良的官吏还未用上,奸佞之臣也未根除,且滥施杀戮,死刑不实,租税未减,应去的宦官尚未除掉,番僧、义子也未驱逐,苛扰百姓的差役也未停止,应放还原戍守边地的官校尚滞留在京城。“三本”为“勤政以立万化之本,安静以收人心之本,省费以裕国用之本”。)此外疏中还提到,因弹劾刘瑾而死的内臣如王岳、范亨,言官如许天锡、周钥,朝廷均应嘉奖抚恤,依附刘瑾的大臣如兵部尚书王敞等人及宫内刘瑾的余党,均应驱逐。
宿进考虑到上疏的后果,不敢向其妻提及此事夕直到上疏后,他才向妻说:“疏上,我很有可能区触怒皇上而被杀害,但我早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若死,望你照顾好父母,抚养好儿女。”
武宗览疏果然震怒,下诏把宿进绑赴午门,杖责五十,削除官籍,不准在京停留,半夜即开宣武门打入囚车,押送河北通州,然后递解回原籍。
宿进在囚车中昏死过去,直到第二日天明抵达潞河时,才苏醒过来,虽然痛彻骨髓,但他毫无悔意,被递解回家后,经多方调治,身体逐渐康复。
他在家过恬淡的隐者生活,闭门谢客。在住宅后园,他营建了一间中圆外方的亭子,取名“太极亭”,常在亭中读书赋诗,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磷磷溪头水,盘盘云里松,有水须留月,有松须乘风,乘风气清爽,留月光玲珑,溪水流不去,松涛常??,此景不易得,怀哉渔隐翁”。
他家在城外,县令扬润补葺城墙时,想将墙基扩展,将他的住宅圈在城墙之内,宿进婉言谢绝说:“岂能因我的缘故而多劳民力?即使有盗,我家也没有什么值得偷的‘。
宿进很关心地方教育,想在全县设一书院。他亲自选定地址,并在其地的瓦砾中得宋人谢达夫描绘夹江自然风貌,极为贴切的诗句“两蜂怀抱挹平川”,因此他便把书院命名为平川书院。可惜其事尚未成,他因杖疾复发,于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二十七日去世,终年仅42岁。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死于“豹房”,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大赦天下。诏赠宿进光禄寺少卿,并敕建专祠,春秋享祀。
同年进士程启充为宿进撰写了墓志铭。在夹江北门外为他建立了“遗直坊”。“遗直”二字为当时的太常寺少卿嘉州人安磐所书。嘉靖三年(1524年)又于城内南街建立宿公祠。宿进少时曾攻读于千佛岩,后人纪念他,在其读书处石壁上刻“一崖书院”四字(今存)。
张庭,字于家,别号五兀山人,明弘治四年(1491工年)农历正月九日生于县东北的牛仙里(辖今中兴乡、马村乡、土门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68岁。
张庭出生仕宦之家,父亲凤翥,弘治年间贡生,官湖南郴州别驾。张庭还是县学生员时,就怀有经国济民之志。他自幼聪颖过人,8岁能文,年20,从师县令杨公攻读《春秋》后游学于嘉州名儒安磐门下,学识大有长进。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举人,名居魁首。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他奉部命去河西催收赋税,决心整饬税务,减轻民众负担。按规定核实税额,不多派、浮收。以此得到大司徒秦凤山的赏识,命他批阅部里重要公文,并改任吏部考功主事,旋升文选员外郎。他严于律己,勤恳任事,颇有政绩。嘉靖十一年(1532年)充同考试官,凡经他考选的人,如刘让、陈汝楠等,皆为当代名士,众口称赞,谓之得人。不久,奉诏参与纂修《会典》,书成,得到丰厚的金帛奖赏,升任吏部文选郎中,主管文职官员的选授、改调、擢升等事宜。他秉公持正,选贤授能,大力革新吏治,不免结怨于一些地方官吏。他们和考官串通一气,罗织罪名,对张庭诬陷中伤。他遂由京宫出补云南参政,继而贬到湖南,作宝庆府同知。
其后调任浙江佥宪,主管水利工作。朝中张少师当权,意欲拆除温州河边的民房数百家,修建台池亭榭。他冒着极大风险,坚决抵制,说:“我宁可得罪权臣,决不使百姓遭殃,”结果民房未迁。其后,转任陕西宪副,节制汉中,他一到任就加强教化,抓紧整训民众,以防备为先,地方得以安靖。
嘉靖十七年(1538年),张庭以政绩卓著,晋阶中宪大夫。有的人便乘每年对官员考绩之机,抓住细小的问题吹毛求疵,诋毁他,打击他,而正直人士,则力持正义,对他的政绩和道德为人,给予了公正的评论。张庭深感宦途险阻,夙志难酬。他说:“我进不足取,退有余路。”于是,辞官不做,归居故里,时年仅47岁。
张庭关心地方文化教育,在江西、陕西做官时,就把培育人才放在首位。回乡后,每年必到孔庙拜谒,出钱维修黉校,还捐田32亩,地4亩,房基一区扩充县学公产,因而受到家乡民众的称赞。
