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出关路3


本站公告

    李大亮派人将玄奘追回来后,“追法师问来由”,根据朝廷“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塞”之命令,不让玄奘出关,要求他尽快返回长安。玄奘由此滞留在凉州清应寺。当时河西一带普遍信仰佛教,玄奘在凉州期间,被河西有名的高僧慧威请到寺院讲《涅槃》、《般若》诸经。听者为之倾倒,一时盛况空前。开讲散会之日,玄奘所得布施十分丰厚。他领受其中一半作为盘缠和对沿途寺庙的燃灯供奉,其它的全部布施给凉州诸寺。听闻玄奘佛法的有不少是来自西域的客商,后来他们归国后,向各自的君主盛赞中国玄奘大师佛法深邃。如此一来,玄奘人还在中原,声名已经传到西域。谁也想不到,这声名反而在后来给玄奘的西域旅途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这是后话,下一节再表。

    玄奘在凉州呆了一个多月,始终无法出关,不由得心急如焚。慧威是当地佛教界的领袖,对玄奘的勇气和决心非常钦佩,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秘密派弟子慧琳和道整以护送玄奘回去长安为名,悄悄送玄奘西去。经番禾(今甘肃永昌)、甘州,到达了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肃州。肃州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酒泉,传说汉代名将霍去病取得了河西大捷后,汉武帝非常高兴,赐霍去病御酒一坛。霍去病为了让将士们都能品尝御酒,下令将御酒倒进城下的金泉中,让三军将士围泉汲喝。从此以后,金泉泉水便带有浓郁的酒香,故名“酒泉”。这里还是历史上第一次记录的以石油为防守武器获胜的地方。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十一月,突厥大肆侵扰北周边境,围攻酒泉。守城军取州西南山石脂(石油)憔火,焚烧掉突厥的攻城器具,酒泉城因此得以保全。

    河西走廊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沿途均是名胜之地,但玄奘一行无心欣赏,如同逃犯一般,昼伏夜行,风餐露宿,终于到达了瓜州(今甘肃安西)。玄奘的马匹不幸在这时死去,他便在瓜州停留了下来,打听西行路线。沿途护送的两名僧人慧琳和道整也在此地与他分手,一人留在甘州,一人则转去敦煌。瓜州刺史孤独达好佛,对远道而来的玄奘款待备至。

    正是在玄奘逃离凉州后不久,凉州都督李大亮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鹰。刚好唐太宗使者来到凉州,暗示李大亮将鹰进呈给皇帝。为此,李大亮给唐太宗上奏说:“陛下一直拒绝畋猎,而使者却为您要鹰。假如这是陛下的意思,则与陛下过去的主张相背离,如果是使者自作主张,便是陛下用人不当。”唐太宗不怒反喜,说:“李大亮称得上忠诚正直。”亲书诏令褒奖李大亮,赐自用的胡瓶一只及荀悦《汉纪》一部。

    此时,李大亮得知玄奘并没有返回长安,而是继续违法西行,立即发出追捕公文,命令沿途州县捉拿玄奘。追捕玄奘的公文传到瓜州时,幸运地落入了崇信佛教的瓜州州吏李昌手中。李昌为玄奘勇往直前、一心求法的精神所感动,当面撕毁了公文,催促他尽快西行。玄奘不敢耽误,立即购买马匹,准备西行。

    当时从瓜州西行,道路更加险阻,首先要渡过瓜州北面五十余里处的瓠(左“瓜”右“盧”)(音hulu,同护卢)河(今疏勒河),到达河南岸的玉门关。而玉门关外西北方向,设有五座烽火台,均有驻军把守,负责对出入边境的人检查严格,如若未经允许越境则格杀勿论。每座烽火台之间相距约百里,除了烽火台附近有水草,其余都是沙漠荒丘。而过了烽火台,就是著名的莫贺盐碛(意为大戈壁,今甘肃安西至新疆哈密之间的沙漠)。碛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号称“沙河”,险途莫测。

    就在玄奘为没有向导引导出关而愁苦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石槃陀的西域人前来礼佛受戒,听说了玄奘的心事,立即表示愿意为向导,送他过五座烽火台。玄奘大喜过望,当即约好了出发的日期。

    有学者认为这个石槃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当时西域人被称为胡人,石槃陀受了戒,便是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而“唐僧取经,猢狲帮忙”则很可能是“唐僧取经,胡僧帮忙”在流传时的音误。实际上,此说相当不可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佛性极深,绝非石槃陀所能比拟。

    无论如何,石槃陀主动表示愿意帮忙给了玄奘很大的信心,但石槃陀本人却不过是一时热情、激于义气,事后仔细一想:前途险恶,玄奘又是个被官府追捕的逃犯,心中立即开始后悔。但他不好公然违背诺言,于是第二天将一位非常熟悉西行地理情况的老翁介绍给玄奘,目的是想让老翁将路途险恶的情况完完全全告诉玄奘,让玄奘自己打消西行的念头,这样他也不必陪着冒险。

