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本站公告

    至正十一年五月濠州

    谢顿坐在厅里喝着茶,昨晚已得到确切消息,韩山童、刘福通举事造反了,自己该怎么行动已经不能再拖了。说来时日如梭,谢顿来到元末已经快六年了,他先是靠带来的一些药品以及培训时受的一些医学救护知识,居然成了一个甚有名气的医生,成功在元代立足,不过他自知自己毕竟是西贝货,能冒充时间不可能太久,于是很快就转行作起了玻璃生意,虽然出品的货色大都有混浊不清的地方,但谢顿的价钱开得也不高,所以销路倒也畅通,略有经验后,又精心制作了十几面巴掌大小的水磨镜子,一半献于官吏打点,甚得“知趣”的好评,另一半则卖于色目商人,如此很快发了笔财。于是,谢顿又贿赂官吏,假报祖籍为淮西人士,买了一处庄园迁居濠州。濠州并不是名州大郡,谢顿迁居于此是因为既然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可自己初来,几年怕内难有资望独自举兵攻占一方州县,而濠州将有郭子兴等在此举义,按历史,这濠州起义本来就同时有多股人马参与,再加自己一股想来也不是不能再接纳的。

    可是具体到底该怎么办呢?自己前几年就把带来的设备都秘密取回来,幸亏当初保护的好,全都运转正常,这几年也已经打出了无数资料,可其中史籍中对于元末起义的介绍很不详细,当然更没有具体介绍最初郭子兴们是如何成功起事的。自己应该是独自准备还是先去和郭子兴们联络呢?

    心里数了数现下自己可用的人物,不由得心情又好了许多,别人不知道,自己可知道那些人在后世的名头。自从迁居濠州以来,谢顿大散财帛,迅速博得了豪侠之名,又借助史料,四处搜索有用人物,一找到就费尽心机加以结交,总算几年心血没有白费,若是将他们聚集一堂……“那真可谓是群英会矣,但与我比,周喻的雄心不过是股子小家子气罢了。”谢顿暗想。

    徐达,濠州人。谢顿第一个找得就是他,不世名将啊。找他倒是不难。当时徐达不过十六七岁,还在濠州家中务农,贿赂了州县小吏,查找户籍便是。谢顿佯作不期而遇,一见面就许他身材骨架奇伟,必可成就大事业,劝他良材美质不可自弃。徐达虽然年少,但已胸有大志,忽见有人如此赏识自己,不由得他不喜,谢顿趁机进一步大灌米汤,又展示了一把自己“天下事无所不知”的本领,很快和徐达成了忘年之交,月余后干脆拜了兄弟,然后把徐达接到自己家里,又请人尽心教他文武诸道本事,更令徐感激不已,自然成了谢顿的亲信死党。

    常遇春,怀远人。后世与徐达并称智勇的大将。为了收服他,谢顿可是冒了丢掉性命的危险。他原来是跟着一个叫刘聚的人在当强盗,谢顿不顾被官府发现后连坐的危险,多次请间人牵线,终于先联络上了刘聚,然后才找到了常。常遇春甚好女色、美酒,谢顿投其所好,不惜代价,获得了常的好感。趁次机会,谢顿指明刘聚并无前途,跟着他最好也不过是永为一巨寇,随时有被官兵捕杀的危险。常遇春也是聪明人,其实也早就知道这一点,苦无更好的出路,谢顿见势,暗示了一番自己的志向,又先许以眼下之利,再诺共享富贵,常遇春于是脱离了刘聚团伙,当了谢顿庄上的“教头”,以防盗为名,替谢顿训练庄客。

    胡大海,虹人。花云,怀远人。找到他俩也费了谢顿很多的气力,这两人的具体经历,谢顿知道的不清楚,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找了很久才发现,花云原来也落了草,胡大海则跑去当小贩了,幸而这两人倒都不喜欢他们当时的职业,很容易就答应当了谢家玻璃工场的挂名头目。

    还有汤和、陈德,濠州人;吴国兴、吴国宝,定远人;这几个也是谢顿读史时很欣赏的人物,于是以竭力找至,一一倾心结交。这些人原来多是贫苦农民,没什么人看得起他们,现在突然有谢顿这样的“豪侠员外”折节相交,又慷慨大方的赠以钱粮,自然纷纷投到谢顿门下。

