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说宋桓公


本站公告

    杀气

    宁戚到了紧闭着城门的睢阳城下,递上了由管仲亲笔写的信件,要以一张嘴巴说动耿直的宋桓公投降献罪。

    宋桓公早就得到消息:齐桓公率着三国的兵马和周王室的钦差单伯已经压在宋国边境,准备攻打,几天也没有开战,却派了一个使者过来,分明是来劝降的说客,想凭一张嘴说服他。他心说:哪有那么容易屈服的男子汉!哪有那么容易就投降的国家!

    他看完管仲的信,讥笑地问自己得力的谋士戴叔皮:“管仲这个人真有趣,不打不骂,派个使者来说有良言相告。而且派来的这个人叫宁戚,好像没有怎么听说过?”

    一般有才能的人在国际政界应该都是有所耳闻的,特别是能派出来做强大外交的说客,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不简单的。当初为了暗地里救管仲,鲍叔牙就派了很有能力的僖朋出使鲁国,这次却没有派他来。

    戴叔皮倒是派出耳目去打听过这些事情,知道各国的政府官员的内幕,便回答:“宁戚是一个牧牛的村夫,被齐桓公刚刚提拔为大夫,一下子能做到那么高的职位的人,肯定嘴巴上有点功夫。”

    嘴巴上有点功夫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溜须拍马的高手,死的能说活;另一种就是铁嘴铜牙,引经据典,在推理、逻辑和心理上使人很难取胜,甘拜下风。

    哦!宋桓公心说:原来是这么一个人,那我要好好整整他,让齐国知道不用一兵一卒想拿下偌大的宋国,没门!于是,君臣就商议对策,戴叔皮建议设下个杀局,戴叔皮曾经出谋帮助宋桓公攻入国都取得国君宝座,是宋桓公很信任的大臣。

    宋桓公说:“就用此计!”

    拿着明晃晃大刀的武士埋伏在两边,“引绅”为暗号,“绅”就是古代衣服上系的腰带,等齐国的使者宁戚一说错话或者被问住了,宋桓公就手抓着腰带挥挥,两边的武士一拥而上,把宁戚绑上,要么杀了,要么打一顿,关起来。

    做好安排后,就放宁戚进来。小说里常常说有杀气,实际上有没有呢?宁戚就感觉到了,四周悚然的安静,还有明晃晃的大刀反射出来微弱的光,还有别人的眼神,这些组成了环境中的杀气。宁戚知道自己的猜测没有错,管仲在他出来前告诫过他,他游说的这个人不是鲁庄公那样仁孝温顺的国君,而是个比较强硬的汉子。上文中说到鲁庄公是在母亲文姜这个才女的熏陶下长大的,在父亲惨死的阴影下登上宝座,性格很温顺,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而宋庄公就不一样,他像齐桓公那样在国内发生叛乱时流亡国外,又亲自带兵打败叛军南宫长万,夺回国君的宝座。对于一个经历过残酷争斗和动荡战乱的国君来说,他的性格自然很强硬,不会轻易被武力所屈服,有一身的傲骨。

    攻心为上

    宁戚在迈进宫殿前的几秒内,已经过滤了宋桓公这个人的性格和第一步怎么出击。既然是四面埋伏,那么不如做个义士,硬对硬,他宽衣大带,昂首大步地走进去。他为什么要做一个痞子的模样呢?道理很简单:流氓怕痞子!说客首先要做的是压倒对方的气势,特别是对于强硬的人,更要展示一种傲气,对方才能从气势上撤下来,听你说什么。如果他现在很规矩地进去,说“你好”之类的,面前这个“黑社会老大”肯定要戏弄这个“文绉绉的书生”。

    要知道宋桓公是什么个性的人就要从他爷爷的爷爷说起。宋国这块封地原来是干什么的呢?是流放商朝的“遗民”,好听点叫“遗民”,实际上就是“反动派”、“犯罪分子”、“劳改犯”,这些人是很可怕的,宋国国君就是驻守在此看守他们的“监狱长”。能够管理这些随时可能造反的“监狱长”能不是狠角色吗?犯人不听当然要打了,能够罩住“罪犯”的当然就是“流氓”、“黑社会老大”了,这样我们就清楚宋桓公的遗传个性。

    此刻要跟这样的人谈判,而且明显设了局,所以,非要弄出点比流氓更流氓的痞子样,才显得临威不惧,气势盖人,流氓痞子黑社会的男人都是崇尚男人味的信徒,谁更痞,更有种,谁就更有男人味。

    宋桓公在座位上还没流氓呢,一看来的人那副模样就愣了,心说:“嗯?来了一个痞子!”

