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京的盛夏


本站公告

    盛夏,密不透风的盛夏。

    北京,午后时分。

    前门外肉市大街与查园相连的街道胡同里,脸色黑红打着赤膊的山民、果农、瓜把式们,一手拢着耳朵,吆喝出一份爽心润肺、沁人心脾的清凉:

    “哎,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的、四姑娘亲手摘下来的闻香果嘞。”

    “小山东这个白梨啊,南山道那个大沙果哎!卖果子,都卖你们六个大钱儿嘞。”

    瓜摊的西瓜,切成菱形角块,切出来有小半尺,草绳编的瓜垫儿垫上,有“三白”、“黄沙蜜”、“黑蹦筋”和“大花苓”。

    都是小孩儿吆喝。小孩子嗓子甜,声音高,招人:

    “俩子儿哎,那先瞧瓤儿,你们回味无穷,来再瞧块嘞,都沙得你们嗓子甜嘞,两个大嘞,哎这切的都是冰糖疙瘩砂糖块儿,八月十五的月饼馅儿,蜜蜂儿搭错窝嘞,两个大嘞。”

    各种叫卖声中,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头顶锅盖发脑后一撮毛,推辆小轱辘车,上面有一端筐,筐里装着从冰窖上贩来的一块冰。冰块通体透亮,一点泥都没有。上面还盖了一块白包袱皮儿。显得那么干净利落。一边走一边吆喝“冰核儿嘞哎。甜核儿,甜冰核儿嘞哎。”

    这是北京特有的卖冰核儿的。一般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再大些的就都干力气活去了。

    小孩子们从冰窖花五个大子儿买一块冰,弄好能卖出四十个大子儿。赚头也算不小,于家不无小补。

    然而,这个孩子也太小了点,远看像十来岁近瞧也就八九岁。小脸红红的,嗓门儿尖尖的,踉跄着推着车子,一面走一面吆喝。漆黑的大眼珠子,滴溜转。见有人要买,便急忙扎住车子,小手里拿一个冰镩儿,虽不熟练却也有模有样地凿下冰来卖,

    “南瓜儿大的嘞,不涩的嘞,涩了还管换的嘞。”

    这是卖柿子的吆喝声。你听听,多玄乎!南瓜大的柿子。

    柿子大批量上市,是九十月份。这时有少量的抢先上市,能卖个好价钱。山民心里高兴,吆喝也就格外动听。

    还有一种卖高桩柿子的,这样吆喝:“高桩儿嘞,柿子哎,涩了换嘞。”

    总之,各种各样的吆喝声,在这狗伸舌头的天气里,吆喝出滚滚凉爽,惹出舔舌咂嘴的馋涎焦渴。

    正如竹枝词曰:卖酪人来冷透牙,沿街大块叫西瓜。晚凉一盏冰梅水,胜似卢同七碗茶。

    在这本该树下纳凉、荫中打盹的季节,中华之首善之区,古都北京,不但没有清闲偷懒儿,反而比以往更加忙碌起来......

    人们之所以这么忙碌,是因为顺天府的秋闱临近。

    这年,顺天府秋闱的参试人数,较往年多一倍。

    由此可见,明春的会试,定将是万千举子齐集京师。

    这不仅仅是朝廷和学子们的大事,更多的是商人们的好时侯。

    这么多人齐集一地,吃的住的穿的用的玩的且不说,光泄下的黄白物,也得肥几千几万亩地。

    庞各庄的瓜把式们爱说,大比之年的西瓜,比往年多产一倍,甜上两倍。

    虽然讲的是笑话,但可窥见一斑,别的还用多说吗?这将是多么大的商机!

    搭着中秋节就要来临,各店铺都红了眼要大赚一把。都想赚个钵满盆溢。

    对此,有竹枝词为证:

    青囊为记禁城东,各省知名皮赞公。惟盼恩科乡会试,多年陈货一时空。

    在这种大好时光中,做小买卖的当然也不甘示弱,都抻长了脖子,拼命地吆喝。

    在卖果子的吆喝间隙,响起酸梅汤的吆喝:“凉噢!酸哩!这是加了糖的调了蜜的冰镇的、爽心润肺的酸梅汤哎。酸梅汤......”

    卖酸梅汤的还兼卖“雪花落”。一个大木筲,里面装一个铁筒,筒里是白开水加“二贡”粮(蔗糖),筒的周围全是碎冰块,撒上盐。铁筒子中间有一个轴,底下和木筲通着,轴上缠绳,卖的人两手来回拉绳,铁筒就在木筲里转动,使筒里的甜水均匀地降温。当铁筒内壁挂上凌以后,卖的人就用一竹板在筒壁上嗤冰。

    卖时用带小眼儿的铁勺捞出冰凌盛在小碗里,那颜色就跟雪花落地上一样,边舀边吆喝:“凉嘞,酸了梅的嘞,多加点子桂花嘞,酸酸凉凉的好喝嘞,凉嘞啊。酸了梅......”

    “耗子药!”

    “酸梅汤......”

    “耗子药!”

    酸梅汤的吆喝声,被耗子药插进打断。

    两个吆喝的没觉怎么,卖冰核的孩子忍不住笑了。旁边人也都乐了,哗然一片乐不可支。

    卖酸梅汤的酸梅张恼火了,冲着耗子李嚷道:“李爷,你咋个意思?搅买卖还是怎么着?”

    耗子李呲着两个黄板门牙直乐:“张爷,你卖你的酸梅汤,我卖我的耗子药。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是我搅你老的买卖了?”

    酸梅张、耗子李,及周围的买卖摊点,除去见缝插针的瓜果摊,都是多年老关系。平时就相互开玩笑,酸梅张也知道耗子是逗闷子,他捣乱不捣乱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意。但为了逗大家开心,他故意装作越发生气的样子,铃铛眼一瞪,就要反唇相讥。大家见要有热闹看,都打起精神。

    这时,街市口一阵喧嚣混乱,人呼狗叫家什响......

    卖山货瓜果的乡民或商贩,都是心里一紧,惊慌地望着乱源,向后撤的向后撤,展臂塌腰护摊子的护摊子。卖冰核的孩子慌忙把车子推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背地。

    大家因为不知道出了什么乱子,都生怕是临时净街或者过散兵。无论是过散兵或净街,碰上哪一样都是倒霉事。就是半膘或泥腿打架斗殴以及杆上的争地盘,打翻摊子也损失不起。

    竹枝词曰: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桥前面哄杂耍,明朝又闹昆曲楼。

    酸梅张首先看清了,不是净街过兵,也不是半膘和泥腿打架滚堆子或杆上的争地盘。是几个兵丁,揪扯着一个小花旦,从昆曲楼出来。

    小花旦云鬓散乱,霓裳披散,乱发遮面,看不到花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