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乐了,“还没见过这样的五线谱。音符的长度、节奏都没有,怎么演奏?”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惊讶地皱起眉头来,望着墙壁喃喃说了句,“奇怪了。”接着又看向马哥,“这是什么曲子?”
马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之情,问他怎么了,哪里奇怪?小伙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回到自己房里,拿来了一把手风琴,这就演奏起来。“假如所有这些音符都是四分音符的话,演奏起来是这样的,”小伙子示范了一下,“很难听吧?不可能是首曲子。”接着,他又试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这样一直将所有的节奏和音符长度都试过之后,他又说,“但是,如果以全音符来演奏的话,就是这样了……”
接下来的一分钟里,马哥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这眩晕也许不是乐曲本身造成的,而是他发现,这曲子仿佛在哪里听过。很快,他想起了释比唱经。
其实,不同性质的、用于不同法事的释比经典,音调和唱腔是不一样的。根据研究者的统计,500多部经典共有100多种音调和唱腔。这些音调和唱腔有的激越高亢,有的低回婉转,有的桀骜陡峻,有的坦荡自然,有的曲折险怪,有的平顺流畅,总而言之,风格不一而足,丰富多彩。而释比经典的句子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节奏,有着内在的韵律,唱诵_38605.html起来也就朗朗上口。
而无论是哪一种音调和唱腔,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产生于古代,并且一直在民间发展,所以始终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风貌。在羌寨中成长起来的马哥,一听便知道,这是羌人自己的音乐――确切的说,是释比的音乐。
如果非要说出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现在自己听到的这段音乐,是用五十多个长度相同、节奏一致的音符演奏出来的,所以没有多大的起伏,显得有点“平”,十分缓慢,更像是某种在念诵时发出的音调。
马哥立刻找来录音机,录下了小伙子用手风琴演奏出来的这段乐曲,并像个宝贝似的珍藏起来。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这段乐曲的破译,更大的谜团也摆在了眼前:如果说这段曲子就是《刷勒日》的全部秘密的话,鲁瓦诺日把它交给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呢?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值得八十多年以前的那位作者不惜冒犯神灵,将它隐藏在一本释比图经之中?
说到这里,马哥站了起来,回到自己的房间,片刻之后又返回时,手里拿着一张照片。
他将照片递给我说,“我立刻就想到了,当年鲁瓦诺日一定是说了谎话。”
这是一张非常古旧的照片,用塑封的方式保存着。透过外层的塑料膜,可以看见它不仅边角中 文首发破损,相纸发黄,从照片的成相技术来看,应该也是用一种很老的相机拍摄的:黑白,而且影像模糊。只能大概看出是一片民居,依山而建,呈现出阶梯状,而那些方方正正的房屋、巍峨耸立的碉楼则表明了,这是一个羌寨。
马哥用手在照片上比划着,“这里的山将会塌下来,将这一片的房子掩埋在下面……那边的土地会裂开……这两块地方沉下去,还有这里也是……那边将会有一座新的山丘形成……”
我有些疑惑,不禁抬起头来看他,“你说的是……”
他的手指在照片的中心位置画了一个圈,“这里,就是鲁瓦诺日后来游泳的海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