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不具有成为一个大师的资格,却硬要把自己摆在高高的神坛上
?凡是投机者,必定急功近利,张艺谋也一样
?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
?一个甩了糟糠之妻的人注定是和“纯情”无缘的,所以张艺谋想玩“纯情”绝对是死路一条
张艺谋:虚伪投机
在电影圈里,我和张艺谋算是同行。我没有他有名,但是,我比他活得踏实,因为我踏踏实实地拍片、认认真真地演戏,而他却一心投机,哗众取宠。
每当看到他摆出一副大师派头,在各种大型活动上指点江山、谈文论艺的模样,我就忍不住想笑。我看到的,是他内心里的虚弱、卑微、彷徨和不自信。他根本不具有成为一个大师的必要素养,却硬要把自己摆在高高的神坛上。
他今天的风光,完全是建立在炒作的基础上。只是他忘了,高处不胜寒,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张艺谋生逢其时,否则,以他有限的才华,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这个陕西黄土地上出生的农民,因为赶上了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幸运地进入了78班――如今,所谓的78班已经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名词。在78班出身的一帮导演和摄影里头,老谋子年纪最大,心计最深,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他能凭他并不出色的才华成为第五代导演中最有“国际声望”者的原因所在。
从摄影到演员到导演,张艺谋这三级跳总共只花了五年时间。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他定下了一条通往捷径的策略――走国际路线。1984年,他担任电影《黄土地》的摄影――这正是他的拿手好戏,结果第二年他以此片拿下了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还有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的优秀制片技术奖。当时中国的电影人还鲜有走出国门的,而世界也正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乘着这趟顺风车,张艺谋成功地吸引了国际电影圈的目光。
由于当时中国的相对落后和信息闭塞,人们对国外的电影节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和向往,并因此对张艺谋多了几分盲目尊崇。
凡是投机者,必定急功近利,张艺谋也一样。1987年,从学校毕业不过五年、才摄制过一部影片的他,又转行做起了演员。这回乘着《黄土地》“为国争光”的余威,张艺谋不仅从日本捧回了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同时还当上了“双料影帝”――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和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当时的中国电影界真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张艺谋看来,有了奖项就有了吓唬人的本钱,他才不管自己手中的奖项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1987年,张艺谋迫不及待地做起了导演――在他心目中,做摄影或演员根本就比不上做导演那么威风。这一年他导演了电影《红高粱》,凭着这部戏既能讨好老外、又能献媚国人的“中国特色”,他果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大丰收――金鸡奖和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故事片金熊奖,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故事片真实新颖奖,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当成了导演之后,张艺谋终于第一次在领奖台上成为主角。
《红高粱》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算是最不丑化中国的一部。相反,它还颂扬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它获得了国内的金鸡奖和百花奖。可精明的张艺谋很快就意识到,光靠赞美中国人,是无法长久吸引国外电影人的目光的。于是,在此后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他选择在人性中固有的阴暗面外套上中国传统的外衣,藉此博取外国评委别有用心的青睐,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果然让他在国际领奖台上颇有斩获,春风得意。
先求名,再取利。张艺谋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清楚。于是当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影市场化开始起步的时候,张艺谋抱着自己处心积虑得到的一堆奖项回来了。
1998年,张艺谋导演《一个都不能少》。这回针对的是国内观众,他走的是最讨巧的煽情路线。虽然拼了老命想让人感动,但张艺谋浅薄的文化底蕴,根本无法领略“感动”两字的真谛,这决定了他最终只能达到“硬胳肢”观众的效果。
1999年,张艺谋勾搭上了章子怡,并导演了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这两个最不纯真的人却一心想弄出一部“纯真”的电影来,其结果自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在当时拥有全国最多电影观众的上海,《我的父亲母亲》收入仅50万元,比之前的《一个都不能少》还少了整整一半,章子怡看似煽情其实矫情的表演,如同一只绿头苍蝇一样,倒尽了观众的胃口。
2000年,张艺谋继续坚持制作他的“都市神话”。为了让电影《幸福时光》彻底消除之前几部电影票房不利的阴影,黔驴技穷之下,他开始了漫无边际的炒作――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所谓的“幸福女孩”。媒体报道连篇累牍,网络聚焦没完没了。可即使这样,“幸福女孩”还是没能给张艺谋带来幸福,他依然没能挽回自己的颓势。
其实从《一个都不能少》开始,张艺谋就已经江郎才尽了。只是国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所谓“权威”的盲从心理,看张艺谋之前拿过那么多项奖,这样的话没人敢说出口。只有王朔敢说真话――在一篇名为《无知怎么了?》的文章里,他很直接地说:“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他还特别指出,《我的父亲母亲》“极度虚假,假装单纯”。如今看来,我很佩服王朔当时的见解和胆量。只可惜,中国13亿人,却只有一个王朔。
精明的张艺谋未必不明白,自己已经走在了一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一个甩了糟糠之妻的人注定是和“纯情”无缘的,所以张艺谋想玩“纯情”绝对是死路一条,而完全走国内路线也使得他辛苦打造的“国际大导演”招牌日益黯淡。他必须另辟奚径。
缺乏想象力的张艺谋最终在李安身上得到了启发。李安在2001年凭《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做梦都想着奥斯卡的张艺谋亦步亦趋,东施效颦,在第二年推出《英雄》。不过他打错了如意算盘――《英雄》根本就没能入得了奥斯卡评委的法眼,尽管张艺谋在这部片子里用上了比李安的《卧虎藏龙》还要悬乎得多的武打和特技。没错,老外是喜欢中国武术,但即使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怎么了解,他们也看得出来《英雄》中所谓的“侠义精神”,与《卧虎藏龙》相去何止万里。也只有张艺谋这种看似颇具小聪明、实则缺乏大智慧的人,才会在全世界都警惕法西斯卷土重来的关键时刻,却拍出一部宣扬专制的片子来,给中国电影人丢脸。换句话说,张艺谋根本就是没文化,没脑子!
2003年,张艺谋继续拍摄他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因为《英雄》遭受了铺天盖地的批评,表面上对自己一向很自信的张艺谋慌乱之下,进一步露出投机的狐狸尾巴。在《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彻底抛弃了一切有可能引起争论的意识形态,讲述一个所谓关于“背叛与爱情”的故事。他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感人的、唯美的爱情故事,结果在他并不唯美的内心世界作用下,《十面埋伏》被拍成了一个蹩脚的三角恋故事。这一次,连最后知后觉的观众也开始明白:张艺谋是真的黔驴技穷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