他的乡居生活,悠适闲散,寄情于山水。时与友人诗酒唱酬,怡然自乐。他遍游县内名胜古迹,在千佛岩的崖壁上,留存有“濯缨处”、“古泾口”、“振衣冈”、“逝者如斯”等手迹,其诗文古朴隽永,散见于《夹江县志》,他著有《五兀山人存稿》、《岷峨志》、《夹江志》、《元览要略》等书,可惜早巳散佚。
张庭是夹江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官居吏部文选司长官,人们尊称他为张天官。死后,为他立进士坊和天官坊,并把他的墓地所在的云吟山称之为张天官山,寄托了家乡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李炳奎,原名屺瞻,字石筠。乾江铺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冬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一个贫穷的耕读之家。
李炳奎幼年读书宝华寺,14岁应童子试夺冠,受嘉定知府宋梅生赏识,召读于凌云“九峰书院”,并亲为督课。家贫,难筹学费,父亲不顾深秋寒冻,典当棉袍勉为缴纳。炳奎勤奋求学,不敢稍事嬉戏。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炳奎22岁考中癸酉科举人。以后三赴春闱不第。道光元年(1821年)受聘主讲于崇庆州“崇阳书院”。道光三年(1823年)春,补太学学正(国子监助教)和志书馆纂修。迫于生活,炳奎在京设馆授徒,因教授有方,每科为礼部会试考取的常达八售九人。又因炳奎工书法,在誊录军机要件时,被权臣穆彰阿看中,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才得选授湖南长沙府同知。从道光十七年五月到十二月,在长沙任内八个月,除留署十多天外,其余都奔波在差旅途中,妻子儿女都过着“冬深矣,衣尽置典,晨复断炊”的生活。道光十八年正月,押运“漕粮”进京,历时一年。道光十九年四月任湖南鼎州(今常德)同知。二十一年二月代理知府。同年六月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又解运“例木”(进贡朝廷的木材)北上,此番万里放排,他在洪水、飓风、冰冻以及英国侵略军炮火袭击下,历尽险厄、仅留得劫后余生回到武昌。道光二十四年春,出任武穴黄州两州江防同知。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他的表兄刘益斋逝世,他写了“刘益斋传”以志纪念,这是见到的他写成最晚的文字。
李炳奎出生寒素,了解民间疾苦,自幼庭训谨严,父辈望他为官清正,从政以后他确能勤政爱民。他坚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他说为官的“爱财”应爱增民之财而不可爱夺民之财。他实践了这些主张,所以历任颇有政声。在常德,乡绅不许船工系缆绳于堤里。但堤外河坝,打桩难固,系船不稳,夏天船只常随浪飘走。炳奎特出告示准系缆堤内,船工称庆。道光二十八年九月,长江发生特大洪灾,沿江一带受灾千里,广济沿河,洪水暴涨连续20日,江堤尽破,炳奎在六月捐廉加固的官堤也溃破了,大江里,房架家具随浪翻涌,死尸飘流,广济民房多毁于洪水。炳奎以门板作筏送走家属后,即赴残存的程氏盐店楼上,召集绅士筹划并亲自指挥,救济灾民,重惩乘危抢劫的歹徒,打捞飘流物资,登记发还原主。他席不暇暖,与灾民休戚与共70多天。这年除夕,他在诗中还念着“未雨宜绸缪,莫蹈失时咎”。
李炳奎重视培育人才,一生中直接从事教学达20多年,所教学生每科常获超等。他反对学生抄袭剽窃别人的文章,提倡读书做“学人”、“通人”提倡“疑、思、问以成君子之九思”。主张“读书不必为古人愚”,“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言古人味言之义”。主张人应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为学应当有一股“痴劲”。“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常德他已曾捐俸修奎阁,振兴学校。道光二十四年到武黄后,更抱着“欲效文翁化蜀疆”的宏愿在广济捐置书籍,出俸创办“刊水书院”。被推戴作书院山长后,更经常主讲其中。《黄州府志》转录《广济县志》有关于他培育人才,每科多拔高等的记载。
