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我们又搬家了,从洞庭湖边搬到了金鹗山下,是随妈妈单位搬过来的。这里曾是妈妈亲手开办的农场,这些房子还是她指挥修建的,现在改成了机关。以前,她在这里是场长,一把手,现在,到了机关她连股长都不是。这在她心里肯定是有反差的,当然她从来没说过。这年,父亲也从干校“解放”出来,安排到了医药公司,除了姐姐和大哥还在乡下,一家人也算团聚了。
小时候,还住在县政府时,我们就常到金鹗山来玩耍,那时这里还是远郊。传说金鹗山曾是古战场,山上还有吴三桂留下的青铜大炮,当然这些炮已经搬走,只剩几处传说中的遗址在那里。山顶有一个高大的木三角架,大概是岳阳的地表测量标志,那是岳阳城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可以俯瞰小城,岳阳楼、慈氏塔,洞庭湖、君山都尽收眼底。那时我们尚小,还没怀古之心,更没有观赏风景的雅兴。我们来这里玩耍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来挖白贡泥,再就是在山上采摘毛栗子。前面说过,白贡泥做的玩具手枪结实,是男孩书包里喜欢收藏的宝贝。毛栗子则是秋天里山上的野干果,比板栗小许多,味道却和板栗没什么差别。一到秋天,街上的小摊小贩就有毛栗子兜售,花一分钱能买一小竹筒,够我们吃上半天。可是,孩子们很少有零花钱,而毛栗子在那时真是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过去,金鹗山上的树木以次生林为主,毛栗树混杂其中满山都是,入秋后山上色彩斑斓,是我们采毛栗的好去处。山上那灌木丛里一丛丛毛栗树上挂满了褐色的刺球,有些已经裂开,露出棕色的毛栗。我们摘下这一束束刺球,用脚踩,用石砸,千方百计把果实剥出来,装进自己的小口袋。由于这刺球扎手,我们半天也采不了多少毛栗,甚至还不到一分钱所能买到的。但我们却乐此不疲,因为这采毛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玩耍,它带来的乐趣一分钱肯定买不到!有些事,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更值得体念。
搬到这里后,我上学还是很远,路上差不多要走一个小时。不过,有同学结伴而行,一路上嘻嘻哈哈,哼哼唱唱,也不觉得这路途有多么遥远。那年,电影院又开始上映一些外国电影,有朝鲜的《卖花姑娘》,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当年最红的电影,应当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那时的学生还真容易感动,学校组织我们看《卖花姑娘》时,电影院里真的是哭声一片。我也哭了,不过在看到地主端着药罐将滚开的药水倒向小卖花姑娘,她捂着眼睛哭叫着,“我的眼睛,我的眼睛”时,我想到了前年自己被人用石灰灼伤眼睛的事,总觉得和这场面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多瑙河之波》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但里面的爱情戏,如果放在当时的国产电影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之电影里的一些经典动作和对白,就成了男孩子们放学路上津津乐道的话题。听说,那年在岳阳石化放映这部电影,俱乐部里挤满了人,散场时拥挤不堪有人摔倒后,引发了踩踏事故,结果踩死了二、三名细伢子。可见那时引进外国爱情片会有多大的危害。
放了那些电影,里面的插曲一下子就成了流行歌曲。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青年在唱,还有些人喜欢用口哨来吹,吹出来也真的好听。特别是那首《游击队之歌》,更是风行一时,有了几个男孩在一起,开口就唱:“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里加入游击队,……”,弄得满街都是“游击队员”。那时,这些外国电影歌曲没有印刷的歌本,大多数歌曲都是在电影院里放映时有人记谱记词,尔后再传播开的。那年月还真有一批这样的能人,新电影一上映他们就在看电影时记谱记词,电影头天上映,里面的插曲第二天就传开了,传播速度比现在大片的盗版碟上市还快。不久,我们的手抄歌本上也会有了这些歌曲。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唱着,用口哨吹着这些插曲,俨然成了小青年、男子汉,走在街上好不神气。有时,我们还把一些歌词篡改。《卖花姑娘》被我们唱成了:“小小姑娘,清早起来,手提裤裆上茅房,来不及了,拉一裤裆,怎么回家见爹娘”。
这年,岳阳还拍过一次电影,可能是纪录片之类。八一电影制片厂来了个知名的大导演,听说他曾导演过故事片《兵临城下》。开拍的那几天,调来了上百艘大帆船参加演出,帆船在洞庭湖上时而鼓满风帆乘风远去,行进中不断变化队形,时而落下风帆泊在岸边,造成樯桅林立渔火点点的景象,场面很是气派壮观。当时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这些船只的调动,全由导演在岳阳楼上用旗语指挥。这电影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没有上映,但是,岳阳的一些摄影家却借机拍了很多风景照片,把岳阳楼与洞庭湖的风景拍得很有艺术品味,后来到处展出。
学校那时也很重视文艺宣传,一中的文艺宣传队在县城里似乎还小有名气。记得那年他们还排演了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片段,主演吴清华的是高年级一位大眼睛的漂亮女生,她的舞确实跳得好,可能还专门到地区文工团学过。《红色娘子军》在校文艺晚会上演出后,那位女生成了校园里的明星,全校学生都对她刮目相看。后来,小城里的摄影家们还让她做模特,在洞庭湖边拍了一组“海上”女民兵的照片,照片上她身着“渔家姑娘”的衣服,挂着武装带,右肩背一杆长步枪,右手紧绷着枪带,头戴一顶斗笠,站在湖边,背景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和云霞灿烂的天空,远处还有点点帆影。这纯粹是模仿当时流行的女民兵形象,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那种。不过,她有些瘦弱,虽没擦脂涂粉,但天生就有些粉脂气,明眸皓齿中少有英雄气概,与英雄似乎总有点挂不上。要是放在现代来拍古典美人,她当会是绝佳模特,只可惜她早生了30多年。但是,那些画面构图、用光都很讲究,确实拍得比较唯美,照片放得很大,黑白的,挂在学校的宣传窗里展览,让她实实在在风光了好久好久。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负责文艺宣传队的老师,演出的那几天,他忙得不亦乐乎,演出的成功让他很有成就感,他也跟着风光了几天。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他在学校的宣传墙上刮铲油漆,这说明他已经犯了什么错误,在这里接受惩罚。不过,他倒是有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气,还与路过的同学打招呼,说此刻做的事叫做“不破不立”。我们一打听,原来,他在晚上偷听“敌台”被公安抓住,现在交给学校处理。好在他出身好,本人平常表现也还可以,学校也就没有太追究,过了几天他还是回到了原岗位。不过这事,让我们对公安干警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佩服。大家传说,公安局有一套装置,可以探测出谁在收听敌台。可是,我们又总有点将信将疑,收听电台时,收音机只是在接受电波,并没有向外发射电波,公安局的装置又是怎样探测到的呢?其实,在那个年代收听“敌台”的大有人在,人就有这么一种天性,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是想试试,这里兼有冒险和好奇的因素。所谓“敌台”我也收听过,那是在晚上睡觉后,把收音机声音开到最小,藏在被子里听,往往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至于听到了什么内容,都不会有太深的印象。林彪事件后,我还收到过林彪集团的一个电台,这个电台似乎存在了一年多,后来就杳无声息。
文艺汇演一结束,学校就快放寒假了。这一年学校抓教学质量,老师们都尽职尽责,校园里倒是有了个短暂的读书氛围。到了期考同学们都会忙着复习一阵子,但远没有现在的中学生这样忙,读书考试好像就在轻轻松松中过去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