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王楠楠回到了老家:下柳公社暗摇头村。这半年来,在学校里的王楠楠日子清苦而充实,而回到家的王楠楠,却一下子闲散了下来。
节一天天逼近,年味渐渐浓起来。家家户户割肉、买菜、蒸馒头、赶集、包粽子。母亲一进腊月,就开始摊煎饼。母亲说,过年前后,就没有功夫来摊煎饼,所以必须提前准备好。家里人口多,吃得也多。他们这里的风俗,过完年后就要走亲访友,一直走到正月初十左右。不过正月十五,是过不完年的。像王楠楠这样的大家庭,亲戚更多。每逢过年,王楠楠的母亲比别人家更忙,也更高兴。因为在这时候,在外读书的儿子、在外工作的丈夫、在外工作的儿子们,都到家里来了,用别人的话说,是“人马团聚”了。王楠楠还是早早起。吃罢早饭,除了零零星星干一些农活,就扛上镢头,到山上去刨一些零零碎碎的树根、荆棘根、拾一些树干,有时带上耙子耧一些树叶、枯草等等,带回家来放在棚子里,不几天的功夫,棚子里就堆得满满的,母亲特别高兴。当然,这些活儿,做得更多。
大哥王廷杰最先回来。大哥现在县城农机公司上班,是接替父亲的。嫂子和小侄子在家里生活。小侄子那时已经一周岁多了,长得很漂亮,很聪明,很可爱。不上坡的时候,王楠楠就抱着他玩。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日,父亲和二哥王廷会都先后回来了,一家人是真正团圆了。父亲自从退休后,又在临镇的供销公司做了一点事,平日很忙,也难得回家。那时候物质文化生活虽然还都不富裕、丰盛,但是比起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们的基本生活已经完全有了保障,不象原来那样缺吃少穿,所以过年的意识已经开始淡薄。但是,王楠楠家不同。能够全家团圆,平日也是很大的奢望。过年,全家团聚在一起,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与王楠楠一样,徐翠玲过年时的兴奋之处,也是在于父亲能够回来。父亲一回来,家里的笑声就更多了。虽然父亲话语平日不多,父亲很和气,很疼爱自己的儿,徐翠玲经常与父亲开个玩笑。父亲就那么黑黑笑两声,一点也不责怪自己的儿。一家四口人,忙忙碌碌。年后,父亲又要走了,家里又只有母亲和弟弟,当然还有徐翠玲,他们也抓紧这仅有的五天时间,来痛痛快快享受天伦之乐。
杜明就不一样了。杜明的父亲原来是公社教育组长,撤销公社建立乡政府后,成了副乡长。杜欣欣,正读大学。现在也放假了。杜欣欣长得有点胖,但是脸盘不难看,也说不是漂亮。干部子弟,当然自觉高人一等。他的那些同学们放假都要在家里干着干那,他就无事可干。他的脑子里老是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哪位同学长得漂亮,上街买什么东西,怎样玩得开心等等。当然,他必定会想到徐翠玲。他觉得,放了寒假对他来说正好是一个机会。王楠楠不在身边,就没有人与他竞争,他就可以放手干。他想趁寒假期间,一定要把徐翠玲抓到手,最起码也要让她向自己靠拢。他是干部子,那个王楠楠是什么东西?他觉得自己如果还不如一个王楠楠的话,岂不白白失了自己的身份,玷污了老爹的英明?
杜明就这么盘算着。杜明的家就在镇政府的西边,与徐翠玲的家相隔不到三十米。他觉得很纳闷:自己早干什么去了?眼看着这么漂亮的孩在自己身边成长生活,一直都视而不见?等到快成了别人的盘中菜时,才忽然发觉?他觉得这事也不难办:别忘了他是干部子弟!虽然他是外来户。再说,他与徐翠玲又是同学,两家又隔得这么近,不过就是的多想点法子,让那小姑娘慢慢回心转意。他想,孩与孩的心是相同的,何不请教请教。有一天,他就问杜欣欣,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孩的心?杜欣欣听了大吃一惊,很快就明白了弟弟的意思,笑道:“怎么,我的傻弟弟谁了?”杜明不笑,他说:“,我是真心的,请您告诉我。”杜欣欣说,那要看一个什么样的孩了。比如爱慕虚荣的,可以送她东西;比较实际的,可以多帮助她干点什么;不熟悉的,可以创造机会多接触等等。他又问:“那要是同学呢?”“同学嘛,”杜欣欣说,“那是一般比较熟悉的,不知她平时喜欢什么?”杜明老实的回答:“她平时不喜欢什么,就是喜欢做家务,学习。他不喜欢我。”杜欣欣笑道:“这么说,我的傻弟弟真人了?谁?要不要帮忙?”杜明苦笑道:“,你就别闹了,咱喜欢人家,人家还不喜欢咱呢。”“那就多创造机会接触接触,多帮她做点什么。”
接触?怎么接触,人家又不喜欢自己。做点什么?做家务?不可能!人家的家务事还用咱呀,再说,自己家的事情还懒得做呢。对,还是想办法多接触!