李炳奎在诗文方面有重大成就,他的诗文影响远播两湖和四川几省。在宦途,他官运不佳。“久同祧庙祝,强作上场人”(《京师友人书来……》)。“天涯冷落同商妇,不听琵琶泪已多”(《登琵琶亭拜白太傅像》),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李炳奎主张诗贵性情,贵在表达“庸人孺子”即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他在自编的诗文集里说:“文心深始活,诗趣巧生缘。文章千古事,澜须障百川。”他把文学看作极为严肃的工作。他的诗朴实淳厚。隽永清新。如:“野水潆洄绿,溪花琐碎红”,写西川小景;“日洒碎光三伏雨,云携空翠一林风”,写湘中旅途;“万峰停白日,一鹤点青天,霜意含沙渚,江声走树烟”、“风定云牵缆,潮平浪不花”记长江航行;“饭兼白薯和泥煮,柴杂青松带雨烧”,写农家生活,以及记武昌灾情的诗:“潦深道弗心茫然,过客零星问渡船,民气竟同秋后叶,鸿飞长在水中天。救荒术借鱼虾补,如洗乡余耒耜悬。旧日依依杨柳树,可堪憔悴倚寒烟”,写景抒情尽点染如画,真切感人。晚年,他还写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提出了一些救国济世的主张。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次年他万里放排,解运贡木。目击英帝国的侵略暴行,发而为诗文,如怀马伏波、谢安、虞允文、戚继光及“题张雎阳庙”等,都是抗敌劲声。《过扬州》描写古城劫后景况,控诉敌寇暴行。“莫以时清厌武臣”(《怀戚继光》)及“但使将军能好武,江南原是石头城”(《偶书》),是抵抗侵略的强烈呼吁。“危巢借荫成完卵,妙手凭空捡漏卮。我与义民同一感,上林草木:有新枝。”(《怀人诗》)是对抗敌义民首领的由衷歌颂。“韬钤纵熟我无权,成败匆匆罗眼前。眼前忽忆谢安石,一局棋撑半壁天。”(《题坐对松筠看奕图》)是对朝庭的讥议,“腰间解得新磨剑,只合垂头当铁看。”(《偶成》)是无由报效疆场的叹息。而其《奉和陶凫芗观察感事诗》的“药有两施兼补伐,棋差一著在因循,阵云高处惊鼙鼓,犹是田横岛上民”。(陶诗中咱尸金帛祗求和赞普,楼船转拟用卢循,丹鸡白犬词空费,第一千城是义民”之句。)则是对因循误国,屈膝谋和的严厉指斥和对义民的高度赞扬。这时期,他充满对人民的同情,文章多为平民立传,《芜湖郭松樵传》记抗击英军劳瘁致死的练保首领。《六无道人传》记一志无酬处,书无读处,乡无归处、理无断处、恶无制处、曲无诉处,怀才不遇,愤懑一生,终于遁迹黄老道门者的遭遇,对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谴责。《十八号渔者》记九江德化县十八号滩,风覆小船,13人落水,李炳奎悬赏募救,一渔夫独力救起7人,给赏时,渔夫却避利逃名,飘然驾船走了。文章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品德,对照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他的寓言《伶人张二葵传》则假托一愿献身歌艺,不惜背叛封建官吏家庭的优伶,寄寓了追求艺术而不顾封建等级观念的理想。
李炳奎在《上果勇侯杨诚村书》一文中,针对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入侵,明确地提
出了“审形势”、“用主兵”、“积兵饷”、“收汉奸”、“练兵胆”、“严刑罚”、“图久远”的抗英七策。炳奎务实通变,反对英国的侵略。这“七策”是合乎实际的战略,并反映了中下层爱国官吏的主战观点。他指出卑膝求和会给中国贻无穷祸患,则是响亮的警钟,但不久,“议抚派”(即投降派)得势,炳奎壮志不酬,怀着一腔怒火,陷入了极大苦闷。在武黄,他把书馆取名“香麦冬馆”。意在香麦冬“能攻心火”。他在《客有以陶朱取义为问者,因戏答之》里的“漫说扁舟泛五湖,‘陶朱’隐语是‘逃诛’。伤心自署‘鸥夷子’,恐作沉江伍大夫”。更表明他苦痛的心情。但炳奎仍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他捐廉修堤,捐置书籍,出俸创办书院以培育人才,兢兢业业,不遗余力,表明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李炳奎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常惺惺斋文集》十卷,《常惺惺斋诗集》十一卷,清道光二十九年经湖北广济县刊水书院印行。年久书残,清宣统二年夹江县令陈伟勋选辑印;行《常惺惺斋集》四集,现仅见孤本。李炳奎所辑的《人海诗钞》六十余集飞《人海文钞》四十余集已佚。清绵州孙桐生选辑的《全蜀诗钞》,辑入了他的部份佳作,并立了《李石筠小传》。旧时人称百年来县里以文章著名的当数炳奎先生。
