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生的忠告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通过前面五个章节的解读,一个君子的形象,一定已经出现在您的脑海里了吧!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优秀的人。

    这样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学用一致”的人。努力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实际生活中去。

    学习,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能实际的运用。

    那些搞科研工作的呢?

    虽然,整天的“研究”,好像没什么实际的意义,其实不然,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研究的成果,最终也要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哪怕是在很多年以后。

    只有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秀才”们,才不配君子的称号。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是制造这些“秀才”的温床。每年的所谓“高考状元”,我认为大部分都是这样“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每年的“高考状元”,都风光的很,其实,这是在宣扬一种错误的学习理念,这种情况不改变,我真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担忧。

    ,还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自己说得话,就一定要做到。自己的承偌,就一定要兑现。

    诚信,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儒家学派,反复强调的优秀品质。在“修身”这卷中,我已经解读了很多,我想大家一定深有体会

    ,应当是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更重要的,是一个“表里如一,文质彬彬”的人。

    什么是“文”?

    文就是人的“外表风度”。

    什么是“质”?

    质就是人的内在品质,就是人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

    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把君子塑造成一个懂礼貌的人。塑造成一个温、良、恭、谦、让的人。

    表里如一,他的内心和外表,都真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那些满口脏话,在网络上发帖子骂人的人,不是君子;

    那些伪装善良,满口仁义道德,骗人钱财的人,也不是君子。

    在人类的社会里,人和人的交往中,存在着一个平凡的道理。

    你必须先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你必须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一个君子,就要做到这两条: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在外表上的表现,就是“庄重”。

    我们自己对自己要庄重,不要有轻浮的行为。

    我们对别人更要庄重,不要有不礼貌的行为。

    这就是“君子自重”。

    但是,“君子自重”,不能理解为,君子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那就误解啦!

    自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只要别人说得对,我们就应当立刻改正。这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也使自己从错误的地位上,解脱出来,得到大家的谅解。

    那些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可以把别人当猴耍的人,就太荒唐啦!

    他们不知道尊重自己,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这样“不自重”的人,不是君子。

    应当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国、世界,上下几万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呀?

    也许吧!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物质文化,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就应当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有道德的人,现代的人。

    但是,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行业中“讨生活”,对周围的人,对我们面对的世界,似乎都感到陌生啦!

    这实在不好!

    让我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到广阔的宇宙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胸怀。

    “开拓万古胸襟,推倒一时豪杰。”这就是“君子不器”。

    应当是有理想的人,有抱负的人。

    不应当只看到个人面前的一只“饭碗”,为自己的衣食温饱而奔波。君子要心怀整个人类,要有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的理想。

    要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一个幸福、和谐的文明社会。

    没有这个伟大的理想,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不是个君子。

    这就是孔子的原始儒学,心目中的君子。让我来总结一下:

    一)学用一致,言行一致;

    二)表里如一,文质彬彬;

    三)尊己敬人,君子自重;

    四)博学多能,君子不器;

    五)士志于道,为国为民。

    能够做到上面的五条,就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

    读者朋友:

    假设您已经做到这五条了,您已经是一个君子了。那么,您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请听孔老师对您的嘱托,这也是原始儒学,对人生的忠告。

    二十六)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15.37)

    孔子说:“君子坚持原则,但是,不拘小节。”

    “贞”的意思,就是坚守正道,不来斜的。在儒家的经典《易经》里,这个字用的最多。《易经》是算命的书,里面有很多“吉卦”,不要以为摇到“吉卦”,你就好了,每个“吉卦”的“卦词”里,都有一个“贞”字,告诉你,办事的时候,要坚守正道,别玩斜的,否则卦就不灵。

    按原则办事,一般都会有好的结果。不用算,也是清楚的,这是古人的智慧。

    所以,孔子说:“君子要坚守原则。”

    “谅”的意思是“守信用”。

    “不谅”,就是“不守信用”。

    孔子是个讲信用的人,他在这里,为什么说,可以不讲信用呢?

    你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在小的方面,就可以不要太拘泥,说不说实话,讲不讲礼貌,都无所谓啦!

    当年楚霸王项羽,给汉王刘邦摆了个“鸿门宴”,要杀掉刘邦。

    刘邦假装上厕所,有了一个逃跑的机会。可是,刘邦还在犹豫,说:“我还没向项羽辞别,就走了,不太好吧!”

    酒徒出身的刘邦,忽然讲起礼貌来,怪乎哉!

    他的谋士张良,说出了一句,震荡古今的话:“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拘小节。”

    这句话,就是孔子这段话的最好的解读。

    如果我们已经成了个君子,信守君子的道德教条,不知道灵活的运用,在关键的时候,也不知道变通。那么,我们就不是君子啦!成了傻子啦!

