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未知的京城


本站公告

    1834年冬天,曾国藩进京准备会试,途经长沙岳麓书院,在这里结识了后来成为他终生至交的刘蓉。

    刘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号霞轩,清代湖南清省湘乡县人,是桐城派古文家,他曾经做过曾国藩的幕客。

    刘蓉为人勤奋好学,写了不少古文、诗词,“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就是出自于其散文《习惯说》的名句。二人共同的志趣使他俩成为了至交。

    在岳麓书院,曾国藩和刘蓉彻夜长谈,交流做学问的心得和做人的道理。住了几日后,二人才依依惜别。

    经过长途跋涉,曾国藩终于来到了天子脚下。在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眼中,京城充满神奇和未知。

    这里是这个颓败却不失气派的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枢,有一碧如洗的蓝天和白云,有高高的红墙、宏伟气派的宫殿以及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有谈吐文雅见识不凡的官员,以及无数从天南海北汇集的人才俊杰。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充满着期待。

    从跨进京城的第一天起,曾国藩的内心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竭尽全力跻身此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长沙郡馆,曾国藩住了下来,虽然11月的北京天气异常寒冷,但对于二十四岁的曾国藩来说,内心中却因为有着这样的志向,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春风得意、雄心勃勃的曾国藩,参加了礼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三月的会考。可是,考题很不对曾国藩的胃口,曾国藩云里雾里地阐述了一番观点之后,出考场时神情颓然。

    结果就和他颓废的神WWW.soudu.org情一样,曾国藩名落孙山了。

    面对偌大的京城,看着人来人往,曾国藩一下子感到莫名地无助、莫名地失落。自己二十年的寒窗苦读难道就这样浮水东流了吗?这里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他外公的话有回荡在耳边,“我过去就知道你的后代会学有大成,现在应验了我的话,不过,这刚刚只是一个开始。”

    他爷爷的话也回荡在耳边,“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但是不可以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傲,那就更好了。”

    他的亲人象过电影似的在他的眼前一一闪现。

    曾国藩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压得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可喜wWw.的是,拥有很高期望、进取不止的曾国藩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总结经验,调整自己,准备来年的大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