    当然,也有人是谢顿评自己眼光挑选的助手。韩定,字立教,原是一名以教蒙童为业的书生,但前些年权相伯颜停了科举,不但断了他的进身之路,而且学生大减,弄得糊口也难,不得已帮人经商,谢顿做生意时无意遇到他,发现他的虽然正统的学问、文笔一般,但却甚通经世之道与包括兵法在内的所谓“杂学”,正是自己需要的幕僚人才。

    苏霍伦,字邝若,原只是一家店铺的二掌柜,谢顿发觉他凡整理经手的事务,无不井井有条,于是聘为总管。他不但能替谢顿打理许多生意上的事务,而且对于如何应付官府、豪族及手下伙计也是经验丰富、游刃有余。更难得的是,当谢顿露小心翼翼的向他们露出对朝廷的诸多不满,以及元朝已经外强中干,乱世将至、当求自保的意思,本来还极度担心他们被吓走甚至去首告的谢顿发现,这两人规规矩矩的顺民外表下,其实都埋藏着对元廷的刻骨仇恨,韩定是因为元室将汉人列为下等,不真尊儒学,还停了科举,断了他的出路;而苏霍伦更有至亲家人死于非刑。两人都不用太多说服、拉拢,便主动上了谢顿的船。

    马骆,字兴?,原是农民,从小就力大好斗,后来习了一些武艺,当过一段时间大户人家的护院,但一次失手打伤人,本要被充军,谢顿见他勇武过人,打听下来其为人的忠义名声也不错,于是花钱摆平了苦主和官府,马骆自然感恩涕零,发誓一生追随谢顿。

    还有一个人叫林恩,字舒学,他倒不是谢顿有意挑选到的――而是谢顿现下的小舅子。大前年为了更好在濠州立稳脚跟,谢顿娶了当地大族林家一位族内长老膝下闺名婉思的女儿,虽然是并非出于爱情的婚姻,但林氏长得也算是中上之资,而三从四德的,对于曾经习惯了女权主义统治的谢顿更是好的没话说,而且还是个大脚。对此谢顿的考虑是,一则自己毕竟是“过来”人,绝对看不惯小脚女人,二则以后自己肯定是要造反的,带着老婆已经不方便了,如果还是小脚,危急时是扔掉她还是不扔掉。而如今更重要的是,前年林氏已经给谢顿生了个大胖儿子,所以谢顿还是挺满意这桩婚事的。――本来,林家族里的人大多并不很看得起林恩,认为其多半时候只会吃闲饭,但谢顿后来发现他善长打探消息,不但能替谢顿找到新市场、新主顾,而且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消息之多之准,简直让谢顿怀疑这家伙和耳报神有什么血缘关系。天生的情报人才,又是亲戚,谢顿自然不能放过。不过,由于谢顿这个后世人对于亲戚之间的天然忠诚度评价并不高,所以林恩在这几个人中,对于谢顿的心向反而是最不了解的。

    最后,谢顿的眼光落到正站在自己身边的人――朱元璋。不由得谢顿不想起来就好笑,这位居然是谢顿到这个世上后收的第一个属下――当初在庐州,谢顿遇到了还是游方小和尚,正生病于道的朱重八,在不知他身份的情况下。一时动了侧隐之心救了他,结果被正好没地吃饭的小朱缠住。等问了其身世后发现他就是后世的明太祖,吓了一大跳的谢顿开始也不是没有动过杀机――不就是想代替他的历史位置嘛。但谢顿后来想想自己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取朱明而代之,万一自己早早就完蛋,也不能便宜了元朝,毕竟,谢顿还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的,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出现使得历史的发展比原来的更差。再说朱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只要注意收在自己身边,不让他有机会自立门户,不见得不能驾驭,于是一不作二不休,干脆让他还俗,收他为义弟,还给他起了个大名――“朱元璋,字国瑞”。不过由于出乎意料的结识了朱元璋,不但很容易的找到了汤和,而且还得了个附赠品――李文忠,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当然,现在还只是个小孩,正好可以让谢顿玩武将养成。装作一见投缘的谢顿收李文忠为义子,甚至让他改姓谢。说起来,谢顿还已经有另一个义子――常遇春的妻弟蓝玉,现在比李文忠还小。不过两个娃娃都已经露出睿智骁勇的好苗头了。――“确实不愧为将来会纵横天下的大将,自己小时候哪里比得上啊。”