彭劭农又名赞尧,云吟乡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20岁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夹江选派他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宏文师范。那时中国各政治派别多有人在日本活动,他的思想最初倾向立宪派,曾听过梁启超讲“君主立宪”。不久立宪派学生受。驻日使馆影响,倡导为慈禧太后“补祝万寿”。他拒绝参加,竟遭立宪派辱骂“想当洋奴,不忠君,不爱国”,从此便和立宪派决裂。同他一起反对祝寿的有彭金门(乐山人,反清革命团体“大同社”成员),经彭金门介绍,他见到秋瑾,聆听到秋瑾的政治主张,参加了“大同社”、“光复会”。
光绪三十二年,他因不满宏文师范教学敷衍,加上费用不济,遂从日本回国。临行,“大同社”布置他回国后联络哥老,准备起义武装,并写信介绍他到上海、杭州两处联系。在上海,他见到蔡元培,又读到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许多反清论文,思想更为激进。遂尽力搜集一批反清文献,拟带回四川宣传。随即到杭州,联络当地“大同社”负责人陶成章,适逢成章已去日本,他只好转上海回夹江。
回县后,最初任监学,接近者多属新进,被人呼为“彭派”。仅一学期便受旧派排挤。只好应同学刘泌子约,到威远高小任教。期中,他在自己照片上题诗句:“衣冠不整杂花丛,绝大公仇一发中,但看暴秦已失鹿,还将身影寄篱东”。做过山东省知县的威远人林寿海,因说亲不遂,与彭有隙,见到此诗认为大逆不道,便乘机要挟。虽经刘秘子说情,未被告发,但终于被迫在下学期转到重庆府中教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锡麟售秋瑾先后被清政府杀害,为避免株连,劭农与刚从日本回重庆的彭金门合商,同到巴塘垦边暂避。事后,知清廷并未发现“大同社”名册,始回乐山约杨耿光等一同开办“乐屏垦务公社”。借“防夷”为名请领枪支,增招垦丁,初建革命队伍。光绪三十四年,彭金门主持乐屏垦场,张孔修直接负责,杨耿光往合川、武胜活动,彭劭农回夹江活动,公开职业是县视学。当时知县熊振翱有贪污行径,督查官巡视到县,访问于劭农,劭农如实反映,熊怀恨在心夕不久即假叛逆罪名派兵搜查捉拿,劭农星夜越城逃出,奔合川杨耿光处。熊去职后,陈伟勋继任知县多仍控彭为革命党,禀求省宪通缉。劭农奔“乐屏垦务公社”后,经人疏通才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免究。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劭农写信给张孔修,促使拖出垦场队伍参加斗争,不料在乐山轸溪遭地方武装围攻。孔修和股东五人售垦丁20多人牺牲,伤者数十人,枪支全部损失。劭农在夹江遇周洪勋一支同志军,该军新津起义失败辗转来到甘江场。他立刻劝周进军乐山,并和彭金门约集垦场尚存人员加入周的队伍,组成了一千多人的“武字营”进驻自流井。经彭金门、周洪勋商量,派劭农到成都找同志军联络。时正阴历十月中旬,赵尔丰已下台,军政府新成立,省城和外县还一片混乱。不久,周洪勋派人催劭农回营。劭农刚过乐山,始知“武字营”已被滇军消灭,周洪勋壮烈牺牲。这时滇军连日四出抢劫老百姓,捕杀同,志军。劭农几次身冒危险,终于混进自流井。在一家锅铺里会到隐藏避难的彭金门,经彭金门转告,知道杨耿光也正危急。劭农毅然承担任务,直奔重庆,找到同:志军,川北宣抚使曹笃,才使在武胜县云吟寨。落脚的杨耿光队伍得到安全,保存了这支“乐屏垦场”仅存力量。
1912年,民国建立,时“大同社”已和其他革命组织合组为国民党。同年,新建的四川国民党部承认彭劭农为党员。他先后任省议员、重庆市议员、键乐富荣盐场清理委员、西盐榷税官、洪雅征收局长。民国8年,他不满国民党官场腐化,弃政从商。先在成都前卫街与几位同乡合营“生之”当铺,遇公益银券影响折本解组。民国王10年继续在成都走马街与几位同乡合资经营“三泰长”夹江土纸店夕后迁城守东大街,兼营小手工业,借以维持一家生活。这时,他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已经看清。民国13年,国民党清党登记,省党部派彭劭农任夹江县党务指导员,他既未登记,也未到职,与国民党脱离了联系。但当时地方军政界旧相识中如刘湘的师长郭文钦,刘文辉的旅长兼成都城防司,令徐光普、熊克武部下同盟会老县长方朝珍,仍然和他有私交往来。
劭农的夫人李助君,曾任夹江女子小学校长,泸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教员中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亚群、桂屈售彭明先等夕李助君颇受影响。民国20年,李助君回成都,李亚群售彭明先等住在彭劭农家,劭农因之逐渐结识了四川不少著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云仙、王文鼎等更属至交。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他认真学习,懂得了马列主义的真理,积极靠拢共产党,与全家一起经常为党传文件飞转信件、接头、作掩护。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邹风平等,不仅通过他家接头谈话夕还把党的经费托他存放,做蓟随用随支。李亚群逝世前曾对劭农的大儿彭为果讲过,有次那所存储党费的私家银行倒闭,劭农没有告诉四川地下党,悄悄用私款赔了。
