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突然一丝宣王异样的感觉在他心中升起,一向谨慎的他隐隐觉得还有什么妥。一切都源于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暴动,在经历了无数劫难后的宣王深知他那些远方亲戚是靠不住的,他甚至已经感到了某种威胁的产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知道必须有自己的势力,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分封自己人来实现。他先是在宣王十八年封了自己的舅舅申伯,又在宣王二十二年封了自己的亲弟弟于郑。
正是宣王这一举动在几十年后挽救了周王朝,由此可见宣王绝对是一个极有远见的君王,他比他那个只知道杀人的爹实在强出许多。纵观宣王一代,文治武功皆有作为,虽为是大周帝国达到鼎盛,但“中兴”两个字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也许他只要在努力一点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宣王之治”的称号,可惜就差差那么一点,我们见过太多同学小学优秀,初中优秀,高中完蛋。
宣王就是这么一个学生,看着手里的成绩单上写满了一百分,他有些骄傲了。这样不能怪他,对一个被别人囚禁了十四年又操纵了十几年的人来说,他的心里实在有太多的屈辱,他实在不能够在容忍有人冒犯他的权威。
刚刚即位的他表现的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的连自己都感到了惊讶,看到臣服的戎狄和八方诸侯,周宣王尝到了武力的甜头,很快他便患上了一个强者很容易得的不治之症“刚愎自用”。
自以为强大的周宣王,自大的认为自己已经不可战胜,他决定要再一次向传统发起攻击,目的也不外乎是巩固王权。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来到,按照祖宗的规矩,国王在每年的这个时刻都要率领诸侯在“籍田”之上行“籍田礼”又称“亲耕之礼”。只是今年的春天有点冷,宣王将要干一件看似不大实际不小的事,在来到“籍田”后他不顾虢文公的劝阻,将臣下递给他的锄头一把扔到了旁边的水沟里,让后站上了高台插着腰高声喊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种地了!”祖宗搞了几百年的形象工程“亲耕之礼”就这样被他废止了。
开始上课,所谓“籍田”就是天子的自留地,通常这快地都是祖宗八辈传下来的,大约在千亩左右,所以又称“千亩籍田”。通常天子会雇佣一些贫民来给他种“籍田”他只收一些租子,这么看大约周天子大概是最早的地主了。提问,这籍田是干什么用的呢?回答,是用来种粮食的(废话)。这是答案一,还有答案二,这籍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举行“亲耕之礼”。“亲耕之礼”有点像现如今植树节的时候,某某领导对着镜头往别人挖好的坑里填土,说到底就是个模范带头作用,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谁也不指望你把这棵树栽活。话虽如此总还是要做的,并且在古代这填土的活,有一整套规定好的流程,从天子到诸侯谁该动几铲锹都有着明文规定,天子如果多产一下少产一下,马上就会有大臣跳出来以直谏名头痛骂你一番把祖宗攒的的家业当个屁,在周朝诸侯对这件事是非常有发言权的,道理很简单他们中的大多数和国王是一个祖宗。
既是一个祖宗,国王守规矩,诸侯也得守规矩,如果诸侯多铲一下少铲一下,后果也很严重,没收你的家产虢夺你的封地都是轻的,严重的直接就把你灭了,道理也很简单国王看诸侯从来就没顺眼过。
这么重要的活动周宣王跟组委会也不打声招呼,说停办就停办他实在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传统不一定都是“糟粕”,宣王很不幸“亲耕之礼”恰恰就是算是一个优良传统,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个亲民之举。废掉“亲耕之礼”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没有电视、因特网的时代,要想宣传政府形象的手段并不是很多,而这个“亲耕之礼”就成了最佳方式,在农耕文明下一个坚持种地的国王基本上就是一个好国王,周厉王这么生猛的一个人都不敢把“亲耕之礼”废了,你周宣王一个传说中的好国王居然感碰这个高压电,看样子是不想混了,不过此时的周宣王还真的是回事,诸侯该骂的骂了,该吵的吵了最后还真是没有把这位仁兄怎么着,他此时的举动只有一个你们就是说破天去,我就是不听。
我一直奇怪周宣王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办出这么冲动的事来,虽说让一个国王挽起裤腿种地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但是毕竟还有一大群高级贵族陪着你呢,人大家一起丢,事后谁也不会笑话谁,况且也不用你非得保证亩产量,随便下去来上三下就完事,你想多来两下别人还不让呢!(《月令》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亩。),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怎么就搞的这么复杂了呢?
此时的姬静虽然被荣誉冲昏了头脑,但他实在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办一件傻事的,如同他爹请巫师杀人一样,他之所以这么做也一定有着政治意义。这是一种试探,在建立了丰功伟业之后,在平白无辜的搅乱了鲁国之后,他想知道诸侯对他这个国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