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大的气候丝毫不影响宽一的修学之路。
清代的科举考试继承了明朝的考试制度。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明令废止科举制度的时候,其间二百余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变化。曾国藩从识字读书到开始踏上仕途,耗尽了二十三年的时光。
刚开始,曾国藩不叫曾国藩。从小到大,曾国藩有过好几个名字。
出生后,曾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宽一。在道光九年(1829wWw. 年)他到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家人为他取名子城,取字居武。第二年他转到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为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 年),当他中了进士之后,便改号叫伯涵,后又取名叫国藩。
曾国藩从小就很沉静,很少啼哭,和其他小孩有明显的不同。
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 ,也就是他五岁的时候就学认字,取学名叫子城,字伯涵。“城”是“成”的谐音,也就是渴望儿子早日成龙。
曾星冈为了几个孙辈能有所出息,考取功名,专门开辟了一个书馆,美其名曰“锡麒斋”,
还花高价从长沙聘了私塾老手陈雁门做子城的启蒙老师,以《千字文》为读本。
陈雁门是一名六十二岁的老秀才,手底下出息过两个举人门生,执教鞭于“锡麒斋”,
陈雁门的确是个名震三湘育人有方的私塾高手,尽管只在“锡麒斋”执了五年的教鞭便因年老体弱而归籍养病,但经他手陆续举荐的几名私塾先生,确实都高出曾麟书许多,名气也和陈雁门不相上下。
曾国藩七岁多时,父亲曾麟书因参加童子试屡试屡败,便设立私塾,取名字叫“利见斋”, 这个名字其实极为俗气,私塾中授徒十多人。
曾麟书自知天分不高,自己想取得功名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便把满腔热血都灌注在了儿子身上。他在读书方面也没有高招,只是在儿子身上用苦功夫。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指导,就连吃饭、走路、睡觉都嘟嘟囔囔,爷俩相互提示,背诵诗书、议论文义。
从这时起,曾国藩跟着父亲学习,一共学了整整八年。乡野的私塾生活一直是平静穷酸、朴实无华的。虽然一度顽劣非常,这个面色苍白、身体瘦弱的孩子对于读书做学问,却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并且对于那些佶屈聱牙的八股文章,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一切非高妙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耐心比拼的过程。因为扎实和专注,曾国藩的学业比别人更为优秀。平时,曾国藩总是显得格外懂事,他按时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无论是背诵还是作文,曾国藩都持之以恒。乡野中这种平静隐逸的生活,就像冬眠一样,持续了近二十年。
在父亲的苦心教导下,曾国藩也苦下功夫,他的天资很高,记性也好,到9岁时,已经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了,开始学做八股文。
10岁时,弟弟国潢出生了,曾竹亭叫曾国藩写篇文章,说:“你现在有弟弟了,就以《兄弟怡怡》写篇文章吧!”曾国藩写成作文后,曾竹亭高兴地说:“文中出现了至情至性之言,以后你必能守孝悌之道,继承家业了!”
曾国藩从小就很有心计,尤其喜好报复,如果有人得罪了他,他总会找机会狠狠地报复一下。
嘉庆二十四年下半年,9岁的曾国藩随父至桂花塘一位姓欧阳的人家中就读。一天,他与主家小孩口角,主人很宠惯自己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曾国藩痛骂了一番。无奈,在那里当塾师的曾竹亭连连给人家道歉。曾国藩把这件事事暗记在心,到了放学的时候,偷偷把主人家的金鱼缸底部打破,水干鱼死,这才解恨离去。
无独有偶,12岁时,曾国藩和小伙伴在神王庙里玩,不小心把神王翻倒在地。竹亭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还给神王重新装了金身。为了让曾国藩摆脱与邻居小孩的嬉游,竹亭带着曾国藩到距家6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去读书,早出晚归。从此,曾国藩路过神王庙时,常把当作马骑的竹棍系上绳子,放在神王肩上,气愤地说:WWW.soudu.org“搭帮你,我到山冲里读书去了!你好好把我的马看着,如果我的马走了,一定饶不了你!”
曾国藩生了一对三角眼,似闭非闭,个性内向,有什么事,常在心里打圈圈,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闭眼蛇”。
曾国藩在少年时和普通人一样,也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但是,和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国藩并不是长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常常自我反省。这样,他才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