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组成了二条山脉。这条山脉从南到北直拖了五六十里,是苗岭中部无数条山脉中的一条。这条山脉中部有一座最高的山,它的主峰现在地图上叫花谷峰。这座山自古没有大名,当地人都称它叫大坡。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年),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张志韩的母亲葬于这大坡西面山腰下,据说这穴风水宝地名叫“大将披袍”。因此,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将大坡又称叫“大将山”。
关于大将山这条山脉,中 文首发相传,曾有神仙留下数语:
头在青岩堡,
腿在四方河,
五百年后旁魄气,
直贯皇城阁!
这话是神仙说的?恐怕无多少人相信。是谁说的呢?也无从稽考。不过,后面两句颇具有预言性。既然相传是神仙说的,那就算是“神仙”说的罢!
从明洪武初年开始设屯堡算起,到大清咸丰十一年,虽然不足五百年,也差不了几年。就从这咸丰十一年开始,大将山这条山脉上就真的发生了一些“气贯皇城”、惊动全国的事情:
1、青岩教案;
2、考取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状元;
3、公元一九七二年因文姓人家在大将山下葬坟引发的事件……
“清岩教案”的主要人物是赵国澍。赵国澍,字慰三,又写作畏三,清道光六年丙戌(1826年)生于青岩城。
赵家在青岩居住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的。赵家祖籍是江西南昌,世代以农为业。明朝末年,被西迁贵州“实边”,后经辗转,才定居青岩城。到赵氏青岩六世祖赵理伦时,赵家在青岩已是殷实的乡绅之家。赵国澍就是赵理伦的长子。
赵国澍二十七岁时,“土匪起”,他“乃散家财”重新补修青岩城。青岩城,最初是明朝天启三年癸亥(1623年)由土守备班麟贵营造的土城,有四门。清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班麟贵的儿子、贵州前卫副总兵班应寿对青岩城进行扩建。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青岩武举袁大鹏又对青岩城进行重修。赵国澍这次重修是在咸丰四年。
由于赵国澍这次“补葺城垣,重修楼廓,派监北方一带,竭一、二年之精力,鸠工磊砌,城廓完固。发匪忽侵,苗徒踵起,均未遭害”,他被清廷任为守备(“发匪”是指咸丰五年由广顺回师攻打青岩的石达开部)。接着,他“倡练民团”,“随官军四出讨贼”,“剿杨隆喜及桐匪,有功定广之间。咸丰六年,又进剿平伐、摆金、平越、瓮安等处,累建“功绩”,贵州提督田兴恕上奏清庭。称他“毁家筑城练团挡巨寇,受攻半载,卒创贼,全省会,非优奖不足激励士民。”于是咸丰十一年“得旨,免补本班。以道员用”。同年,赵国澍任贵阳属“青岩团务总理”。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端午节下午,太阳还没有偏西,青岩城的人们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就吃完了晚饭。俗话说:“早端午,晚三十”,意思是大年三十的夜饭可吃晚些,而端午节的晚饭则要早吃,吃完了好去游百病。这是地方风俗。端午这天吃过晚饭到郊外去游玩,据说可以把身上的百病游掉,而且还说,端午这天“百草都是药”。所以,人们不但要去游百病,回家时,还要顺便从野外河边扯些藤藤草草之类回家熬水洗脚擦身呢!