    谢顿放纵自己陶醉了一会账下猛将谋士如云的美好感觉,但很快收起这份轻松的心情。如果说谢顿除了多出几百年的知识之外还有什么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谢顿一直保持着自知之明,从没有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己毕竟只来了此世几年,更不是什么天纵奇材,这等大事万一谋划时有所疏漏,可是没有后悔的机会的。但自己现在身边的几十个亲信,虽然自己已经精选细选,按说应多是忠诚可信之人,未来如果不死,大概也都能成为替自己独当一面的人物,但那是很久以后的未来了。历来谋划这等事情,从来都成于密,败于泄的,虽然这些人都已说得上是自己的心腹死党,平时也满嘴“跟着大哥\谢爷,生死不离”的,可造反的事实在太大,保不准会不会有人临阵退缩,反而去官府告密领赏。思谅再三,决定还是暂时先不向众人挑明,只在其中再选几个绝对可靠的心腹密商。于是只让朱元璋去找了徐达、常遇春、韩定、苏霍伦、林恩去到书房。等他们到时,谢顿早已打发走了所有下人,又让马骆守在外面,任何人都不准接近。

    林恩最善长观察形势,见这架式便知谢顿有极重要的事要与他们商量。抢先开口道“大哥又有什么新主意了?”――除了与林氏在一起时,谢顿让林恩也管他叫大哥而不是姐夫。

    “踏出这一步就永远不能回头了,但现在,自己必须踏出这一步了。”下定了决心的谢顿缓缓开口道:“并没有什么新主意,只是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聚教众、河工反,眼看天下即将大乱,你我兄弟们却是需得早早想一条出路。”

    林恩疑惑道:“听说那韩刘等人刚一起事,就被官军围剿,据传连首领韩山童也让官兵拿了去砍头。蒙古兵厉害的很,听说从前我们汉人几十万人还打不过人家几万人,如今朝廷有百万大军,几个白莲教造反,怎么会让天下大乱呢?”

    谢顿没有马上回答,转身问韩定,“韩先生,你是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你怎么看呢?”韩定沉吟了一下,“白莲教在江淮已广传有年,信众极多,河工又受官府欺压太过,虽然韩山童死了,可刘福通尚在,听闻此人也是了不起的人物,这次造反仅凭地方上是镇不住了。可是如果朝廷派来大军,只怕刘福通也不是对手。”

    朱元璋此时已经二十四五了,这几年谢顿让他跟人读书习武,又常常把他带来身边,不时有所开导。此人确实天生聪明,年纪虽然还轻,可是见识却已远超常人。此刻忍不住说道,“韩先生、林大哥都太看得起元廷了。”――他少时受尽苦难,本来就甚恨当今官府压榨百姓不遗余力,后来又跟了谢顿,而谢整日里阴谋取元帝而代之,哪里会说元廷的半句好话。再加上毕竟年轻气盛,对指摘当朝的避讳尚少,于是直接说道,“蒙古人当年开国时是很厉害,可现在早就没那精气神了。我上次出门替大哥跑生意,也到了大都,一路见到许多蒙人,别说他们的那些大官,就是军士也只知道敲诈百姓、酗酒寻乐,有的蒙人甚至连马都骑不好了,就是还有些勇武之辈,可又没有军纪,能有什么大用。而江淮乃至全天下,如今都到处是干柴烈火,随时都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倒是要看那刘福通本事究竟如何,若他真的象大哥推许的那样了得,这次蒙古人的麻烦就大了。”