    老翁曾经去过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三十多次,对西域道路极熟,一见面就说:“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遇无免者。”不料玄奘意志坚定,表示自己不到印度绝不东返,就是死在路上也决不后悔。老翁深为感动,便说:“如果一定要去,就请与我换马。”玄奘见老翁的马又瘦又老,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不禁十分踌躇。老翁说:“可别小看我这匹老马,它曾经往返伊吾国十五次,不但脚力好,还认识路。”玄奘便与老翁换马,准备西行。石槃陀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间接帮了玄奘的忙,但他一时不便说什么,只好勉强跟随玄奘上路。

    当天晚上,玄奘和石槃陀二人乘夜色来到瓠(左“瓜”右“盧”)河边,南岸便是玉门关。“玉门山障几千重,山南山北总是烽。人依远戌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真切地描绘了玉门关的气势。据说玉门关因玉得名。自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于阗玉石大量进入中原,可是商队经常在此地迷路,后来有人将一块玉镶嵌在关楼的顶端,以此来给过往商队指路。“关到玉门中土尽”,出了玉门关,就表示已经出塞。在古人心中,玉门关外极为荒凉辽远,非人所居住之地,所以唐人王之涣才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仍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悲凉的出塞曲。东汉名将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归,向汉和帝上疏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于是皇帝诏班超回国。

    不过玄奘二人到达的时候,玉门关已经带着满腔的故事和历史,融入了苍茫的夜色中,遥遥在望的只是一个巨大的黑影。二人不敢靠近玉门关,生怕被守卫发现。幸好石槃陀对瓠(左“瓜”右“盧”)河的地形相当熟悉,选了一处河宽仅一丈的地方,砍了些树枝,搭了一座便桥,人马均顺利得以过河。过了玉门关后,二人就在大漠中席地而卧。据说就在这一夜,石槃陀不知何故突然起了歹心,意图抢夺玄奘的财物,持刀走近玄奘。玄奘惊觉后,不动声色地开始念经。大概受到了感化,石槃陀最终又重新回到原处躺下。二人就这样在皎皎月夜下过了一夜。

    第二天黎明时分,正要出发之时,石槃陀不肯再继续冒险前行,提出前面只有五座烽火台之处才有水源,而玄奘又是逃亡者的身份,被烽火台守卫捉住的可能性极大,不如现在就折返回去。玄奘当然不同意,石槃陀持刀威胁,玄奘誓死不从。僵持了一会儿,石槃陀见玄奘不肯妥协,便提出自己回去。玄奘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与他分手。石槃陀还不放心,叮嘱说:“如果法师被官军捉住,千万不能出卖我,不然我的家小都会被牵连。”玄奘立了重誓,于是二人就此告别。

    玄奘孤身一人踏上了征途。荒漠茫茫,沙丘连绵起伏,被风吹皱的沙纹,如同大海的波涛,蜿蜒不尽,黄沙在阳光下发出黄金般的光芒。连身后遥远的玉门关也被涂抹得金光灿烂,更外夺目辉煌。然而,当巍峨的玉门关在大漠中消失之际,玄奘也失去了方向。大漠中没有任何标志,他只能跟着骆驼和马的粪便以及枯骨的痕迹前进。走了八十多里后,他终于看见了第一座烽火台(今甘肃白墩子),由于有唐军看守,不敢轻易靠近。一直等到晚上天黑以后,玄奘才悄悄走近烽火台的水源取水。不料他刚刚下马,一支箭便从头顶掠过。还没回过神来,第二支箭又呼啸而来。玄奘知道是烽火台上的守卫发现了自己,只好大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长安来的僧人。”如此一来,他偷渡者与逃亡者的身份就彻底曝光了。

    玄奘被守卫带到校尉王祥面前,王祥早已经收到凉州都督李大亮的公文,一眼认出玄奘就是那个被通缉的和尚。所幸王祥信佛,不愿意将他逮捕、押送回京,当即说:“西行太过遥远,你一个人肯定到达不了。我认识敦煌的一位高僧,不如你就去那里吧。”玄奘回答说:“如果是为了名利,长安和洛阳均比敦煌要好。我西行取经,是因为中国经有不周,义有所阙。不求得正法,誓不东归。”王祥深为感动,决定放玄奘西行,而且告知了一条捷径:可以避过第二烽(今甘肃红柳园)和第三烽(今甘肃大泉),直接到达第四烽(今甘肃马莲井),而守卫第四烽的校尉王伯陇刚好是王祥的朋友。

    按照王祥的指点,玄奘来到第四座烽火台,果然得到了校尉王伯陇的帮助。王伯陇还告诉玄奘绕开第五烽(今新疆星星峡),改到野马泉取水。离开第五烽后再向西,便是令人闻名色变的莫贺盐碛,这是条艰险之路,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和梦想。

    这样,玄奘自长安出发,经过了秦州、兰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偷渡玉门关和五座烽火台后,就此离开了大唐的势力范围。在一个日出的早上,太阳刚刚将万道金光洒向大地,他正式踏上了西域的土地,冰凉的晨风吹拂在他脸上。只是,空旷无垠的戈壁滩是如此寂寥,除了玄奘一人和身边枣红老马,便只有他脚前长长的影子,和脚后浅浅的足迹,再没有其他生命。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