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君子?(四)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的第四条标准是:君子不器。

    十八) 子曰:“君子不器。”(2.12)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物。”

    什么是“器”呢?

    就是通过人的劳动,制作出来的有用处的物品。

    中国人有句俗话:“玉不琢,不成器。”

    就是说,一块原始的玉料,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一件有价值的物品。这句话,引申开来,就是说,一个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历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所以,对那些学习不好,没有学到“一技之长的”的孩子,家长们就会失望地说:“这个孩子呀!真是‘不成器’。”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器”,有“一技之长”,好在社会上“混口饭吃”,为什么孔老先生,偏偏说:“君子不要成器。”呢?

    我想,可以有两种解读,待我慢慢道来:

    先说第一种解读。

    我拿起一把剪刀,可以用来剪纸、剪布、剪不太硬的铁片。但是,用来切菜就不行啦。可见,人类制造的物品,使用起来,还是有“局限性”的。

    人,也是这样,社会的分工,把人塑造成了“专门人才”。

    比如:“品酒师”。

    这个行业的人,只要鼻子好使,舌头的味觉灵敏,再加上点训练,就行了。拿起一盅酒,用舌头一抿,说一声:“好酒!”就完成工作啦!

    除了这个,干嘛,嘛不会!

    其他行业,有些就更简单啦!

    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只要不失业,一辈子可以反复做一个动作。

    俗话说:熟能生巧,专门从事一件工作,也能使技巧越来越熟练,把工作做得更好,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有益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然,专门的工作,也是人在社会上谋生的一种手段。

    但是,作为一个君子来说,只掌握一种谋生的技巧,就不够啦!

    孔子培养的人才,是“当官”的人才。

    一个官员,要制定计划,领导下属展开工作,要“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宜的工作岗位,还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国家领导人,还要出国访问,应对记者们的提问。

    这些事情,都需要全面的知识,全面的工作经验。

    如果,只会品品酒,这样的官员,早被开除啦!

    所以,作为一个社会的体力劳动者,或者脑力劳动者,只要掌握一种谋生的技巧,就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社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养家糊口”。

    这就是“成器”的概念,既是“有一技之长”。

    但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的官员,就不行啦!

    所以,孔子说:“君子不是一件器物。”

    再说第二种解读。

    中国有句古话:“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三公”是封建王朝里面,最高的三个职位。九卿是王朝里面九个“政府职能部门”。它们的名称,各个朝代各有不同,但是,作用还是一样的,共同维系着封建王朝的正常“运转”。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是什么意思呢?

    “六卿分职”好理解,就是“六个政府部门,分管自己分内的工作”。

    那么“三公论道”是什么呢?

    “三公论道”就是,三个高官,嘛事不干,整天磨嘴皮子。

    有的朋友会说:“什么是‘磨嘴皮子’呀?我不明白。”

    磨嘴皮子,就是整天说话,讨论问题。

    讨论什么问题?

    讨论的是“道”。

    什么是“道”?

    治理国家的深奥的理论,是“道”;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道”。

    当然,不只是古代的封建社会,有专门的“三公”来讨论这些问题,就是现代社会,也要有人来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比如:我们国家,就要有一些教授、学者之流,来讨论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呀?什么是“国策”呀?社会的分配制度合理不合理呀?需要怎样改革呀?等等、等等。

    这些研究、讨论,对国家、社会来说,是必要的。

    但是,就是讨论一百年,研究一万年,也生产不出一粒粮食来!也制造不出一寸布来。人活在世界上,是要吃饭,要穿衣的。在老百姓看来,没有什么比吃饭、穿衣更重要啦!你们这些“三公”,“教授”、“学者”们,整天嘛事不干,“磨嘴皮子”,有什么用呀?

    孔老师也属于嘛事不干,“磨嘴皮子”中的一员,所以,就有人对孔子提出质疑了。

    提出了什么质疑呢?

    且看下面的解读。

    十九)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9.2)

    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说:“伟大呀,孔老先生!遗憾的是,虽然他很有学问,但是,没有‘一技之长’,嘛事也不会。”孔子听了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应当干什么呢?驾马车好呢?还是射箭好?”孔子笑了笑,又说:“我还是当个马夫吧!”

    先说明一下,为了更好地表现孔子当时说话的神态,更好地表现这段话的意思。我不是“直译”这段话,而是添加了孔子说话的神态,对这段话,进行了“意译”。这样的翻译,虽然和原文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意思。

    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译法。

    “党”是古代的一种户籍编制。五百户人家,为一党。

    “达巷党”,就是这个党的名称。也可能是个地方的名字。“达巷党人”,是说,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从这个称呼看,质疑孔子的,一定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在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一般的老百姓,恐怕很难有学习的机会,也就没什么文化知识啦!这样一个无知的老百姓,看到孔子受人尊敬,有很多人,还向他学习。但是,孔子既不会种地,生产粮食,也不会织布,生产布匹,就想不通啦!

    他用嘲讽的口气说:“孔子真伟大呀!真有学问呀!可是嘛也不会!什么事也干不成!”

    孔子听了这话,并不生气,他知道,这个人,不理解他的工作。所以,孔子只是笑了笑,说:“让我干什么呢?赶马车吗?射箭吗?我还是当个车夫吧!”

    孔子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我孔子可不是个干具体工作的人。我是个“学者”,是搞“学术研究”、“理论研究”的人。让我“骑马射箭”,我还不干啦!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家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员,或者“社会科学院”的教授。

    附带说一下:我们国家,是不是有这两个机构,我也说不清楚。是我瞎猜的,如果猜的不对,就算让大伙一乐吧!

    “君子不器”的第二个意思就是,:君子是搞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是做具体工作的。

    总结:

    应当有各个方面的广泛知识,对于一个官员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知识、技能多了,也不是坏事。

    还是搞“理论研究”的,虽然他们没有具体的谋生技术,但是,他们的研究,对国家和社会,是有用处的。

    民间有句俗话:“百无一能,是书生”,这就是“君子不器”。

    的第四条标准是:君子不器。

    读者朋友: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