民国20年,劭农任成都市商会执委兼工商日报社社长。他参加了李云仙、剑农飞覃文林领导的地下党外围组织“集思社”,请了李亚群、柯介安等许多共产党员到报社工作,他还用“老农”笔名同大家一起撰文,作反帝反蒋的民主革命宣传工作。不久,商会中的反对派向南京政府控告,成都军警捕逮了柯介安等共产党员,李亚群等被迫疏散,工商日报被迫停刊,劭农电不得不暂避平安桥法国医院。
民国2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关头。这年工2月5日,共产党员车耀先飞韩天石、侯方岳等发起成立成都市各界救国会,彭劭农代表工商界参加了组织。民国26年3月被增补为成都市各界救国会常委,并负责组建了成都市工商界救国会。抗日战争开始,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以后,宣传抗日的报纸《国难三日刊》中共四川地下党党报《时事新刊》受官方限制,不给印报纸张。他用私人名义赊销纸张,供应两报。民国29年3月,国民党制造抢米事件,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时事新刊》被国民党查封,有人为他赊销纸本损失惋惜。他轻爽地回答:“我赊销时就没有考虑过要收回的事,这钱用得正是地方”。同年,川康特委青委书记韩天石因常到家,有次特务追查,他虽遭疗打,身负重伤,也拒不实说。
民国33年,蒋管区物价飞涨,工商业倒闭现象严重。他年近70,精力不济,不得不把“三泰长”顶给了他人,自己在九眼桥天合店租房安身。生活逐渐艰难,最后完全要靠亲友帮助。尽管这样,他仍然坚持支持革命。他夫人李助君接待党员黄梦谷售张漾兮等住在他家,留居掩护被特务跟踪的党员王宇光、贾唯英,还到外地帮找了可靠处转移。这些事情都得到了他积极的支持。
1949年12月31日成都解放,中共川西区党委统战部长李宗林亲访年逾古稀的劭农,劭农接受了党委派的任务。较长时间担任四川省和成都市工商业的恢复、整顿和工商联的筹备建立等工作。工952年成都工商界有人曾有错误言论,他坚决抵制说:“我只有一个老师,就是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团结教育工商界人士遵守政策,爱国守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发挥工商业者在建国中的作用。对市工商联日常工作,他也一丝不苟,许多文件常常都是亲自修改定稿,多次政治活动也都亲自带头。党很信任他,建国以后给了他很大的荣誉。他先后任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全国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委员售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飞川西行署商业厅副厅长、川西行署财经委员会委员、川西行署监察委员会委员飞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委飞四川省政协委员会第二飞三届副主席飞成都市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工商联主任委员。此外,他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成都分会第三召集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文革”中,年过90的劭农,仍不兔于抄家批斗,精神刺激太大,1968年6月22日,因脑溢血病逝世,卒年93岁。劭农一生不治家产,长期客居成都,临终时正值文革高潮,其子彭为果、彭塞都是“当权派”,正遭批斗,不在他身边,骨灰由媳妇彭丹护送回县,按劭农遗愿投入千佛岩龙脑沱,以示落叶归根之意。1978年8月20日,中共四川省委为彭劭农平反昭雪,省委领导杜心源、杨超及张秀熟等27人组成治丧小组,在成都督院街礼堂补行追悼。
各位朋友!我是夹江广告界的王中王,但夹江很多企业和美食店都不愿意向我提供资料信息和图片资料,我博客上的相片也渐渐地与我的小说无关了,现面向各地企业及美食店收集图片资料信息实行收费广告,请各位从速与jin-sheng-qun@联系(恕不接受化肥、饲料广告),我有缘采访的企业和美食店仍实行免费宣传,各位切莫错失良机!