他这么想,就这么做。腊月二十八那天,他就到徐翠玲家借书去了。徐翠玲一开门,看到是他,大大的吃了一惊,张开的嘴唇半天合不拢。她脸上的表情急速地变化着,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是让他进门呢,还是……?她就那么傻愣着。这时,父亲说:“玲子,谁呀?”徐翠玲说道:“澳,是我的一位同学。”“那还不让人家快进来。”父亲又说。徐翠玲只好打开门,说了一句:“请进吧。”杜明一进门,就开始“叔长”“叔短”的,问个不休。徐翠玲尴尬的坐在一边,不吭声。杜明说:“我是来向徐翠玲借书看的。”“好啊,好啊,”徐景松说,“玲子,什么书,借给人家。”徐翠岭站起身,满脸不高兴得去找书。很快,她拿着那本英语辅导书过来,板着脸说:“是这本吗?拿去吧。”杜明装出一幅高兴的神情,笑道:“就是它。我能看多长时间?”按照他的想法,徐翠玲不会让他看很长时间,两天?三天?到期他就会来还,然后过上几天再来借,再还。这样接触不久多了吗?哪知徐翠玲说了一句:“如果你愿意看,就送给你,不用还了。”他的笑容一下子停滞在脸上,一时不知怎么说好,过了一会,他的脸上又挤出一点笑容:“那怎么行?要不初一我来还,顺便给大叔大婶拜个年。”徐景松说:“用不着,用不着,看多长时间都行。”徐景松没敢说送给他,心疼。这本书是他的大侄子徐守军给玲子买的。大侄子现正在职大读书。戏没法再唱下去,杜明只好告辞。徐景松客气的说以后再来玩啊,站了起来,送出门去,徐翠玲在门口站了一站,就转身把门关上了。
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过了腊月二十八,就不能上山干活了,王楠楠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看小侄子。二十九,大哥在家里洗猪头、洗肉,母亲和、大嫂洗菜,蒸馒头。在左邻右舍中,每年他家买的肉是最多的,因为他家的条件最好;近三四年来,洗猪头洗肉的活都是大哥干,似乎成了不成文规定。二哥忙着写对联。不一会,对联就摆满了一地。王楠楠抱着小侄子,在一边看着,有时候就读给小侄子听。嫂子笑道:“他能听懂什么?”嫂子也是读过高中的人。二哥每写玩一副,就自我夸奖一番,总是取笑他。
正月初一大拜年。王楠楠很早就出门了。
徐翠玲本不想出去拜年,可是她吃罢早饭,也早早出去了。中午知道吃午饭的时候,她才回来。她一回到家,父亲就对她说:“你哪位同学把书送回来了,过几天他再来借。”徐翠玲刚长长舒了一口气,又听说过几天还来借,又皱紧了眉头。
到了初四,本来母亲安排王楠楠到大家去走亲戚,他们那里的风俗就是先大后小。可是王楠楠执意要到二家去,他觉得,在那里有可能碰见一个人,是否一定碰见他也不敢确定。母亲骂了他几句,只好同意。到了二家,王楠楠放下东西,就对二说要出去玩一会儿,然后抱着小外甥就出门了。王楠楠走到了村西,向西张望,蜿蜒的小路上,有许多人东来西往,有步行的,也有骑自行车的。看不清他们的身影。王楠楠领着小外甥,在路边玩耍,一边不停地向西张望。过了好一会儿,他觉得再不回的家里就不行的时候,有个熟悉的身影终于慢慢进入了他的视线,他努力的睁大眼睛往西看,没错,就是她。他的那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被另一种兴奋所代替。徐翠玲正骑着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慢慢走来,在她还没有注意到在她面前不远的那个人时,那个人已经快步向他走来了。喜悦一下子袭上她的心头,她没想到王楠楠会来迎她,她的心狂跳了起来。徐翠玲推着自行车,王楠楠抱着小外甥,向村里走去。村里人用各种目光看着他们。对于王楠楠,有的人是认识的,因为他经常到二家里来。徐翠玲,他们是不认识的。
下午,徐翠玲本不想早走,可是路程又那么远,自己一个孩子走晚了不方便,只好早走;王楠楠本想去送她,却又有些不好意思。正好二说,去送你的同学。这下正中下怀,王楠楠就对二说,,这样我就不回来了,从西边直接回家去。二说,行。于是王楠楠推着自行车,徐翠玲在后边跟着,从村子里向西走去。他们想慢点走,又怕天很快黑下来;快点走,又不情愿。他们在路上磨磨唧唧,一会儿走,一会儿停。一边走,一边说着话。两人谈了作业,谈了老师,谈了同学,谈了过年的情况,最后,徐翠玲谈起了杜明借书的事。王楠楠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路上人来人往,可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毕竟不是在自己的村庄,认识的人很少。到了岔路口,不得不分手。王楠楠祝福徐翠玲慢点骑车,注意安全;徐翠玲问王楠楠什么时候去学校,王楠楠说:“十二开学,十一日下午去。想早一天去,王玉远不可能同意。”徐翠玲点点头。王楠楠说:“快走吧,要不天黑了,家里人不放心,我也不放心。”徐翠玲只好骑上自行车,一步三回头地走了。王楠楠站在那里,一直看到徐翠玲的身影完全消失了,才茫然若失地走回去。
初六那天中午,徐翠玲在街上碰见了杜明。她刚一看见他,转身就躲开了;可是他已经看见她了,他很快走过来,只能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街口。他骂了一声:“他妈的!”然后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初八,他就和、母亲,回了他的老家去了。徐翠玲却不知道,三天一直躲着没有出门。十二日就开学了。毕业班开学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