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更是发表自己言论,提出自己对宇宙万物的见解,从耕田种地,到治理国家,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谁也管不着!
孔子去世以后,进入了“战国时代”。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已经不满足当“盟主”了。这时候的战争,已经不是“诸侯争霸”了,升级为占领对方的土地,消灭对方的国家。战争也升级到了国家间的兼并战争。
但是,多国并存的现象,还是存在,士,这个阶层,还享受着“言论自由”的权利。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学术思想最繁荣的时期,史称“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四大学术派别,它们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但是,士的“自由时代”,还是过去了。
在诸侯国中,有一个称为“秦国”的诸侯国,在兼并战争中,把其他的诸侯国消灭了,也把周王室消灭了。秦国的一位叫赢政的国君,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暂短的朝代――秦朝。
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国是依靠法家的治国理论发展起来的,也是依靠法家的治国理论建立统一的秦帝国的。法家的理论,又很合秦始皇的意。所以,秦始皇说:“就是法家的理论好,其他学派的理论都不好,净和我捣乱。除了法家,其他的学派,通通地取缔。”
这样,除了法家之外,凡是谈论政治的学派,都倒霉了。
其中最倒霉的,就数儒家。孔老师编定的“六经”,被全部禁止,一把火烧了。又抓了几百个儒生,挖个坑,活埋了。
中国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不久,秦王朝就灭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乱,一个新的王朝――汉朝,建立起来了。
汉朝初年,当权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实行了法家的治国理论,对老百姓太苛刻了。奴役老百姓,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抗。秦朝,就在老百姓的反抗中,灭亡了。
所以,汉朝初年,虽然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但是,再不敢用法家的理论治理国家了。改用“道家”的理论治理国家。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当政的时期。
汉武帝是一位有魄力的皇帝,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其中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大事,就是接受了一个儒生的建议。
这个儒生的建议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建议的意思是:东周时期的“诸子百家”,除了儒家之外,都不好,统统要取缔。只遵从儒家,把儒家的理论,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列国纷争,各自为政的时代,已经过去。封建专制的专制社会,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皇帝老儿”的决定,谁敢不听呢?
汉武帝决定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以后的王朝,都继承了这个“国策”。这个国策,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直到清王朝的灭亡。
汉朝任用“官员”的制度是“选举制”。
选举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必须是儒生,第二,必须熟读“六经”,“品德高尚”。
从唐朝开始,任用“官员”的制度,改成“科举制”。
科举,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科举”考试,择优录取。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授予“官职”。
那么,考什么呢?
唯一的内容,就是孔子编定的“六经”和孔子的“言论集”《论语》。可以称之为“儒学经典”。
无论是选举制,还是科举制,儒学经典都是不可少的学习课本。
从此以后,一条“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或者“建功立业,扬名千古”的道路,就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那就是:学习儒学经典,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个政府官员。
我前面说过,平民的第一条“当官”的“门路”,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这条门路,已经走不通了,现在是“学习儒学经典,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条“当官”的“门路”。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就出现一个特出的阶层,这个阶层,称为“士”。
这个“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是不同的。这个“士”,是专门研究儒学经典的人,是个“考试专业户”,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一名政府官员。
这些人,都很骄傲。他们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们自称“读书人”或者“儒生”。
他们读什么书呢?
就是儒学的经典著作――孔子编定的“六经”,还有就是《论语》了。
所以,我说:“《论语》是旧时读书人的课本。”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是告诉大家怎样快乐。
我想,古人读了《论语》,“金榜题名”,当然快乐。但是,“名落孙山”的人,恐怕更多,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是个很有“刺激性”的行业。为什么呢?
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人又说:“朝为田舍郎,暮上君子堂。”
早上还在家里种地,晚上就成了政府高官了。反差多么大呀?你说刺激不刺激?
所以,愿意走这条路的人,一定很多。
有这么多人,要学习儒学经典,那么传授、研究儒学经典,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行业。
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教授儒学的学校。
穷乡僻壤有私人开办的私塾,人口密集的地方,有聚集了很多学生的书院,有“高级教师”,在书院里“讲学”。
很多人,把研究儒学,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研究儒学有成绩的人,建立起自己的“学派”,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学发展起来了。
那么,儒学是怎样发展的呢?
儒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我们可以称为“原始儒学”。原始儒学,我在前面已经大体地论述过了。
第二个阶段,称为“汉唐经学”。
第三个阶段,称为“宋明理学”。
第四个阶段,称为“新儒学”。
读者朋友:
下面,我将论述“汉唐经学”和“宋明理学”。
“新儒学”,留到最后再论述。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