成都光大旅行社夹江分社在二中的旁边。光大旅行社网址()上的那个背景选的是泰国风光,我嫌不怎么好看,所以在网络上下载了一张峨眉山金顶的照片,峨眉山现在可是中国第一山,修建得可漂亮了,但那张照片的主人我们还没联系过,只能用于网络上做背景,还不能用于做宣传!
峨眉山有秀绝天下的景色、宏大壮阔的气势、悠远深厚的佛法、佛教之始、道教之源、儒家之世,包容三教之宗的胸襟,峨眉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山。加之,峨眉山历经三年,举全山之力,倾力打造,完成了从一个优秀景区到全球最富魅力景区、最温馨的旅游线路的华丽转身。
1996年,峨眉山在提交联合国的《峨眉山遗产申报书》上,将峨眉山的美学价值概括为: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听觉美、意境美。用以表述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风光、完好的生态环境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美。但今天的峨眉山拥有新形象、新亮点、新品牌,已远不是五美所能包括。
2003年,峨眉山实施24个重点项目、62个小项目的建设,涉及到世界遗产保护精品景区改造、旅游城市建设和旅游改善等诸多环节,全山步行道改造全面铺开,游山道安全护栏及标志标牌、警示牌、景点介绍牌全部更新。过去的佳景胜迹旧貌新颜,一大批新景点展现新姿。峨眉山展现了极致之魅。
2005年12月,历经三年打造,一个新的峨眉山完美地向世人展现。以前单一的观光型景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集度假、养生、文化、娱乐、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峨眉景区。这种完美的复合型景区,恰恰是目前旅游市场上丞需出现的、游客流连忘返的、施行社乐于合作的新型景区,是所有景区所苦苦追求的最终目标。
千座名山一座顶,金顶,凝聚着峨眉山形色美的最高成就。金顶对于峨眉山的意义,就如同一个完美的结局对于故事的意义一样。这个地方既代表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每年冬天,金顶飘扬的第一场雪,都是成都平原的一个福音。今年飞雪之时,对于峨眉山而言,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季节。金顶的金殿、铜殿、银殿和48米高的十方普贤在这个飘雪的季节现出了真容。
重建后的金顶,拆除了与原风格不协调的电视转播塔、气象站,加大了对遗产地的保护力度,使金顶更具历史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全面提升了金顶的景观和文化地位,让金顶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一体。
金顶有世界上最高的金佛。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像的艺术造型。金佛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设计完美,工艺流畅,堪称铜铸巨佛的旷世之作。高48米的金佛,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意喻着普贤的十大行愿。
金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朝拜中心之一。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金顶在佛语中,又称“光明之顶”、“幸福之顶”,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海拔3074米的高山之巅,雪白的群峰连缀成一朵庞大的雪莲花,金光耀日的金殿、雄浑庄严的铜殿、银光灼灼的银殿庄严雄伟,环拱着48米高的十方普贤金像,典雅优美的普贤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端凝、悲悯、祥和,四方云雾飘浮缭绕着佛身,当太阳的霞光照在佛像宝顶上时,无数的祥光瑞气从金佛上反射出来,让云海镶上了瑰丽的金边。登顶峨眉山,能真切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至高境界。
