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斯拉河藏宝洞的传说


本站公告

    斯拉河藏宝洞的传说

    斯拉河位于乌江上游平坝县境内,是一条高原河流。2003年“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引子渡电站建成后,斯拉河形成了一片湖泊,两岸风光如画,景色秀美。斯拉河中游,平坝、织金、清镇三县交界的河段叫秋哨河。秋哨河有条支流叫三岔河,河沟深隧,两岸怪石嶙峋,层峦叠嶂,溶洞密布,深山幽谷,颇多神秘。

    相传,秋哨河边有个村落,叫青山寨。寨中有一王姓人家,几间草屋,依山傍水。门口几蓬紫竹,绿影掩映,倒也宜人。

    更为奇特的是,后园有一股泉水,麻线那么粗,从一块像妇人奶头似的钟乳石中滴出,时断时续,滴水穿石,年长月久,下边的岩石上自然形成一眼小井,像时钟一般,发出“都-督,都-督”的响声。阴阳先生说,王家要出贵人,你听,不是“知府”便是“都督”。众人只是一笑。

    <中 文首发br/>  王家主人叫王善举,乐善好施,勤劳本份,是个丰衣足食的人家。王善举生有三子,大儿和二儿都是耕田种地的好把式。幺儿取名王猛,自小聪明顽皮,喜欢在河边捉鱼摸虾,玩水嬉戏,不善农事。他爹没法,只好请木匠砍了几根大树,制了一张小船,让他在秋哨河渡口摆渡,搭乘织金到平坝的往返客人。闲时,王猛便在河边安卡捕鱼。

    一日黄昏,王猛安好鱼钩,坐在岸边歇息。忽然,听到水中有对话的声音:“明日我的替身来了,你我弟兄就要离别。”

    “恭喜大哥,是穿什么衣服的?”

    “戴铁帽子的。”

    “小声点,王都督还在岸上哩!”

    王猛听得清清楚楚。睁眼一看,除自己外,只有滔滔的河水,并无人影。心里感到害怕,真是见鬼了!听老人们讲,这个渡口边落河死了许多人,落河死的人会变成水鬼,只有等到有人落水死了做替身,才能超生,他将信将疑。

    第二天一早,他就守在河边,看真有人落水没有。

    中午了,还不见动静,他肚子饿得咕咕叫。太阳快偏西了,河边并无人影。突然间,河水瀑涨,不知上游何处下大雨,滚滚洪流,铺天盖地而来。恰在这时,下游河段一人慌慌张张,头顶铁锅,正欲抢水过河。

    王猛心里一急,不顾危险,跳进急流中,把那个顶锅人拉回到岸上,免了一场灭顶之灾,顶锅人千恩万谢。

    黄昏时,王猛又到岸边游荡,河中又有对话的声音:

    “叫你小声点,你不信,你的好事让王都督拦住了。”

    “那人命不该绝,遇到王都督这样的好人。”

    “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注意,不能再走漏风声了。”

    王猛听得真切,心里一下犯疑起来。两小鬼左一个“都督”,右一个“都督”,又加上后园的泉水每天“都督、都督”叫个不停,心里想:莫非我有几天官运不成啊!

    当晚,一夜睡不着,心里想着去读书。

    天一亮,王猛就对他父亲说:“爹爹,我要去读书。”

    王善举心里一惊,劝道:“孩子,你已二十八岁了,读书是七、八岁的事,不要胡思乱想,好好摆渡捕鱼,养家糊口吧。”

    王猛坚持要读书,两个哥哥也在一旁敲边鼓:“爹,让他去读吧,背不得书,挨了先生的板子,会回来的。”王善人免强同意了。

    王猛混杂在一群幼童之中,先生念一句,他跟着念一句;先生在黑板上写,他在纸上学着画。虽然歪歪斜斜,却十分认真。其他孩子读两三遍,他却要花十遍的功夫。放学了,其他孩子到处玩耍,他还坐在教室里读呀写的。晚上读书到半夜,白天起早又读。李先生看在眼里,乐在心中,感叹不已:“大器晚成,孺子可教也。”对他另眼相看。

    在李先生的栽培下,王猛通过了乡试府试,秀才举人,连年中榜。

    四十岁那年,进京殿试,一举成名,高中头名状元。打马游街,夸官三日,好不风光。

    喜报传到家中,乡亲们高兴得不得了。说王家行善积德,座山龙气旺,把青山寨改成状元山。

    时年,边州逆民叛乱,朝廷派去镇守的几位知府先后暴毙,弄得满朝文武官员人人自危,皇帝也感到束手无策。

    皇帝宣新科状元王猛进见,王猛跪于阶前。皇上龙眼一观,此人一脸福相,自是心中高兴,赐封边州知府,兼统兵都督。

    到了边州,满眼荒凉,贼匪猖狂。通过明查暗访,找到原因:边州连年大旱,庄稼欠收;府尹催粮,官逼民反。许多人家破人亡,无路可走,揭竿而起,占山为王。

    王猛为了安抚民心,开仓济粮,鼓励农商,兴修水利,兴办学堂,短短几年,把边州治理得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

    王猛为官,清政廉明,平叛有功,治理有方,得到皇上的不少赏赐。

    一日王猛和衣午睡,斜靠床上。朦胧中,两个老头跪在他床前,一个白衣白帽白胡子,一个黄衣黄帽黄胡子,齐声禀道:“王大人呀王大人,我俩帮你守金银;前任知府都已死,今天当面来交清。”

    王猛一惊,翻身起来,抽出宝剑,隐约看见两个黄白影子朝后花园飘去,刚要追上,双双没入池塘之中,不见踪影。

    王猛感到奇怪,对两个府衙吩咐道:“去给我找几架水车,越多越好,把池水车干。”

    池塘的水被车干了。天呀!一池塘金银珠宝,光芒四射!

    这些金银也真怪异: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只是一堆堆断砖碎瓦,并无异样。他支走众人,放水把池塘灌满。闭门沉思,这真的是我的财吗?那两位黄白胡须老人莫非是金银的化身么?他想到食不果腹的家乡百姓,辛劳的父母,勤劳善良的哥哥和口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父老,决定把金银运回家乡。

    为了安放这批财宝,他回家省亲几次。勘察了斯拉河沿岸的所有溶洞,几经选择,决定修箱子洞藏金银财宝。招了几百外地工匠,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做工的人只知开山采石修筑地仓,不知道修来干什么,只晓得有饭吃、有工钱就满足了,没日没夜地干。山下有官兵把守,本地人一个不准去看。

    这段时间,川黔道上,马帮络绎不绝。路人相问,都说是给王都督家运东西的,运什么,押运的人都不知道。

    _38605.html山洞一完工,几百名外地的工匠一减少,最后一个也不见了。洞门全部用礅子石封闭,细锤细錾,衔接处无丝无缝。一扇石门有千斤之重,内设机关。王猛还另造了几十个石洞,究竟真正的藏宝洞在哪里,无人知晓。后来,王猛告老返乡,百岁而终,王家几代无后,从此就没有人知道金银财宝藏匿的地方了,只是民间留下一段古谣:

    头在尖山口

    脚在三岔河

    谁人能识破

    金银用马驮

    千百年来,寻宝的人络绎不绝,但一无所获。

    流传地区:乐平、齐伯一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