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文
在发展富川民族经济的同时,作为连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大动脉的潇贺古道,对富川乃至岭南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秦古道修建之前,人们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文盲。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以绳结、豆粒记事记数;没有正统的曲艺戏剧,以劳动号子和山歌自娱;没有象样的乐器,巫婆师公以舞木剑、燃香作驱鬼跳神的道具骗钱害人,人们过着孤寂单调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蒙昧生活。秦古道修起来之后,中原文化随着经济的交流和人员的往来传入富川地区,《诗经》、楚韶音乐、咸宁戏剧、长安狮鼓、琴瑟、二胡等文化要件纷纷相继被引进至富川乃至岭南地区,在官府的倡导之下,人们读“关关睢鸠”,哼唱“宫商角徵羽”,弹琴鼓瑟,演奔月的嫦娥,射日的后羿,创办书院开学授教,调龙舞狮庆贺喜庆佳节,将原先WWW.soudu.org单调枯躁的生活变得色彩纷呈,幸福快乐。随着书籍刊印社、书院私塾、玩字馆戏园、龙狮队及乐坊的创办和设立,富川地区的文化事业也随着古道交通的发达繁忙、经济商贸的兴盛而日趋发展与繁荣,形成了一种百业俱兴的欣欣向荣景象。
书院、书屋的创办是古道教育兴盛的标志。秦古道修建之前,富川没有学校,识字的人少之又少。秦始皇收服六国,统一江山,称帝华夏之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治同论”的专制体制,修通了潇贺古道,统一了文字,广开教育之门。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当地官府倡导,有识之士创办,好学之人入学,古道两旁一时兴起办学热,一些村镇纷纷创办书屋、书房和书院,使得全县书院林立,教师众多,学子成群,人才济济,涌现了各类书院、书房、书屋二十多个。其中成就较大且较有名气的有书房山书房、江东书院、富江书院、五源书院、恕堂书屋等几个。较有名的办学之人是:宋代毛基、清代朱德鉠、叶承立、蒋登云,较有名的教师是:阳朔举人莫炳贤、灌阳廩贡生蒋文檀,较有名的学子有:毛商之、毛彦章、唐谟、沈儒、林毓峰、萧晋荣、蒋选山、蒋世培、蒋体元等。从唐宋至明清,富川共有状元1人,进士27人,举人140人。
诗人、画家及他们著作的流传,使古道文坛奇葩绽放。古道修通以前,富川没有自己的诗人、画家及诗画作品。人们唱山歌,讲故事,以口头文学来交流思想、感情。潇贺古道修起之后,随着书院、书屋的创办,中原文化的传入,一大批诗人、画家、艺术家纷纷涌现,一大批诗、书、画作品也得以在县内外流传。比较有影响的诗人是:毛衷、林通、张祜、朱盛浓、林毓峰、孔亚青、延益齐;比较有名的诗作是:林毓峰的《螺峰诗集》、《孔亚青诗选》、朱盛浓的《知米石刻四题》、汪呈淑的《乙卯丙辰纪变》;比较有名的书画艺术家及wWw.作品是:宋御史周英纠的套铜刻子母印、清代周臣的人物画卷、蒋世昌的兰花、欧阳汉华的书法、周京画竹、何谓平的木刻浮雕;发行图书较有名的是广和堂、康文雅刻字印刷文具店;藏书最多的是县图书馆,它设在古明城的东门城楼上,藏书二万多册,较有名的藏书是《康熙字典》、《四库全书》、明清版《富川县志》、《广西通志》、《古今图书集成》等。
舞蹈、戏剧艺术的发展,使古道艺坛春色满园。古富川属蛮荒之地,潇贺古道修建之前,本地以师公舞、傩舞、《木头狮子》、《芦笙长鼓舞》、《土地唱本》自娱共乐。古道修建之后,一些戏剧、舞蹈艺人纷纷从湖南、江西、广东,本省的桂林、南宁一带来到富川,或办班或设馆收徒授艺,发展、繁荣了富川的舞蹈戏剧艺术。比较有名的艺人是:广东的胡师父、湖南的李师父教舞龙舞狮,平乐的李志荣教桂剧,本县的翟苟二、翟燕堂教祁剧,桂林的杨兴艺教彩调和渔鼓;比较有名的戏班、戏园、玩字馆是:老古城共乐轩、富阳镇天皇班的桂剧班,麦岭高桥、葛坡深坡街的调子班,城北金瑞园、老古城赛舞台的祁剧班,比较有名的剧目是:桂剧《杏元和番》、《珍珠塔》,彩调《三看亲》、《王三打鸟》、《假报喜》,祁剧《专诸刺僚》、《孟丽君》等。
宗教、寺庙文化的传入,使富川的古道文化百花盛开。据老人言,秦汉的潇贺古道、楚粤通衢修建之前,富川没什么有名的寺庙和神楼,唐宋之后,盘王庙、关公庙、文庙、观音庙及各姓始祖庙、各姓宗词纷纷建立,把中原的宗教文化传入富川,一些得道高僧、和尚到富川来诵经念佛、收徒度人。比较有名的寺庙是:福溪的百柱庙,富阳镇的文庙、慈云寺和三界庙、新华的盘古庙、富阳巩塘的钟师殿等,比较有名的高僧、和尚是:慈云寺的衍和僧、盘古庙的嘉德道人、文庙的智高和尚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