金顶是世界最壮丽的观景台。峨眉山金顶观景台,长约200米,总面积16505平方米,由金刚嘴、舍身岩、睹光台、修心台四大观景平台组成,在3079米的海拔高度,金顶如同飞来的巨石,这个能容纳数千人的观景台,在极高山中,独一无二。当你站在群峰环合的孤峰之上,观金殿、金佛、佛光、圣灯、日出、云海,环顾玉峰素裹的四壁,但见横陈西天的贡嘎雪山,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峨眉山的风骨俊朗、清神逸韵尽收眼底。
今天的峨眉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山”。代表新峨眉,新形象的金顶横空出世,成为难以超越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高峰。代表新峨眉,新亮点的高山区景区、中山区景区、低山区景区建设,精采纷呈,让峨眉山成为名山之中,成功提升景区品质的标杆和旗帜。代表新峨眉,新品牌的“中国第一山”,是不可复制的金字招牌。代表新峨眉,新文化的愿景文化,把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和人间的美好心愿结合起来,让峨眉山成为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真正圣地。
我于82年底参加工作,85年调回县社储运公司,在永兴工作过的时间不超过3年,但那3年我过得很快乐。
汪春文是永兴郭沟附近的人,当时在永兴桥头的一个乡镇企业上班,那个企业叫永兴茶厂,那时候不但生产绿茶,还生产一种当时很流行的红茶,汪春文是永兴茶厂的一名正式职工。
大约是在84年,汪春文图便宜买了一个外地户口的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管理得可严了,买了自行车后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上户口,派出所管理自行车的工作人员会在自行车座椅下的三角架上打上钢印,不但在派出所留有自行车户口底子,还发有一本象香烟盒一样大小的红色小本子,买卖自行车,更换户主还得经过当地派出所的一番手续……
汪春文所买的自行车户口在乐山西坝,汪春文约上我和吴建明抽一天的时间到乐山西坝转户口,乐山西坝想来离乐山不远,大约在乐山西门口外,户口可能属乐山西街派出所管辖……
那次我们特别开心,三个人骑自行车到乐山办户口,到了乐山一打听才发现居然有很多乐山人都不知道乐山西坝在什么地方,才让我们暗暗吃惊:这个乐山西坝究竟在哪里?
其中有两位大爷一听我们向他打听乐山西坝都不禁哈哈大笑,两位都分别告诉我们:乐山西坝?不远不远!过了马尤寺跑得快一点半个小时就到了,哈哈……哈哈哈……
那两位大爷在不同的地方,但告诉我们的话却几乎一样,特别是那几个干哈哈笑得我们心中没底,于是一路向人们打听,一路骑车追踪下去……
我们一路上向人们打听,那些人一见我们骑自行车向他们打听乐山西坝都哈哈大笑地向我们前方一指:乐山西坝?哈哈……不远了!
乐山到西坝大约有25公里左右,那两位大爷告诉我们“乐山西坝?跑得快一点半个小时就到了!”指的是客车,那时的公路不但路窄,而且路况也不好,客车沿路还得上、下人,所以客车跑得快一点半个小时确实能跑到乐山西坝,但我们可惨了!我们一路上就听人们告诉我们:乐山西坝?哈哈……不远了!所以我们在路上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把目的地当作了短途,几个冲刺下来我们已经到了五通桥,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双手发麻、脚发飘,那些人还告诉我们:乐山西坝?哈哈……不远了!
我们3位累得坐在五通桥的茶铺子半天都不想换一个姿势的时候,那些打哈哈的人才告诉我们:乐山西坝就在五通桥岷江河的对岸,离五通桥还有几公里的距离,如果我们问:五通桥西坝在什么地方?肯定不会有人打干哈哈了……
就象有人风尘扑扑地骑自行车向我们打听:夹江苏稽在什么地方?