    人生的第一条忠告:君子坚守原则,灵活机动。

    二十七)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6.10)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事,需要思考: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思考一下,看清楚;听人说话的时候,要思考一下,把话听明白;对待人的时候,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的时候,要考虑忠诚,别说瞎话;对待工作,要考虑有敬业的精神;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考虑向别人请教;情绪愤怒的时候,要考虑发脾气的后果;见了钞票,别就红了眼,忘了道义。”

    孔子把人生遇到的九个问题,都面面具到地讲了一遍。大家看我上面的翻译,也就明白了,我不再饶舌了。

    孔子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人人肩膀上,都长着个脑袋!脑袋是干什么的?是思考问题的!

    所以,凡事都要用脑子,想一想。

    别像个傻瓜似得,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脑袋也不是光用来吃饭的。

    人生的第二条忠告:君子遇到事情,要想一想,脑袋不是光用来吃饭的。

    二十八)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

    孔子说:“君子三种事情,要戒备:年少的时候,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要迷恋女人,对身体没好处;到了长大成人,血气正旺盛,就要记住,别和人打架;到了老年,身体衰弱了,应当休息了,就别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我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中学生,小小的年纪,男的女的,就搂在一起走路。上没上床,我没研究。但是,很危险。

    身体还没发育好,正是“少儿不宜”的阶段,能不注意吗?

    青年人的毛病,就是火气大,打架斗殴,喋血街头的事,时常发生。

    老年人呢?就是不肯闲着。身体本来不好,还要发挥“余热”,多做贡献,能吃得消吗?

    但是,这也难怪,孔老师自己,到了七十好几了,还研究什么《易经》,把连接竹简的皮条都翻断了三回。

    孔老师年少的时候,是不是迷恋女人?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和人打架?《论语》中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但是,从他老了以后的表现,还不肯休息,还想“做贡献”。我有理由推想:孔老师说得这三条,正是他一生犯得三个错误。

    圣人也是人,也是从轻少年走过来的。把自己早年的胡闹,用来告戒青年人,也是很好的事嘛!

    人生的第三条忠告:君子的一生有三戒,色、斗、得。

    二十九)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4.10)

    孔子说:“对于治理国家,这件事,不要表现得太热中了,也不要疏远、漠不关心。要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

    孔子的教育,是培养官员。这点,我在前面已经解读过了。

    但是,当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啦!

    当官就是玩政治,政治这个行当,不是谁想玩就玩得了的。一方面,要有政治头脑,还要有政治才能。这还玩不成,还要有机会。

    在古代,政治玩不好,就要掉脑袋。

    今天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政治###,也有死很多人的。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领头的政治人物,虽然有很多警察保护着,不知什么时候,脑袋就搬家啦!

    孔子是个聪明人,知道在他那个时代,玩政治要冒多大的风险。太热中政治了,对君子来说,绝对没什么好处。

    所以,孔子教导君子,对政治不能太热中,但也不能太冷淡,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我前面提到:孔子在鲁国当官,实行了一些改革。当改革失败,当权贵族要对他报复的时候,孔子知道,到了他离开政治的时候了。他带着他的学生,离开了鲁国,官也不做了。

    孔子并不是不想当官,是他知道,对政治要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该离开的时候,就不要恋栈啦!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和孔子时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当官是孔子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那么,今天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路,就更多了,当一个官员,只是无数选择中的一个而已。

    所以,我认为,孔子的这段话,在今天,有了更新的意义。

    人生的第四条忠告:君子不一定要当官。

    三十)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君子不忧愁,也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回答:“君子通过内心的反省,没有发现愧疚的地方,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一个官员,贪污了国家的钱财;一个小偷,偷了老年人的钱包。看到警察从身边走过,就要吓一跳。

    为什么呢?

    他心里有鬼!

    一个人的母亲病了,假设他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机会去看望母亲。母亲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这个人每当想起这件事,就感到难过。

    为什么呢?

