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早朝议事


本站公告

    翌日,寅时刚过,安静的南京街道上一顶顶官轿穿过大街小巷,朝着皇城方向汇聚而去,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在皇城门外下了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谈着话。

    这是朱棣因身体不适停止早朝半月之后恢复早朝的第一天,再加上虽然还未公布,但是朝中这些官员们多少都知道北面的战事取得大捷,而迁都北京的一事也一直悬而未决,因此都纷纷猜想今次早朝,皇上会说些什么。

    正在这些官员们三三两两开着小会时,突地宫门楼上鼓声响起,大明朝的官员们立即止住声音,静静而又迅速的按照官职大小排成两队,片刻之后,宫门吱呀一声朝着两边打开,两队御林军士兵手持长枪迅速奔出,沿着宫门大道两旁肃然而立。

    官员们依次走进大门,步履整齐,微低着头,队伍静悄悄的,甚至连咳嗽声都没有。因为他们都知道,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一旁监视着呢,哪怕仅仅只是步履不稳重,若被这些御史们发现,那你就等着被参吧。

    很快,官员们走过金水桥,在奉天殿外的广场上站停住,又再次整了整队伍,然后静静地站立在广场上,等候朱棣来临。

    很快,当值太监尖声叫道:“皇上驾到。”立时,两行仪仗举着皂旗和黄罗罩伞鱼贯而来,接着,头戴珠冠,身穿龙袍的朱棣在太监与护卫的簇拥之下出现在奉天殿门外,广场上的大臣们忙一齐跪下,行一跪三叩之礼,顿时广场之上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

    朱棣一抬手,沉声说道:“众爱卿平身。”说完一转身,走进奉天殿。

    广场中跪着的众官员们闻言俱都站起身来,排着队鱼贯步入奉天殿。

    奉天殿中,朱棣斜倚在龙椅上,脸色略略发白,见大臣们已然按部就班,稍稍坐直身体,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朕因偶感小恙,停朝数日。不知诸爱卿可有本奏。”

    话声刚落,站在第一排的兵部尚书方宾跨前一步,出班施礼道:“臣有本奏。”

    朱棣微哦一声,说道:“爱卿说来。”

    方宾躬身又施了一礼,方才朗声说道:“昨日刘晋大军有军报传入京中,军报言五月,大败瓦剌于阿尔泰山北麓,斩敌两万余,获牛马辎重无数,敌酋太平、把秃孛罗授首,脱欢潜逃。”

    朱棣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朕十数年来耿耿于怀的心腹大患总算除去了。”

    方宾闻言,一撩官袍,跪倒在地,口中说道:“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身后大臣们见状,连忙纷纷跪倒,齐声说道:“臣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朱棣站起身来,哈哈大笑,走到台阶之前,一抬手,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

    等底下诸人站起身来,整理好袍服,朱棣转身坐回龙椅之上,笑着说道:“昨日刘晋亦有奏折传来与我,诸位大人听听看吧。”说完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与一旁的牛公公。

    牛公公躬身弯腰,恭敬地用双手接过奏折,转身走到台阶之前,打开奏折,尖声念道:“臣不负皇上隆恩,今于塞外蛮荒之地连败蒙古鞑靼、瓦剌二部,清除了我北疆之边患,但蒙古族人民风彪悍,掳掠成性,若不纳入我大明监视之下,十数年后又成祸患,故臣有二点建议,望陛下考虑。

    一将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合为一部,成立蒙古边镇,下设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卫,由蒙古边镇指挥使统领三卫事宜,据此可将蒙古纳入我大明版图。同时蒙古指挥使可立蒙古头人担任,但不得称汗,只可接受我大明封职,至于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卫指挥使亦可以此为例,同时我大明可派驻文官以助其统治,同时在蒙古边镇推行汉化教育,将大明官话做为唯一通用语言,而蒙古子弟必须入我大明官学,学我大明儒学,据此不出三代,则蒙古必成我大明一部。

    二臣建议迁都北京,现今蒙古广大疆域已成我大明领土,我大明边防将远至贝尔加湖,而南京偏于一隅,不利我大明统治,再则迁都北京,有利于以我皇上龙威,震慑蒙古女真,巩固我大明对蒙古与女真的统治。

    臣两点粗浅意见,望能替皇上分忧。

    牛公公尖声念完,合上奏折,一甩拂尘,转身走到朱棣身旁,躬身将奏折递还与朱棣,然后轻轻站到一旁。

    朱棣接过奏折,微微一笑,双眼一扫底下议论纷纷的大臣们,咳嗽了一声,等大臣们安静下来,开口问道:“不知诸位大臣对刘将军的提议有何意见啊?”

    方宾闻言,快步走出,躬身一礼,说道:“臣觉得刘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不但能解我华夏数千年来北疆之患,而且能巩固我大明千秋功业,实在是良策啊,望皇上采纳。”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眉毛一扬,纲要开口说话,那边站出一人朗声说道:“陛下,臣觉得刘将军所言甚是不妥。”

    朱棣闻言面色一沉,冷眼看去,却是左都御史张复中,只见张复中对着朱棣躬身施了一礼,开口说道:“微臣认为,这迁都一议,不合祖制,且如若草率迁都,将会动摇我大明国本,还请皇上三思。”

    话一说完,内阁学士杨士奇跨前一步,出班对朱棣施了一礼,又对张复中施了一礼,本来按照明朝官制,杨士奇的左谕德仅是从五品,并无直接进言的权利,但是身为内阁大学士,朱棣特许其可于朝堂之上直接发言,因此杨士奇走出班列,开口说道:“洪武八年,先帝曾言:应天(南京)之为都城,实非朕所愿,乃形势所迫。何为形势所迫,是时,北面元朝余孽未灭,南方乱军未除,因此可知先帝是不得不以南京为都,现在北面蒙古祸患已平,南方富庶安宁,因此迁都北京又有何处违反祖制,动摇国本,我看张大人屡屡阻挠迁都,是想陷皇上于不义,陷大明于水火。”

    张复中闻言,立时额头上渗出冷汗,噗通跪倒在地,惨声说道:“臣是为我大明,为皇上考虑,并无祸乱之心,杨大人这是诬陷下官,望皇上明鉴。”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厉芒一闪,沉声说道:“今日北面大捷,朕心中甚是喜悦,不愿坏了这份好心情,就饶你一次,平身吧。”

    张复中闻言顿时面色一白,心知朱棣这是认同了杨士奇的说法,虽说现在没有处置自己,但是按照既往朱棣的脾气,日后定会找个理由罢免了自己,心中哀叹一声,叩头谢过朱棣,起身垂头丧气的站回班列之中。

    群臣见状哪里还有不明白朱棣意思的,于是纷纷开口,赞同刘晋的两点提议,朱棣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附议,那朕就依刘晋所奏,传旨,着兵部尚书方宾,吏部尚书陈?统领处置蒙古边镇一事;着礼部尚书钱裰、工部尚书赵存?统领迁都一事。”

    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四人连忙出列,跪倒领旨谢恩。

    朱棣斜倚在椅上,疲惫地咳嗽两声,说道:“诸位爱卿,朕身体不适,若无本上奏,退朝。”

    百官同时跪下,山呼万岁,等到皇上退走,这才起身。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