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就是管仲在竹简上罗列的一些“短式”:
一、郑国的地理位置:郑国位于河南郑州一带,距离齐国路程遥远,即使动用军事力量,也难以控制,反反复复只会徒劳无功。
二、郑国现在的政府:现在做国君的公子婴和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有仇,也就是和齐国有仇,当初齐襄公把他的哥哥子亹给杀了。《左传》桓公十八年传:“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轘就是车裂,五马分尸的意思。杀了当时郑国国君子亹,五马分尸了他的相国,这件事情发生在十四年前,公元前694年。郑国因此更加与齐国敌对,现在宁可投向危险的蛮夷楚国,也不与齐国言好,可想仇恨之深。
三、郑国的历史:郑国最有趣,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最近三十余年的动乱政治,从公元前701年,鲁桓公十一年,郑庄公一死,郑国国君就频繁地更换。按先后顺序来讲述:
1、公元前701年,《左传》桓公十一年经:“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后面的十一年传描述了当时的事件:“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於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已亥,厉公立”。《左传》中习惯在国家后面加人名来表示特定含义,如“郑忽”就是郑国的一个名字叫忽的人,这里就是郑昭公忽。这其实就是当年“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的开幕,事情是说郑庄公娶了邓国一个叫曼的女人,生了昭公忽,让自己的宠臣祭仲辅佐他继任国君。又娶宋国一个叫雍姞的女人,生了厉公突,这个叫雍姞的女人的家族在宋国是很显贵的,厉公答应宋庄公高额的条件,让他帮助自己坐上郑国国君的位子。于是,宋庄公把祭仲这个顾命大臣骗来,让他把即将上任的国君昭公赶走,拥立厉公突。这就是整个过程,后来郑厉公因为无法兑现高额的条件,引发了一场七国大战,那是后话。
2、公元前697年,《左传》桓公十五年传:“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顾命大臣祭仲专权,郑厉公害怕位子不稳,在继仲的女婿雍纠的怂恿下,设计要除掉祭仲,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权臣之死”。后来,消息走漏,“祭仲杀雍纠”。鲁庄公十五年经:“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复归于郑”。顾命大臣祭仲把厉公突赶走,又把自_4460.htm己四年前亲手赶走,流亡在国外的昭公忽接过来当国君,这是很戏剧化的。后面还提到一句被赶出去的厉公突的去向:“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厉公突又从蔡国跑到栎这个地方,一直在那里待了十七年。
3、公元前695年鲁桓公十七年传:“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昭公立,惧其杀己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大臣高渠弥以前是昭公忽的政敌,现在昭公做了国君怕昭公杀了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在昭公去打猎的时候就把他干掉。高渠弥和祭仲不敢再召回流亡在栎的厉公突,就立了子亹做国君。
4、公元前694年,也就是第二年,《左传》桓公十八年传:“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辅助了子亹的弟弟做了国君,也就是目前的郑国国君,和齐国的仇恨就是此时soudu.org加深。其实,在二十多年前,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和当时的郑庄公是很好的朋友,郑庄公死后,因为“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两国才结下仇恨。
把这些郑国的基本概况列出来之后,管仲不由吟了一首诗:
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这是当时流传的一首暗喻郑国多难的政治诗,题目《扬之水》,收录在《诗经•;郑风》中。“兄弟”寓意的是昭公忽和厉公突,几进几出,争到最后谁都没有胜利,一个死掉,一个流亡。
管仲边吟着,感慨其中的无常,边揣摩着对策。突然心生一计,目前郑国政府的敌人不是仅有齐国一个,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在蓄势待发,那就是诗里暗喻的厉公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