当天吃过晚饭的人们,老有老伴,小有小伴,呼朋唤友,邀邀约约到城外游百病。不少人出了北门,穿过道光十九年才立的赵彩章百岁坊,漫步在青岩河边。天真无邪的娃娃们,在小河边、田坝间嬉戏追逐。当他们追逐到附近姚家关的大修院门前,不知谁带的头,娃娃们一齐大声唱起了街头流行的民谣:
火烧天主堂,
洋人坐班房,
火烧天主堂,
洋人坐班房…
天主堂大修院内的习教人员听到民谣,气势汹汹地冲出门来,吼骂娃娃们和游人。人们认为洋人来把我们地下的宝都盗起走了,本来就不高兴,看到跟洋人习教的当地人也气势汹汹地吼人骂人,便一齐拥上去与他们争吵起来。
刚任团务总理不久的赵国澍,才接到上峰的秘密公函,现在一听说习教人员和青岩城的百姓发生争执,便立即派团丁把大修院包围起来,将为首冲出修院闹事的修士张文澜、陈昌品及教堂的管家罗老二(罗廷荫)三人一齐抓起来,关押在青岩城龙泉寺内。洋教渗入贵州,早在明代就开始了。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年),贵州就被划为澳门教区。传教士已开始进入了贵州。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年),从重庆来常驻贵州的第一个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两年后,开始任贵州第一任主教。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他在青岩姚家关向一个姓胡的天主教徒买下一些田地,安给教徒耕种。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贵阳小修院院长胡缚理为培养神职人员,选中了姚家关,于咸丰九年建成了修院,取名为圣伯多禄大修院,传教士白伯多禄任院长,修生有十多人。
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胡缚理继已经病死的白斯德望,担任贵州主教。这时的贵州已有天主教徒数千人之多。这时也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胡缚理一上台,便利用条约中的有关条款,向贵州地方当局施加压力,恣意横行,与地方官分庭抗礼,激起了官绅与民众的愤慨。
咸丰十一年四月四日,胡缚理在他的外事司铎(外事司铎,即担任交际联络、诉讼等工作的神父。)任国柱的陪同下,去会见贵州巡抚何冠英和提督田兴恕。为了显示威风,胡缚理方巾紫带,长袍大挂,乘大轿,雇用上百人的民间乐队,高牌仪仗,鸣锣开道,呼啸过市。当他见到何冠英和田兴恕时,傲气横生地说:“汝等地方官,保护和约订章的传教特权,为汝等应尽职守,倘有违约犯科,难逃朝廷谕旨之罪。”
田兴恕听后,强压心头怒火。严肃地说:“汝等来传教,可谓不逢其时。现在省内情况混乱,外出传教,实有不便之处。如有不法情事,汝等不能辞其责!”
何冠英和田兴恕对胡缚理滥摆排场招摇过市的做法和狂妄无礼的态度,非常气愤。事后,田兴恕在给何冠英的信函中说:“天主教_38605.html异端邪说,最为害民。”“此辈肆行无忌,心实叵测。”不久,田兴恕和何冠英联名向全省各地散发秘密公函,指出:“如有外来之人,谬称教主等名目,妄图传教,淆惑人心,务必随时驱逐。不必直说天主教。以匪人目之,不必容留;倘若借故处之以法,万为妥善。”
赵国澍正是接到这个秘密公函。所以端午节下午一听说习教人员与当地百姓争吵,便毫不犹豫地把张文澜、陈昌品和罗廷荫三人抓来押管在青岩龙泉寺里。
赵国澍一面告诉张文澜等人:“田大人禁止信奉天主教,凡不肯背教退出的,一律处死。”一面即时禀报贵州提督田兴恕。
与此同时,贵阳天主教主教胡缚理也知道了青岩发生的情况。立即以:“违背和约破坏传教特权”为由,向督署提出抗议,要田兴恕必须立即下令释放张文澜等人。一面,胡缚理又派专人进京去向法国驻华公使申报。驻华法国公使哥士耆得到申报,立即照会清总理衙门,出强烈抗议,要求严惩贵州提督田兴恕和青岩团首赵国澍。清总理衙门复照交涉,允以派员查实究办。田兴恕得知胡缚理向京里上报,又想到会见胡缚理时他的傲慢劲,一时怒火中饶,便下令赵国澍将修教士张文澜等三人秘密处死。
赵国澍得到命令,便于七月二十九将关押在龙泉寺里的张文澜等人,绑赴青岩城外的谢家坡斩首。路上,正遇天主教的女佣王玛尔大在河边洗衣,刑丁怕她走漏风声,禀报赵国澍。赵国澍不加思索,下令将她也抓到刑场,一同斩首。
杀了四人后,赵国澍还接到督署的命令,又率团兵去包围了大修院。院内空无一人。赵国澍根据督署的命令,捣毁了胡缚理才建好两年的青岩姚家关天主教大修院!