    一番话令谢顿暗中点头,这小子还真是蛮有大局观的嘛。咳了一声,“刘福通的厉害不必争了,就看他和韩山童能经营出这么大一片白莲教的事业,又有胆量在这中原之地首举大旗,就可知此人不是凡品。我听说那韩山童倚他为左右臂,那日被官兵围攻,其弃韩突围,亦是韩知道有他在,大事仍可为之,故命之如此行事。仅就此看来,韩、刘二人就都有壮士断腕之决断,韩虽已死,刘却脱困,必是如虎入深山,再难易制。朝廷的光景也正如元璋所说,与那历代末年也差不多了,朝廷横征暴敛,官吏更多不法,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它又是胡朝,更难服天下士人豪杰之心,从前仗着兵强甲精,还堪堪压得住,现如今蒙人坐享福贵数十年,已经将顽兵疲,遇到枭雄出世,哪里还能不天下复乱。这天下如何倒先且不去说它,只是我们兄弟既知将逢乱世,总不能坐待为人鱼肉,却得想一个自保的方法。若是机缘巧合,得些富贵更是好事。大丈夫立世,岂能只求老死于户下。”

    这些话出口,意思已经说的很透了,此间其他几个人哪里还不明白。常遇春抚腿嚷道,“谢大哥说得对,富贵当从险中求,咱们就学刘......“话未说完,却被苏霍伦抢先打断:“谢爷,您看得远、看得准,您有什么章程?”常遇春话刚说了一半就被迫咽下去,很不快活的瞪了一眼苏霍伦,却也回头关心的看着谢顿,知道自己一伙人的最后举止终究还是谢顿来定。

    谢顿晓得,苏霍伦却是自己这些人中对元朝仇恨最深的,他年轻时家里本来还算是个富商,可不知怎的,作生意时得罪了个色目人,那色目人贿赂了州里的蒙古官吏,于是加给苏家一项“皇差”,苏家拼死拼活交了贡品,仍被鸡蛋里大挑骨头。苏父一时气不过,讽了一句,被兜头就打。本来至此就已经够倒霉了,却不料苏父躲闪之时,竟无意中戳了那蒙古官员坐马的眼睛,那马吃痛发狂,把那官员摔下来又拖得半死――苏父便成殴打命官的暴民,更依着元朝人分四等的律例加了罪行,于是竟被下令捆在马后活活拖死,家产也全部没收,若不是有几个汉人官吏怜悯,暗中维护了些,苏家满门甚至都要没为奴婢。父仇不共戴天,只是苏霍伦性情本就谨慎,自遭逢大变后更是如此,平日绝不发一句怨望之语,打断常遇春的话,就是怕他说得太明白,人多嘴杂万一传出去,却被官府先发制人。但此时当是收拾人心之时,并且这屋里的人怕都已经明白得一清二楚了,再过于掩饰也无意义。于是,谢顿正容道:“苏先生这话却是错了,将来的行止关系的是大家的身家性命,谢某不敢以独定之。实话与大家说了,自古胡人无百年运气,我夜观天象,元室国祚已是将尽。想来其自夺我中国正朔以来,暴虐异常,待我汉人如豕狗,如今也已近百年,如今气运衰竭,正是上合天意,下应民心。吾思我等大好男儿,遇此鼎革,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但此事关系太大,我亦没有什么才望,所以若有兄弟不愿行事,谢某决不敢强邀,只请念在兄弟一场,不去首告就是了。”

    话音刚落,徐达脸通红的站起来说道:“大哥这是什么话,这里哪有那等小人。大哥平时一直教导小弟,好男儿志在四方,当作番大事业,方不枉来这世上一回。大哥向有不测之机,天文地理无有不知,料事从来没有不准过。既然天象都是胡元将亡,我等还有何异议,自当跟着大哥去搏个青史留名、富贵满门。”话一说完,其他几个人纷纷点头称是,谢顿见无一人有所犹豫,心中除了大喜,也暗道惭愧,他自己其实半点都不信什么阴阳五行、星象风水之说,但自从来了这世,为了树立威信,也为了解释方便,却是经常满口“天道、天象”的,仗着有些天文、地理的底子――他毕竟是干野外勘察的――还有从后世带来的知识,把几个毕竟没见过大世面的人唬住却也不是什么难事,更加上最近几年,谢顿干脆把知道的一点防疫治病的本事也加上层神神秘秘的外罩,不时施展一回。结果别说自己身边的那些亲随几乎都已经对自己敬若神明,就是附近百八十里乡间也都知道,谢老爷不但豪爽仗义,乐善好施,而且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简直象是星宿下凡。要不是谢顿顾忌着不要过于树大招风,而且耍弄这套神巫之术,恐怕未来尾大难掉,并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否则开个香坛,招个几万信众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如此,在周围人心中,谢顿的“高大形象”也已经不可动摇了。所以今天谢顿张口就说元廷气数将尽,几个人才会一下子就信了七八成。

