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官场:多磕头、少说话


本站公告

    在官场混的人,光有才干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想平步青云是不现实的。曾国藩这匹千里马的运气是相当不错的。

    曾国藩飞升之快,官运亨通的原因不止一个。比如他个人勤苦努力,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广泛结交京内名流,在京官中造成了勤恳好学,为人正直、谦恭的好声望。他之所以有这么wWw.高的威望,主要原因是穆彰阿的援引和扶持。

    提到穆彰阿,人们都比较熟悉,因为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投降派,陷害林则徐,被骂为“道光年间的秦桧”。不过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个人。

    在说穆彰阿之前,先要了解另一个人――曹振镛。

    在清代道光帝的满朝文武中,最得宠、最走红的当数曹振镛。

    曹振镛(1755~1835年),字俪笙,号怿嘉,安徽歙县人。最奇怪的是,曹振镛这个人政绩平平,并没有多少建树,却仕途通达,往上爬得非常快。

    在嘉庆皇帝逝世后,朝廷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等几位军机大臣草拟遗诏,其中说到乾隆皇帝生在热河避暑山庄。这份遗诏颁布后,文武百官(包括道光皇帝)都没有挑出什么毛病,偏偏让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挑出了一个“小毛病”:乾隆不是生在避暑山庄,而是生在雍和宫。

    乾隆是道光的祖父,竟然把祖父的出生地都搞错了,这还了得!所以,道光帝龙颜大怒,很快就将这几个军机大臣赶出了军机处,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三个月后,曹振镛又交上了红运,荣任军机处领班,成为名副其实的“首辅”。

    奇怪的是,曹振镛不仅得宠让人吃惊,能够一直得宠更是让人吃惊。在随后的岁月里,也没见这位曹大人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迹,却见他仍然一个劲地往上蹿,许多荣耀接连不断地落在他的头上。

    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在玉澜堂铺张浪费地赐宴15位老臣,曹的年龄最小,却也分享到了赐宴、绘像的荣耀。第二年,他出任上书房总师傅,成为未来皇帝的师傅头儿。道光六年(1826年),平定张格尔叛乱,曹振镛又晋升为太子太师。次年,张格尔被擒,道光将曹振镛提升为太傅,赐予紫缰,在紫光阁陈列画像,从此,曹振镛进入了显赫功臣的行列。

    我们细心点,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品德,还是功业,这位曹大人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看来,平平庸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曹公的一贯作风。

    在曹振镛的为官字典里,只有“多磕头、少说话”六个字,这无疑成为了官场上屡试不爽的“葵花宝典”。虽然曹振镛的一生没有什么事迹可以“名垂青史”,但这个“做官六字诀”绝对可以流传百世。要不然,这条只传授“得意门生”的做官真经又怎么会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呢?

    “多磕头、少说话”是曹振镛为官几十年切身体悟的智慧结晶。至于他为什么要奉行这一“六字真经”,关键是他把道光皇帝摸了个门儿清。因为道光是一个守成的皇帝,而他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大清王朝正在由盛转衰;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皇权国家体制正在走向尽头,即将土崩瓦解;东方文明正在与西方文明进行大碰撞。面对这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国这条古老大船的船长,道光皇帝显然是不合格的:他缺乏进行变革的魄力和能力,只能抱残守缺,一味坚持“祖宗成法”,使中国失去了变法图强的良机,眼看着这条大船日渐沉没。

    这就是官场,要想往上爬――多磕头、少说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