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1782―1856 年),字鹤舫,号子朴,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翰林出身。曾经担任过各部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还曾经担任过军机大臣领班。穆彰阿WWW.soudu.org门党极多,其中就包括曾国藩。
在道光年间,除了皇帝的权势,无疑是没有人能压得过穆彰阿的。
穆彰阿是曹振镛一类的人物,曹是“多磕头,少说话”处世哲学的创造者,穆彰阿奉之为金科玉律,曹、穆二人极得道光帝地宠信。
穆当军机大臣20 多年间,控制了中央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大权。从嘉庆到道光两朝,进士考试、殿试、朝考、庶吉士考差、翰詹大考,他都参与或主持,这是“衡文大权”,即选官大权。凡由阅卷、主考官手下产生的进士等功名者,都把考官看做是最亲近、终生不改的“老师”,比学校中最亲近的真正的老师还要尊重,自己也就成为了考官永久的门生。
穆彰阿利用几十年的“衡文大权”,利用门生故旧,广树党羽,时称“穆党”。 穆彰阿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凡是他想要推荐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道光十八年,才满二十八岁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以第三十八wWw.名得中进士。得知这一结果后,曾国藩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接连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才总算榜上有名。忧的是第三十八名毕竟太靠后了,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下决心要在殿试中奋起直追,争取名次移前。谁知殿试结果只得了三甲第四十二名,别说理想中的一甲了,连二甲也没沾边。按照惯例,三甲人员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只能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县令。这对一心想进翰林院的曾国藩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灰心丧志,连后面的朝考都不想参加了,都开始收拾书本准备回家了。经过师友们连连劝慰,才使他勉强留了下来,按时参加朝考。
曾国藩很庆幸自己没有回家,当然也感谢那些劝慰自己的师友们,因为,命运之神又一次关照了曾国藩。
担任会试总裁的穆彰阿,听说湖南考生曾国藩的文章写得很好,在朝考结束后,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他觉得这个湖南考生言之在理,文采出众,想必是个有用之材,名列前茅是理所当然的,当即决定取为一等第三名。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在道光皇帝面前,又特别把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皇上也很赏识曾国藩的说理与文风,觉得不在一、二名之下,朱笔一挥,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不仅曾国藩本人觉得意外,所有关注这次朝考的人都大吃一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