    他觉得对不起母亲,感到愧疚。

    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就会在心理上不安,有负罪的感觉,进而产生忧愁和恐惧。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社会道德观念,在起作用。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不自觉中,接受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当违背了这种道德观念的时候,心理上就会不安。

    贪官和小偷,见了警察就紧张,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儿子没去看望生病的母亲,感到难过,是因为,他知道对母亲应当孝顺,不去看望,是不对的。

    人的道德观念,不是天然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什么时代,有什么时代的道德。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意识,也会发生变化。

    我国的商朝,用成百上千的奴隶殉葬;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民,在角斗场上看奴隶自相残杀。当时的人们,在心理上,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安。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奴隶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杀死一个奴隶,就和杀一只鸡一样。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可以明显地看到,道德标准的变化。

    一百年前,“宋明理学”还是人们信奉的道德标准,“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人都相信。现在不同啦!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哪个家长,都不会认为,女孩子可以不上学。

    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再来解读孔子上面的话,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一个符合时代道德观念的人,他时时刻刻用当代人的道德观念,反省自己,做一个符合当代道德的人。

    人生的第五条忠告:君子内省不疚。

    三十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曾老师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宏大、坚毅的品格,因为他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他要走的路又很远。把建设一个仁爱的文明、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他的担子,能不重吗?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不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路,能不远吗?”

    儒家学派,是一个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学派,“儒者”是愿意为社会进步,人类幸福,奋斗不息,直到生命结束的君子。

    要有宏大、坚强的品格,来担负起这个繁重的职责。

    人生的第六条忠告:君子任重道远。

    三十二)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

    孔子说:“正人君子们痛心疾首的事情,就是: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不能万古流芳。”

    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名”,无非就是有点“小名气”。

    年轻人上网,在论坛上发帖子,引来一大群人跟帖,于是乎沾沾自喜啦!呵呵,我好有名呀!

    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多年,挣了很多钱,有一天,他穿上新衣服,带上自己的钞票,回家啦!衣锦还乡的“游子”,家乡人都刮目相看啦!又盖房子又卖田地,真是“光宗耀祖”。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儒家追求的“名”,可不是这样!

    儒家追求的是,万古流芳,永远流传后世的不朽的英名!

    可是,话说回来了,干什么事才能得到这样的英名呢?

    儒家认为:有三件事,可以得到这样的英名。儒家把这三件事,称为“三不朽”。

    第一件事,是“立德”。

    “立德”是指:一个人做出了符合当时社会道德的事情,成为了当时人们学习的榜样。当时的人们,也主观地认为,也是后世的子孙的榜样,值得永永远远流传后世,受人们尊重。

    这样的人,就算“立德”啦!

    比如:

    明朝有个叫方孝儒的人,燕王朱隶起兵“造反”的时候,让他写篇文章“即位诏书”。这位老兄死不肯写。朱隶一怒之下,把他杀了。杀了他还不算,连带着他的家人,亲属,学生,死了八百七十三人。

    你说,何苦来呀!不就是篇文章吗?让大家都受累!

    可是,当时的人不这么想,认为他品德高尚,应当万古流芳。这样,方孝儒就成了一个“立德”的人。

    第二件事,是“立功”。

    “立功”是指:一个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为国家和人民有贡献。在封建社会,一般是指“文治、武功”。

    “文治”,是治理国家。是文官的事情;

    “武功”,是带兵打仗,是武将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岳飞。他抗击外族的侵略,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如果不是当权者的“卖国”,对他的迫害,岳飞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岳飞虽然失败了,他的功劳,是永远载入史册的,今天的人们还纪念他,尊敬他。

    岳飞是一位“立功”的人。

    第三件事,是“立言”。

    “立言”是指:一个人在学术上有造诣,写了很多文章,成就了“一家之言”。

    在中国历史上,“立言”的人很多。历史上的一切事迹,都要依靠文字,才能流传下来。一切学术理论,发明创造,也需要文字来保留它,后人才能知道。

    所以,“立言”就很重要啦!

    所以,古人说:“文章千古事!”

    大家熟悉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一个“立言”的人物。他著的煌煌名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后代人继承他的事业,继续“立言”,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代代有人记录,保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做到呀?

    除了我们,再没有啦!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感到骄傲!

    儒家的“三立”,是在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有封建主义的东西。但是,其中,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因素。

    我们今天,也可以讲“三立”,我们可以赋予“三立”新的内容: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做贡献;

    做一个工作勤奋的人,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做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为建立“新儒学”做贡献。

    说了半天,我要说到“点子”上了。

    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不容易的,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这暂短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实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也是孔子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君子担心的是,没能在世界上“建功立业”。

    人生的第七条忠告:君子建功立业。

    读者朋友,让我把解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人生的第一条忠告:君子坚守原则,灵活机动;

    人生的第二条忠告:君子遇到事情,要想一想,脑袋不是光用来吃饭的。

    人生的第三条忠告:君子的一生有三戒,色、斗、得。

    人生的第四条忠告:君子不一定要当官。

    人生的第五条忠告:君子内省不疚。

    人生的第六条忠告:君子任重道远。

    人生的第七条忠告:君子建功立业。

    读者朋友:

    您阅读了我对君子的解读,对于什么是君子,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了吧?

    请继续阅读下面的章节。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