    见大计已定,于是众人开始商量具体措施。其实也不是没有一点准备,谢顿早几年就借口防盗,让庄里的男子人人都练得一手好棍棒,又经常外出打猎,所以会骑马、箭射得好也有不少,都是可以为骨干的。以谢顿的名声,以官府的凶暴,登高振臂一呼,聚集个几千人想来也不难。只是真正的兵器很少,钱粮也因为经常斟济乡民,所以存量不多。而因为韩山童、刘福通造反,恐怕各地官府多少会加强些戒备,若是准备的动静太大,被发现就不妙了,谢顿可不想学习韩山童“敢于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了在稳重隐蔽与充分准备取得平衡,几个人绞尽了脑汁,幸而苏霍伦与韩定最擅长安排这种琐事了,又精于计算。等定下了大概计划,谢顿毫不客气的把杂事全推给他们二人与徐达、朱元璋去办。席间谢顿又提起了郭子兴,当然不能直说自己知道他也要造反了――就算是说自己掐指算出来的,也太神乎其神了,再说,万一历史变化了呢。于中谢顿只说自己料定郭此人也是不甘寂寞之辈,近年也来大招流民无赖为门客,却又与官府没有什么瓜葛,必定也是存着反心。

    其他几人倒也都听说过郭子兴,甚至韩定还见过他一面――郭就住在离濠州不远的定远,前年他过寿,谢顿一时好奇,带着韩定去拜见过他一次。而且,郭子兴布散家资、结纳壮士的劲头比谢顿还大的多,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论声势名望,在濠州一带还在谢顿之上。说这种人不甘老死户下,遇到天下纷乱就企图趁乱而起自是很有可能,谢顿又一向小心,没有把握也不会平白无故说起郭子兴也想造反。但如何和郭联络倒是个难题,总不见得派个说客直接上门去,兜头便道:“我们知道你想造反,咱们一起联手吧”。讨论了好一会,也没有什么十拿九稳的主意。谢顿不由得后悔前几年没有下功夫和郭多交游――当然,他早前一是精力集中在搜罗人才、积屯物资上,二是怕自己根基不稳,人地不熟,和郭走得近了,却为其所制。最后,只好决定先多多了解郭的动态,若出现明显举事的迹象,再让除了谢顿以外最擅长言词的韩定去试试能不能和他联起手来,想来郭子兴也没有太大的理由反对多个盟友。议事既定,又嘱咐了几句大家严加守密,切勿走漏风声,也就散了。其余各人分头去做事,而谢顿则带着常遇春,从房外守着的马骆开始,将胡大海、汤和等人一一招至安全隐蔽之处,与他们也交了底――这些人都是谢顿未来准备倚重的大将,不能不示其以亲信之意,不过历史上这些人节义之名尚好,从前又都一面受过蒙元官吏欺压,一面又得了谢顿许多好处,想来有人去告密的可能性极小。谢顿又已命朱元璋、林恩二人秘密监视附近,而在州县中也有可靠的消息途径安排,如再有风险也是谋大事不得不冒的了。

    三个月后。事情进展倒是很顺利,凡是知道计划的人无一有片刻犹豫,都表示愿效死命,于是刺血、盟誓,这些不再多表;置备的兵器、粮食虽然不如想象中多,但也聚集了不少;在周边村落里试着煽动的效果很好,只要说些拐弯抹角的指摘元朝的话,听众们自己已经开始大骂起来,青壮年中更是多有恨得满脸通红的。而从打探到的消息,官府中人对自己这里的谋划及举动如果不是毫无察觉就是毫不在意。最后,打探郭子兴那边的人传回消息,果然那里也是一片蠢蠢欲动的样子,谢顿众人又商议了一次,还是让韩定找了个借口去见了郭子兴。结果在经过大半个时辰的互相试探后,郭终于承认了自己也是在准备造反,随后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到时共同举事,先攻下濠州立脚。随即,各种准备终于全面铺开,谢顿甚至已经以防盗为名,半公开的整编了百多名青壮组成了自己的骨干队伍。只等觉得时机一至,就可树旗举帜。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