赵国澍斩杀了张文澜、陈昌品、罗廷荫和王玛尔大四人,查抄了大修院内的经书、祭品等物,并捣毁了大修院。提督田兴恕认为赵国澍办事得力,将赵国澍提升为全黔团务总办。
这件事发生后,胡缚理立即又向督署提出抗议,要求严惩杀人凶手。一面以贵阳地方官草菅人命,杀害习教人员,抢劫烧毁教堂等罪名,又向法国驻华公使哥士耆申报。哥士耆又照会清总理衙门,提出抗议,称:“传教人员安分守己,并无以逆实迹,而所建之教堂房屋,又不在有贼地方。地方官因其传天主教,奉天主教,并未问曾否犯法,乃遽然焚烧杀戮,人命至重。被杀之人,虽亦有未奉教之人,但仍属朝庭赤子。地方官职在爱民,何得草菅人命!”并在照会中提出:“田兴恕、赵畏三杀人属凶犯,必须革职解京问罪,押赴市曹斩首抵命;对被害人及其家属,亦须给予相应抚恤赔偿;隆重安葬被害人,并在坟墓前竖立壮观的石碑石牌坊。教堂损毁房屋除必须修复外,教堂经典书籍圣像及一切器具用品,亦必须清还赔偿”等十二条款,还“限期办理照复”。
清廷的总理大臣奕诉,一面奏请皇室指派大员到贵阳查办,一面咨文贵阳,要提督田兴恕申报实情。
田兴恕奏称:“黔省自逆匪滋事以来,将士东征西剿,杀贼不知凡几,其中有无曾奉天主教之人,无从稽查。即用兵之匪,焚烧房屋亦所时有,其中即有天主教堂学房,势不能为之区别……
清总理衙门据此情照复法公使馆。法国公使馆不依,还强硬地说:“若仅议赔偿,万难照准。……若届期未尽照办,则所行条款,必有大不利于中国之处”,其情词,近于威胁。
清廷总理奕诉奏请增派两广总督劳重光,四川成都将军崇实、骆秉章,四川督抚张亮基等前往贵阳查办。一面又派京畿大臣宝鉴、文祥、崇纶、恒祺等人前往法国公使馆面议赔偿办法。虽据理争论半日之久,但哥士耆仍然情词强硬,毫无更改。清廷处于法国情势威迫之下,软弱地答应将田兴恕等革职,按清律法办。赵国澍当然也因此而被革职。
但是,赵国澍被革职不久,同治二年三月,又取用了他。他又督练团勇,攻打号军灯花教何得胜部。四月,他率兵“兼程进至百宜,被围,食尽援绝,死且过半,亲率数十人奋战。”众“拥国澍出围,走至徐家堰…力竭阵亡。”时年三十七岁。
青岩教案还未了结的同时,同治元年,开州的来沙龙地方又因元宵祭龙发生了民教之争。知州戴鹿芝在田兴恕“缉案就地正法”的指示下,也处死了传教士文乃耳及三个教民。正如奕诉向慈禧太后所奏:“贵州提督田兴恕,前与教民为难,几至禳成巨祸。正值办理之间,又据……劳重光、总督衔暂署贵州巡抚张亮基咨文奏称,贵州全省各属,汉民与教民构衅之事,层见叠出,案非一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法国公使哥士耆采取了联合美、俄、英等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清政府履行条约,赔偿一切损失,并处死田兴恕、戴鹿芝、赵国澍三人。
清政府在外国联合势力的压迫下,不得不妥协。除何冠英、赵国澍、戴鹿芝已故不予追究外,将田兴恕发配新疆,将贵阳六洞桥公厩交胡缚理改着教堂,赔偿教会白银一万二千两。
“青岩教案”,震惊了清总理大臣及当权的那拉氏慈禧太后,还牵动了好几位大臣风尘仆仆奔于川黔两省查办此案。历时三年多,直到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三月才算了结。
赵国澍是青岩城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大英雄”。赵国澍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作为青岩的大户赵家的公子爷,他从小尚武,虽一生短暂,却成为改变青岩历史的人。
一天晚上,朱家二十六口人遭灭门之灾,一年之内,没有谁敢提及此事,成为无头公案,朱家全部财产充公修城墙,“赵三阎王”这个霸名在民间叫开,直至今日依然流传甚广。
新城墙修好的第二年,逃窜中的太平天国猛将石达开看到了青岩地区的富饶繁荣,在城外安营扎寨,前后对青岩城发动了六次进攻,守城的指挥官赵国澍带全城人民严防死守,硬是把身经百战的石达开拒之门外,而石达开也只能望城兴叹。
赵国澍三十七岁时,在一次和苗族起义的战争中,战死沙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