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文
为了统一华夏,征战岭南,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冬天,派猛将蔚屠睢帅师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沿潇水、湘水、萌渚岭、都庞岭南下击西瓯、平骆越统一了整个岭南地区。其中一军自九疑山至萌渚桥,修潇贺古道170多公里,从道州(今湖南道县)__冯乘(今富川)___富川(今富川、钟山)沿水路抵达贺州的七里山。秦朝古道在富川境内就有65公里,其中陆路50多公里,水路10多公里。还有一条岔路自青山口(葛坡)至湖南源口,又有20多公里。其后汉代又将其扩修为楚粤通衢,连接永州(今湖南零陵)和广信(今广东封开),连接古海上丝绸之路,使它成为秦、汉时期的交通命脉WWW.soudu.org,将中原的经济、文化传入岭南,激励、引导岭南居民开店铺,织桑麻,识文字,筑戏台,唱大戏,从愚钝蒙昧逐渐走向文明开化,促进了岭南各州、郡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统观富川名扬遐迩的古戏台,大都建在秦汉古道的两侧。如朝东的秀水古戏台,油沐的福溪古戏台,城北凤溪的神亭戏台,富阳巩塘的中师殿古戏台,富川县城的三界庙戏台等,当时各乡镇纷纷组建戏班和玩字馆,唱秦腔,演京剧、桂剧、祁剧、粤剧,既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戏剧艺术事业进步和完善。
富川县城的三界庙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次重修,至今逢年过节仍经常有县内外剧团在此演戏,活动十分频繁。富阳巩塘的中师殿古戏台已毁于十年浩劫,油沐的福溪古戏台近年已修茸一新,是村中业余剧团宣传演出的文化阵地。始建于明代的神亭戏台座落在富川城北镇的凤溪村中心,该戏台的台基为砖砌,台面用板铺土填,飘檐盖瓦,台上由10根木柱穿斗式架构,彩绘有金龙玉凤、瑞气祥云等图案。台中用杉木板壁隔成前台、估台,演员们在台上演戏,观众便在戏台对面的凉亭式平台上列凳静坐井然有序地观看。
这些古戏台中,最古老亦最具特色的要数朝东的秀水古戏台了。秀水古戏台座落在距贺州市区80多公里的富川县朝东镇秀水村的东南角,它始建于唐文宗宝历丙午年(公元826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此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村民的重建或修缮,饱经沧桑如今亦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它古朴高雅,历史悠久,既是富川最古老的戏台,也是广西目前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戏台之一。
秀水古戏台东对青龙山,北对毛公山,一条清澈的秀水河自台前淙淙流过。台南一泓清潭,有名的刘仙娘井(亦称状元井、福寿井)便在潭中。戏台的对面山脚建有一座规模壮观的仙娘庙,庙中塑有仙娘坐像,香火十分旺盛。走进仙娘庙南侧的山门,经过一座小桥或一条拦河小坝,便可登上古戏台了。古戏台整个楼台高约4米,长约36米,连后台宽约6米。它的建筑青砖绿瓦,龙脊凤檐,十分壮观。檐壁上绘有祥和福寿的古画,题有赞颂太平盛世、山光水色的古词古诗。戏台正面的横壁上还曾绘有龙凤朝阳的古图,只是后来世事更迭未能保存下来。初时台面用坚硬的杉木板铺设,后又曾改为土填,十分平整。台南、台北各有个“出将”、“入相”的小门,那是供演员们上台演出、下台换装的。千百年来,重礼仪、好诗文的秀水村民便在这里演戏看戏,演绎着他们的人生苦乐,抒发着他们的淳朴情怀。这里上演过《打渔杀家》、《龙凤呈祥》、《平贵回窑wWw.》、《孟丽君》等古装桂剧、祁剧,也上演过《白毛女》、《刘三姐》、《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一些戏台联也出得极有意义:“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看不真莫吵,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来”。看似是在说戏,其实是在论人,其中深刻的含义,令人凝思亦令人回味。秀水古戏台,你既是人世沧桑的见证和市井村烟的缩影,更是人们研究秦汉古道文化艺术的具体史料和历史凭证!
——本文已发表在《贺州日报》2004年4月30日报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