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孔子和儒学[上]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上次,我论述了“欺世盗名的于丹”,说明了《于丹“论语”心得》,其实只是一本蹩脚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这本书中,于丹教授列举了一些心理疾病的表现,并且以自己浅薄的心理学知识,教导读者怎样自我治疗心理疾病,“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那种快乐的生活。”

    这本是一本平淡无奇,外行充内行的垃圾书。但是于丹教授,却把个人的这些观点,硬加在《论语》头上,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语)

    《论语》,根本不是这样的书!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也许要问:“你说,《论语》不是告诉大家怎样快乐生活的书,那么是什么样的书呢?”

    我说: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请允许我,把话题扯得远一些,慢慢道来。

    让我们放眼人类社会,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形形色色,不同面貌,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粗略地划分一下,是不是可以分为两类人呢?

    一类是东方人,一类是西方人。

    我们知道,东方人主要居住在亚洲,有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西方人主要居住在欧洲和美洲,有白色的皮肤,黄色的头发。

    那么,我问一句: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区别,只是居住地区和相貌的不同吗?

    我说:不是!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根本区别,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不同。

    东方人有东方人的思想、感情,有东方人的价值观;

    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思想、感情,有西方人的价值观。

    是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价值观,把人类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

    那么,为什么东方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接受了不同的文化。

    粗略地说,人类社会,有两大文化。

    一类是东方文化,一类是西方文化。

    东方人接受了东方文化,使他们成为东方人;

    西方人接受了西方文化,使他们成为西方人。

    这两大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发源地”。

    先说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艺术、神话传说,以及奴隶主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公元一世纪兴起的“基督教”,是西方人心灵的寄托。

    所以,西方人崇尚科学、民主,向往发财致富。认为,人生的价值,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活着要成为亿万富翁,死后要上天堂,和上帝在一起。平时,总忘不了祷告一声:“上帝保佑!”

    基督教的《圣经》,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

    西方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朔到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文化人,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存特别感兴趣,广泛的收集,进行研究和新的创作。这种风气,后来又传到了西欧,形成了一个文化运动。

    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个文化运动,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在当代的“复兴”,所以,称为“文艺复兴”运动。西方文化,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再说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东周时代,那是一个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在各个不同的学术领域,都出现了很多有成就的学术派别,他们对人们所关心的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些学术派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是“儒家”。儒家思想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研究儒家思想,是一个专门的学问,称为“儒学”。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影响了无数的东方人,成了东方文化的主体。

    所以,东方人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东方人也向往发财致富,但是,和道德修养比较起来,发财致富就是次要的了。而且,在发财致富的过程中,不能违背道德,否则就是“为富不仁”。

    东方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不是由金钱来衡量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建功立业”,活着的时候,要干出一翻“事业”,然后是“光宗耀祖”。死了呢?就是“万古流芳”了。渴望自己名字永远留传在世上,能不能“上天堂”,在东方人看来,并不重要。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是东方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不是“复兴”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主体“儒学”,两千多年来,在东方国家,传承不断的,一直流传到近代。

    到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进行了武装的侵略和经济的剥削,伴随着武装侵略和经济的剥削,也把西方文化带到了东方。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以儒学为主体的东方文化迅速瓦解。

    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国家衰弱,受西方国家的压迫,就是因为人家的西方文化,比自己的东方文化先进。所以,就形成了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潮。这个热潮,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中,很多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形成了世界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动”。中国传统的文化人,称为“读书人”。这些留学外国的中国人,在国外学习、接受了西方文化,就称为“知识分子”了。他们学习、掌握的“知识”,就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被称为“西学”,传统的东方文化,被称为“中学”,或“国学”。

    中国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在青少年时代,大多都受过儒学的教育,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懂得“国学”。学习、接受了西方文化,又懂得“西学”。被称为“学贯中西”。

    所以,活动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著名“知识分子”,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把握了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反思自己传统的东方文化,在这个“反思”中,意识到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东方文化,也有自己的优点,不能完全抛弃。

    于是,就兴起了“复兴”东方文化的运动。

    这“复兴”中的东方文化,有一个名字――“新儒学”。

    读者朋友,以上,我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作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当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也正处在“新儒学”的构建中。读者诸君,也都处在两种文化的夹击之下。

    有一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是东方文化好呢?还是西方文化好?我们如何取舍?

    我说,两种文化,各有各的优点。

    西方文化崇尚科学、民主的精神,是我们传统的东方文化所缺少的,值得我们东方人好好的学习。

    我们东方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人类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金钱至上,人情淡漠,讲求物质享受的西方社会里,很多西方人,也认识到了东方文化的价值,对东方文化的主体――儒学,发生了兴趣。

    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在学习、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复兴”以儒学为主体的东方文化。构建起“新儒学”。

    我写这本书,也算是为构建“新儒学”,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读者朋友,您读到这里,或许会说:“恒非,你讲了这么一大套,我明白了什么是东方文化,什么是西方文化,也知道了《论语》在东方文化中的重要性,还知道了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别忘了构建‘新儒学’。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论语》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要具体地说,《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1)《论语》是讲述如何“当官”,治理国家的书。

    《论语》是旧时读书人的课本。

    3)《论语》是教导人们如何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成为一个“君子”的书。

    我在下面,将对这三句话,做出解释。

    现在,先从“孔子和儒学”谈起。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