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谭老


本站公告

    赤壁之战周瑜因东风犯愁得病,孔明说能帮忙搞来东风,周瑜矍然而起,病去如抽丝真不如说病去弹指间。赵厂长听了表弟的话大抵也是这个情形,自己焦头烂额却没想起自己的表叔。眼见麻烦有希望解决,病自然好了大半,当天下午他就办了出院手续,跟着表弟来到杭州。

  杭州是个生活起来满舒服的地方,只是近几年发展太快,加上长三角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杭州的夏天比以前热了好多,隐隐有取代武汉成为中国新四大火炉之一。赵贾资的表叔姓谭,叫谭宇谦,原先在武汉一所闻名全国的高校担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和古代哲学。想想也满搞笑的,谭老爷子怕热,十多年前,从武汉这个大火炉搬到杭州,住到了个新火炉。所幸杭州冬天还不算太冷,比起武汉夏天屋子里比屋子外面热,冬天屋子里比屋子外面冷要强多了。

  谭宇谦老师祖籍湖南,家里祖上都是书香门第,自小对中国古代玄学很有研究,易学方面的造诣在两湖地区很有名气。文革的时候家业被抄,祖宅也付之一炬,自己也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经常被批斗。幸好谭老先生潜心学问,为人又和善,文革中倒也有不少好心人照顾。动乱后,经人推荐来到那所著名的大学讲课,主讲古文化和东方哲学。赵贾资跟他儿子来找他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写毛笔字。两个后生对老爷子很是敬重,在客厅喝茶聊天,没有进去打搅。

  抽了几根香烟,谭老头出来了,见了表侄很高兴也很诧异,问道:“小三不是去看你了吗?你怎么到这来了?病好了?”

  赵厂长连忙把那倒霉地皮的前前后后讲了,还把当时考察拍的照片拿出来给表叔过目。谭老先生对中国古代风水堪舆学研究很深,反复看了照片,手掌摸了摸额头,说道:“是不是凶地,没到现场看过我倒说不清楚,只是你这块地的格局确实不太好。”结合着当地招商办提供的地图,继续说,“先说平面上连犯‘白虎回头’和‘巨木顶心’,看你照片上这片区域,仿佛是个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平原地区,龙势低平、砂山低缺,‘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而北面不远处低矮的山坡怪石嶙峋、草木不生,就你这厂子所靠,并非‘明山’,不算恶山也是穷山。”

  说书赵贾资听过不少,如这般云里雾里还是头遭,表叔所说的似乎是关于风水方面的东西,奈何自己是完全弄不明白,又只能装模作样点头称是不敢打断。“不过说起来,这个地方的大毛病应该出在地皮本身,你说挖土机掘不下去,我估计是那底下不是有禁制就是有古墓一类的东西。”

  这东西赵厂长听得明白,忙追问怎么解决,表叔摘下老花眼镜,摇摇头,叹道:“这种东西我也只是看得明白,解决的办法可没有,再说,我老了,力不从心啊。”赵厂长听到这里一颗心凉透,表弟的脸上也很难看。“不过,有个人肯定能帮你!”谭老爷子这峰回路转的功夫还真让人的心情跌宕起伏。

  这个人就是刘鑫!

  谭老师初见刘鑫还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这孩子当时给他的印象很深刻,灵性!在那个大学还没有扩招的年代,大学生还是真材实料的,不像现在大街上一花盆砸下去,倒下三个起码有两个是大学生。而且刘鑫成绩优异又在竞赛经常获奖,是保送生,不用参加高考。在同学为了夏天的战斗拼搏时,他早早来到了这所美丽的学校。很多大学在宣传自己的时候总说环境优美,是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那么真正去过很多大学的人都可以告诉你,XX大学可以把这个之一去掉,而且在世界上,都有竞争这最美丽校园的资格。她由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先生考察选址,饱学硕儒王世杰先生担任第一任校长,是中国最早的五所国立大学。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凝重古朴的建筑之美浑然天成,山水之灵秀,造就了无数才子名人。30年代,曾在文学院任教多年的学者苏雪林就说过,她的那些关于《红楼梦》的骇世惊俗的高论,都得益于珞珈山:没有山风呼啸,何来清逸高论?

