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落孙山


本站公告

    人算不如天算,运气来了,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道光十六年(1836年)恰恰是皇太后60大寿,按以往的惯例会增加乡试、会试的恩科考试一次,所以第二年还有一次中第的机会。

    曾国藩真是大喜过望,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恩科考试。

    但从湘乡到北京,千里迢迢,来回路上的花销太大了。曾国藩在得到父亲的同意后,决定留在京城一年,等待参加明年的恩科会试。于是他住在北京的“长沙会馆”,WWW.soudu.org那里住着不少湖南的举子,花销不大。

    在北京居住的一年多时间里,曾国藩wWw.除去准备功课之外,还目睹了京华文物名胜,渐渐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他除了继续勤研经史外,又很快地沉醉于唐宋的诗词和古文。他觉得古文可以任意发挥见解,比起那缚手缚足的八股文,实在是更有生气,也更有意义。曾国藩已经不再是蛰居湖南山乡的寒门儒生了。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曾国藩踌躇满志地进入考场,但令人惋惜的是,他再一次与登第无缘。

    对于胸怀大志的曾国藩来说,两次落第,无疑从头浇了两盆凉水。曾国藩觉得自己就像科举考试长鞭驱使下的一头无助的羔羊一样,而功名则如天边的火烧云一样遥远。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把曾国藩折磨的焦头烂额。

    此刻,在京城住了两年的曾国藩在经济上已经是山穷水尽了。两次名落孙山让曾国藩对景仰不已的京城失去了幻想,甚至,还暗暗滋生出怨恨和愤懑。当然,这个湖南青年更多的是面对高大红墙的不屈。

    曾国藩的人生就是这样走到了一个隘口,对于此时的他来说,除了回到湖南,已别无他途。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