苏稽在峨眉和乐山的公路上,夹江到苏稽不管是走峨眉,还是乐山一个单边都超过了30公里,如果你问我们:乐山苏稽还有多远?我们肯定会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但你如果是问我们:夹江苏稽在什么地方?我们肯定也会告诉你:夹江苏稽?哈哈……不远了,哈哈哈……
西坝豆腐原产西坝场(今名西溶镇)。该豆腐洁白、细嫩绵软、色香、味、形具佳、集麻、辣、烫、鲜于一体,饮誉中外,已登上北京香山饭店大雅之堂。
相传,湖广填四川时,一位姓莫的人来西坝开始用本地黄豆和清澈明净的沫溪河水磨制豆腐、豆花,以后传给杨姓人家并流传下来。
六十年代,杨姓人家开始烹制麻辣豆腐。它既麻辣又鲜烫,顾客吃得开心舒坦。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到七十年代又推出熊掌豆腐,三鲜豆腐、雪花豆腐、一品豆腐、芙蓉豆腐等上百个品种,逐渐形成系列西坝豆腐。
西坝豆腐制作考究。从选料取水,泡豆的水温和时间、豆浆的磨制,熬豆浆的火候及点制,到豆腐烹制调配,都已形成独家特色的工艺流程。以熊掌豆腐为例,油炸时火过旺豆腐焦黄,火弱了则现斑点,色泽不匀;起锅早了豆腐不烫,起锅迟了豆腐变老。火候掌握适当,上桌时才亮油不冒气,外酥脆而内嫩烫。一品豆腐的制作,沙布过滤豆腐,取豆腐浆,加鸡脯,蛋清及上等芡粉,拌和成糊状上笼蒸熟,用仔猪\、猪肚和杂骨熬制的姜汤,将蒸熟的豆腐置于汤中,豆腐像睡莲似的漂浮汤面不沉碗底,为西坝豆腐的上品。芙蓉豆腐,朵朵金灿灿的“芙蓉药”盛开于“白雪”之中,使人口眼俱福。所以,西坝豆腐成了中外游人的必品佳肴。
金海棠大酒店是一家按四星级标准修建的旅游涉外饭店。她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乐山大佛。酒店配备先进中央空调系统,自动烟感消防系统,光纤电视,程控电话,先进的背景音乐,拥有欧式别墅五栋,标准间,豪华标准间,商务套房150余间。餐厅,宴会厅,贵宾厅可同时容纳350人就餐。会议中心,夜总会、茶楼、棋牌室,卡拉OK、KTV包房、桑拿中心、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外宾客游泳观光,商务洽谈的理想之处!
91年,夹江县人大在茶坊乡办了一个燕山瓷砖厂,法人代表是县人大副主任谢守全.。黄土镇镇府也紧随其后在旁边办了一个“黄土工业公司瓷砖厂”。黄土镇镇府乡镇企业办公室主任余国华为厂长。
96年“燕山瓷砖厂”因亏损严重所以转卖给了我们“佳友公司”。“黄土工业公司瓷砖厂”也转制成为股份制改名为“黄土陶瓷有限公司”,余国华夫人杨玉香任董事长。
“燕山”牌瓷砖在“佳友公司”手里曾经辉煌了5年多的时间,那时的“燕山”牌瓷砖可以说得上是夹江数一、数二的名牌,“黄土陶瓷有限公司”的“红桔”牌那时在夹江是一个不起眼的牌子……
在历经了十余年的风吹雨打后,“燕山”牌逐渐地淡出了市场,也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黄土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玉香女士是一位淳朴、善良、能干的企业家,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创新高就的开拓精神。她说:“企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要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要脚踏实地去拼搏、奋斗、才会步步高、才能成功”。
在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的100多家陶瓷企业中,黄土陶瓷有限公司不是最大的企业,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是,凡是同公司打过交道的人,不管是市场经销商,还是原辅材料供应商,无一不对黄土陶瓷有限公司敬佩有嘉,即使是那些相互竞争的同行们也是称道不已。因为十多年来,黄土陶瓷有限公司员工工资按月兑现,从未拖欠一分一厘;十多年来公司从未欠过银行一分钱的款,96年转制后更是没有向银行申请过贷款;十多年来,产品历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无一不合格;十多年来,无一例消费者投诉。因此,凡是同黄土陶瓷有限公司打过交道的人都说:“黄土陶瓷有限公司实在,一百个放心!”
2000年,公司转制为私营企业,随之投资1600万元,将原来的煤烧窑改为天然气,同时引进意大利窑炉以及国内先进设备,建成年产300万平方米地砖生产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于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废泥,过去都是往厂外排放,公司在改建新厂同时投资40多万元,专门购置了环保设备,新建了净化池,进行净化处理,成为夹江陶瓷企业中首家通过省市县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企业。
05年第二届瓷都节“红桔牌”瓷砖被评为:西部瓷都十大名牌
“燕山”已经不复存在了,“红桔”在董事长杨玉香、余国华夫妻风雨同舟\、风雨无阻的经营下,正在西部瓷都的各种名牌中散发出它日益浓郁的暗香……
眉山的苏轼和其弟苏辙都历经宦海沉浮,其事迹令人感叹;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更加让人赞叹不已。“佳友公司”董事长也是政府部门官员下海经商,虽夫妻也算恩爱,但经营企业和为人处事却被人齿冷,不值一提!
我有席慕蓉的“祈祷词”送给王弗与杨玉香两位女士,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席慕蓉“祈祷词”中的主人能够是自己!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也知道它有离别有衰老
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
上主啊请俯听我的祈祷
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的回忆
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份洁白的恋情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
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
好让他在夜里低唤我
在奔驰的岁月里
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