  人的成长,环境的作用影响非常大,否则哪来人杰地灵之说。在这样的学校遇到这样的学生,谭老师很是欣喜。刘鑫来到学校就到谭老师的课上蹭课旁听,XX大学的人文底蕴就是学术上的宽容自由,从来不会有人对蹭课的表示异议。不像现在北京和上海的某些工科学校,热门专业因为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太多,对本校学生照顾,开始上课前先把去旁听的外校学生清理下,人少的时候前面多少排只能坐自己学校的;人多的时候干脆全部赶到教室外面去。孔夫子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而在当今社会,大学竟然用这样的手段来区分学生种类,真应了那句长叹:“问天意何日重斯文?”

  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谭宇谦可能还不很全面,他的学问很驳杂,有些东西也很艰深。他最喜欢学生来听课,听他的课也最轻松,不光是正统学问,稗官野史旧朝秘闻时常穿插其中,因此他的课堂堂爆棚。他生性随和谦恭,没有丝毫架子,见学生挤得满满堂堂胳膊腿儿都没地方放,就让后面站桩听课的,都到前面,报纸一铺席地而坐,照他的话说,你趴着听也没关系,所以他的课,常常讲台边都有学生坐着。这也深合学校宽容自由之风尚。

  中国古代史和古代哲学是他的主讲课程,有时在课程中也会讲周易和东方玄学。刘鑫在听了个把月的课后,写了篇文章谈了自己关于易学和东方玄学的些许不同看法,令谭老师极为震惊:受文革影响,中国古文化日渐式微,而带有很浓重神秘色彩的东方玄学和易学更是被批判成唯心主义和迷信,大量典籍被毁。在这个大背景下,自己在历史和哲学课上讲这些是冒一定风险的,好在那些东西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当趣闻和传说来听。现在竟然有学生会写论文和自己讨论,最重要的是文章水平绝对不是普通爱好者能写出来的,怎能叫谭老师不为之震撼。赶忙把这个学生叫来,当时的刘鑫只有十六岁,老家黄山脚下的休宁,年幼聪慧异常,家里就谎报了岁数早早把他送去读书。而刘鑫对易学的认识也源自故乡的传统手工艺,休宁罗盘。

  休宁万安罗盘,又称罗经盘,是中国古代从事堪舆活动的主要工具,因其诞生、生产地为我省休宁县的万安镇而得名。它是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实用民俗工艺品,除用于航海和测量平面外,多为风水堪舆家作为占卜、择宅之用。早在1915年,“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就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珍品展柜中,珍藏着一只万安吴鲁衡罗经店生产的清代二十六层木质水罗经。在南京东南大学李仕澄教授长期开设的选修课《周易系列讲座》里,专门辟出一章,详加介绍万安老吴鲁衡罗经店的新制二十一层木质罗经盘。万安罗盘制作业始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中叶。但中国罗盘的制作史却可上推到宋朝或者更早些。因为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已经记载了四种罗盘的样式。而后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用以指示航海方向的,就是更早些出现的“沿海型中国罗盘”。倘若说“沿海型中国罗盘”是因为航海指向的需要而兴起的话,那么,徽州休宁的“万安罗盘”等“内地型中国罗盘”,则是因为辨方乘气、风水堪舆和宅基、墓道的测定等需要而兴起。民谚云:“生在苏州,死在柳州,葬在徽州”,这或许可作“万安罗盘诞休宁”的注脚。

  谭老师如获至宝,自己对东方文化的研究,特别是神秘学范围的研究原本以为就只能作茶余饭后的聊资,等几十年后也随自己尽没于黄土。刘鑫的出现,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传人,决定把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一老一少甚是投机,虽以师生相称,实则忘年交。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迫使谭先生离开了这座住了三十多年的城市,也使刘鑫还没正式入学,就离开了他心仪的美丽大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