    不过礼貌地作揖,宋桓公没有理睬他,只等这个人一开口,劝说他投降或者其他什么类似的话,他就大骂,挥挥腰带,把他拿下,就这么简单的程序。<_4460.htmbr/>

    宁戚却是一声长叹:“嗨!宋国危矣!”宋没有什么希望了,要灭亡了,晚了,宁戚做出像对待癌症晚期的患者一样的表情,眼神透露着绝望。他不仅歌唱得好,也很有表演天赋,许多外交家素来都有艺术天赋。

    宋庄公很惊讶,这个人也太狂妄了,一进来那股气势就感觉很傲慢,现在直接说我的国家癌症晚期了,要灭亡了。如果不反驳几句,还真显得我软弱,强硬的宋庄公中了套,不服气地问:“怎么个灭亡法?我的爵位现在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力也是一等的强盛,谁灭亡得了我?”心说这个人真奇特,跟疯子唱戏似的。

    宁戚第一招已经引宋桓公上钩了,这是说客的基本功,就跟作家写作一样,开口几个字就要引人入胜,使对方放弃自己的抵抗情绪,跟着说客的思路进去,这样接下去的关子就卖出去了。他正眼瞅瞅宋桓公,装出很惊讶的表情说:“难道你比周公还厉害?”意思是说除非你比周公还厉害,国家或许有点希望。

    什么话?宋桓公更加奇怪,非要比周公厉害,我的国家才有救,没有的道理。他倒要问个明白:“难道我没有周公厉害,国家就要灭亡吗?”

    宁戚看已经套住了宋桓公,就开始解释:“周公辅助周王治理周王朝,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是什么原因?人家周公吐哺掘发,既勤奋又谦虚。现在的齐桓公继承了经过两次动乱的齐国,学习周公的作风,很勤奋很谦虚,对贤士宾客很尊敬,就像我这样的人都直接提拔为大夫,给予很高的待遇,还怕招揽不到人才,因为人才不去他那里辅助他,国家就不能昌盛。可是,尊驾呢?说句大不敬的话,你妄自矜大,简贤慢客,让我就站在这里,即使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治国外交的方案,也不会告诉给你。如此轻慢客人,谁会到你这里来啊!你的国家不是将要灭亡了吗?难不成还是周公那样治理国家的人要灭亡?”

    宋桓公听了宁戚这番解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很有道理,任何一个聪明的国君都不会去和正确的东西作对。特别是在动乱的年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极大,竞争的世界更加需要人才。战争的年代对人才的重视远远高于和平年代,没有市场的竞争是不会知道人才的可贵。况且宋桓公也是个十分想做番事业的人,他后来跟自己儿子宋庄公说他这一辈子最敬仰也最嫉妒的人就是齐桓公,经常跟宋庄公讲齐桓公的事情,表现出极度的忠诚。宋庄公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了齐桓公晚年最铁杆的“粉丝”,并且希望成为第二个齐桓公。

    宋桓公连忙道歉说:“哎呀!对不起啊!宁先生,我一时不明事理,请先生勿怪!多多指教!”

    在一旁的谋士戴叔皮见宋桓公掉进了宁戚的套子里,连连挥舞腰带暗示宋桓公,但宋桓公“入魔”已深,不理会戴叔皮。心理学的作用就是那么奇妙,能使傲慢变成谦卑,它就像皇帝微服出巡,一经亮明身份,那些贪官府中的众人马上“扑通”跪地。物质不变,形势却转化了,这就是说客。

    进入正题

    既然宋桓公已经入套,宁戚就可以详细地说明目前大军压境的利弊:齐桓公是名正言顺,奉天子之命来讨伐,你是逃会在先,又要违命在后,理曲的战争必然是输定了,而且齐国结集的大军实力那么强。何况齐宋两国实在没有什么仇恨,只是一点意见冲突,齐桓公派我来的意思,眼前最好的办法是讲和,不要因此破坏了两国多年的关系。关系一旦破坏,宋国背后受到郑国和蛮夷的危险,这边又和齐国不和,到时候,必定孤立无援。

    这么详细的利害关系一分析,宋桓公表现出大彻大悟的模样,连连点头。

    整个对话见《东周列国志》,加上作者的总结和推敲。

    为了杜绝小人的讥讽,巩固自己的地位,宁戚虽然走了一招险棋,但这不失为是一招好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他在齐国的地位日益稳固。

    《左传》庄公十四年传:“取成于宋而还”。成就是讲和,但实质上是宋国妥协。

    宁戚带着宋桓公送给齐桓公的几车礼物回来向管仲交差,没有人比管仲更高兴的,他发现了一把上好的利器,对于以后实现抱负有很大的帮助。管仲立刻把几车礼物转送给了周王的“钦差”单伯带回去,一来是给周王献功,让他以后更坚定地支持齐国,二来是宣扬齐国不是为了贪利,而是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

    半年的功夫就收服了中原两个大国,可以说对外战略非常成功,但这只是在外人看来的,管仲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臣服,也就是所谓的“嘴上服心里不服”,心服那是以后的事情,他没有去想,目前,中原还有一个大国没有收服,就是河南郑州一带的郑国。可是,已经用兵半年多,士兵有些怨言,况且长途跋涉恐怕不利,只能暂时回国休整,但是,一旦中止行动,就好像一辆热气腾腾的车在冬天冰冻里停下来,马上就会丢失热量。

    俗话说:乘热打铁,怎么打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