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问题是不是越来越多了?不过,其实稍稍了解一下川剧历史的话,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昆曲早期传入四川的时候,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主要是在士绅阶层。当时的达官贵人家里都养有歌舞伶人,搬演昆曲,用于宴乐助兴。这样直到嘉庆年间,为了整顿官场风气,仁宗下旨,不准各省各级官员自养戏班,从这时起,四川的昆曲也就随之流落民间,昆腔在四川境内开始面临绝境,昆腔戏班也纷纷解体,一些昆腔艺人为谋生计,不得不参加其他声腔的戏班。后来,不少昆腔大幕戏也多改用高腔演唱,一些主要由高腔演唱的剧目也会插用一两支昆腔曲牌――但,这尽管解释得了这出戏的奇怪之处,可又如何解释将其藏在戏箱夹层的原因呢?”
在那时老杨的想象中,当年发生的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昆腔艺人,偶然间从某处学来了一出戏,不知什么原因,他觉得这出戏非比寻常,又因为昆腔正在没落,或者自己没有传人,便找人用蝇头小楷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制作了一个可以用上很多年的戏箱,将纸卷藏在了夹层之中。后来戏箱跟随着这位昆腔艺人辗转流落到燕春班,到了彭姓先人的手上,就这么流传下来。
既然能够自圆其说,老杨的注意力便不再放在这剧本内容的奇怪之处上了,虽然每当他按照剧本上的曲牌和板式,尝试着哼唱的时候总会得到一堆乱七八糟、毫无美感可言的古怪声响,他也只是想,大概自己和那位昆腔艺人的欣赏水平有些差别罢了。
直到某天,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符号。
“刊登在一本学界内刊上,文章的名字叫做《我们为什么要读懂巴蜀图语》,文章配了一幅‘巴蜀图语’的图片。我一眼就看到了它。”
看到那个符号的时候,老杨起初只是觉得眼熟,过了一会儿才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剧本纸卷边缘上装饰的图形吗?
“我立刻就把那个纸卷取出来看,结果发现,真的一模一样!”到了今天,说到此事,老杨还是十分激动,“符号就画在两张纸的四个边角处,总共八个,都一模一样。因为分布在四角,又是重复的,所以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装饰图形。如果不是看到那篇文章,恐怕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那是巴蜀图语呢。”
“巴蜀图语就是在迄今为止在四川、重庆出土的文物,比如陶器、青铜器等物件上发现的类似图形的符号,都统称为‘巴蜀图语’。”一直没有说话的白先文,看着我补充说道,“到现在还没有人弄懂它们,甚至连这些符号到底是文字还是图形,都不能确定。这个我以后会慢慢跟你解释的。”
老杨也点了点头,接着,说了句让气氛顿时为之一变的话。
“总之,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将剧本和古蜀国联系在一起的。”他说。
我心里一惊,望向白先文。他也在看着我,嘿嘿傻笑了一下。
“仅仅因为那个符号?”我问。
“符号只是一个开始。”老杨答道。
后来,老杨开始逐渐涉中 文首发猎古蜀历史与考古领域,这期间,与白先文的相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怪不得。”我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可是老杨说,在他认识白先文以前,就已经感到,那剧本传达的真实含义,必定与那个符号有关,也就是,与古蜀文明有关。他的直觉也告诉他,如果能解开符号的意义,这出戏也许能被还原到另一种真实的面貌,说不定哼唱起来就不那么怪声怪气了,也许是唱词,也许是曲牌,能够被重新组合,重新排列,就像钥匙打开锁时,锁芯里发生的变化一样。否则,纸卷的主人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地将它藏在戏箱之中?是希望后来的艺人能偶然间发现他曾从某处得来,连自己也解不开的这个秘密吗?还是,他本身就是画下这个符号的人?一件清代的物品,画有古蜀符号,_38605.html又该如何解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