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伦――兄友弟恭


本站公告

    男女结为夫妻,有了夫妻之伦。生了孩子,有了父子之伦。

    现在,提倡一对夫妻一个孩。但是,在过去,一对夫妻,就不只生一个孩子了。大多数人,都会有三、四个,五、六个,有的还更多。

    所以,很快就有了第三伦――兄弟。

    兄弟这一伦,也是天伦。

    有句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打虎”是件危险的事情,兄弟一起去打虎,才能相互照应。才能把老虎打倒。“上阵”打仗更需要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父亲和儿子才能真正做到了。

    人们说:“血浓于水”,就是说得“天伦”。

    儒学认为:兄弟这一伦,要做到“长幼有序”。当兄长的,应当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恭敬哥哥、姐姐。

    二十九)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9.16)

    孔子说:“离开家,到社会上工作,我侍奉公卿贵族。回到家里,我侍奉父母和兄长。主持丧葬仪式,我不敢不尽到我的力量。平时,我饮酒适量,不会为酒困扰,。有谁能做到像我一样呀?”

    孔子认为,有四件事,他做得比一切人都好。

    第一件事是:“事公卿”。

    孔子是个老师,他培养的“做官”的人才。到他那里来学习的学生,毕业后,“为官从政”是唯一的出路。

    孔子本人,也是时刻想当官。他也做过鲁国的司法官员。

    孔子认为他当官,侍奉贵族,做得很好。

    第二件事是:“事父兄”

    孔子排行第二。在他上面,有个哥哥。

    侍奉父母是孝,侍奉兄长是恭。

    小弟弟,小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

    第三件事是:“办丧事”。

    周朝的‘周公之礼’,从传下来的文献来看,就更复杂了,决不是一般人,短时间能掌握的。非要下大工夫,才能学会。所以,在周代,有专门负责操办礼仪的人。他们精通礼仪,对各项制度,历史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对这种人,当时就称为:‘儒’。

    所以,儒是当时的文化人,也是这位文化人赖以谋生的职业。

    孔子的时代,“儒”,就是这样一种职业。是“专门负责操办礼仪的人”,和现在的“司仪”差不多。所以,孔子除了当老师之外,他平时做得工作,就是当司仪。

    谁家有了丧事,孔子就去“操办”,在丧葬仪式上当司仪。

    孔子夸耀说:“丧事不敢不勉”,我是尽心尽力工作的呀!

    第四件事是:不为酒困。

    孔子说:他喝酒总是适量,不会酒精中毒,成了“酒精成瘾者”。

    大家或许有个疑问:不是“酒鬼”,也值得夸耀吗?

    这,你就不知道了!

    无论是科学的考古发掘,还是盗墓,从孔子时代(周代)的遗址和墓葬中,都挖出了很多青铜器。在这些青铜器中,酒器占了很大的数量。

    据说:还出土过巨大的盛酒青铜壶,里面还有淡绿色的酒液,现在还能饮用呢。

    划分贵族等级的“爵位”的“爵”字,就是古代的酒杯,是一种最常见的古代青铜器。由此也可看出,饮酒在古代贵族中的位置。

    “酒”,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麻醉剂。

    古代的饮酒的风气,也许是我们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酒鬼的数量,一定很多,为酒所困的人,一定不少。

    所以,孔子饮酒适量,就值得他夸耀了!

    我解读了半天,大家要注意的是“事父兄”。

    侍奉父母,儒学称为“孝”。

    侍奉兄长,儒家称为“悌”。悌有“长幼有序”,弟弟顺从哥哥的意思,也有兄弟间友爱和睦的意思。也就是“兄友弟恭”。

    此两者,儒家往往连用,称为“孝悌”。

    孔子的学生有若,对这个问题做了进一步解释。

    三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如果一个人,他为人孝悌,那么,他冒犯上级的情况,就很少发生了。不冒犯上级,但是作乱的人,是从来也没有的。正人君子的为人,要抓住根本。根本确立了,那么,道德自然就产生了。孝悌这个东西,它就是仁爱的根本吧?”

    有子,就是有若。在这段文字中,称有若为“子”,子,就是老师的意思,由此可知,这段话,是有若的学生记录的。

    有若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两个观点:

    一个是:孝悌是仁爱的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才能产生。

    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我们讲“仁爱”,那么,第一位的,应当爱谁呢?

    现在的教育,有个“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的道德观,我是完全赞成的。我认为是很好的。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当然很好。

    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兄弟,他能爱祖国,爱人民吗?

    我说:不能!!

    再说了,如果,一个人,不赡养父母,不友爱兄弟,他能服务人民吗?

    我说:不能!!

    我们中国人的观点:你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你还会爱谁呢?

    一个人,如果不“孝悌”,要想让他去爱别的什么,是不可能的。让他去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仁爱的根本表现。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进行教育,这个根本在全民中达成共识,成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那么,“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才能成为现实。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然也就不难实现了。

    所以,儒家说:“万事孝为先。”

    我建议,“八荣八耻”再加上两条:“以孝敬父母为荣,以虐待父母为耻。”“以姊妹和睦为荣,以姊妹纠纷为耻。”

    第二个观点是:有孝悌之心的人,不会“犯上作乱”。

    我想,现在中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人,一个多世纪的“强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就要实现了。

    东方的巨龙,就要腾飞!

    世界将为之震惊

    但是,我们的社会,还有些不安定因素。我们希望,把这些不安定因素,解决在萌芽之时,不要让它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更不要有“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发生。

    也就是说:不要有“犯上作乱”的人。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我国宋代的开国丞相赵普,号称他半部《论语》治天下。

    为什么是“半部”,不是“全部”呢?

    因为,《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都集中在前十篇。后十篇只有两段论述。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就是“以孝治天下”。

    这是古人治理国家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