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于主席离陕与宋主席临陕


本站公告

    《白鹿原》在记述陕西大革命运动面临反革命镇压的严峻形势时,有这样一段旁白: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组建的国民党省党部宣布解散,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组成的省农民协会也被勒令解散停止一切活动;国民党主持陕政的省府于主席被调回国民党中央,一位姓宋的主席临陕接替。……国民党里的铁腕早已等不得冯将军发表公开声明而动手清党了。”

  小说在这段记述中提到了三个人物:后面提到的“冯将军”显然是冯玉祥,但前面提到的于主席和宋主席又是谁呢?只要回顾一下这时期的陕西历史情况便会发现,原来所谓于主席、宋主席,就是先后在陕主政的国民党元老、左派爱国人士于佑任和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宋哲元。

  于佑任:名伯循,字佑任,1879年生,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人。于七岁入塾,后陆续于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深造。1898年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有“西北奇才”之称。于年轻时即具有革命思想,1904年被清廷以“逆竖倡言革命”革去举人,并严令通缉,于遂易名逃往上海,创办公学。

  1906年,于佑任赴日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被孙授以长江大都督之职。1907年后,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明白宣布“是为民请命者也”,故两遭查封,两次被捕,出狱后又于上海办“民立报”,继续鼓吹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于佑任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

  1918年,于佑任回陕西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讨伐北洋军阀在陕代理人陈树藩。1922年筹创上海大学并任校长,聘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肖楚女等共产党进步人士任教。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6年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7月赴莫斯科敦请冯玉祥回国北伐,任国民联军副总司令。西安解围后任国民党检察院院长。1949年国共和谈时欲赴北平而终未遂愿,去了台湾。1964年10月于台北病逝。

  于佑任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也是国民党著名左派爱国人士。在台湾时终日思归大陆,临终此愿未遂,死不瞑目。留诗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于佑任一生喜蓄长须,有“美髯公”之号。《白鹿原》中也有几次以小说人物之口称其为“于胡子”,表明了人们对于佑任的亲切和爱戴。这种感情对陕西乡党来说似乎尤为明显。秦人不能忘记:1926年刘镇华率10万镇嵩军祸害陕西,就在陕西嗷嗷代救之时,正是于佑任迢迢万里,辗转数月,从苏联请冯玉祥回国,解救陕西民众于水火。刘镇华兵败出陕,于佑任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总司令,主持陕政。期间积极推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集纳著名共产党员刘伯坚、魏野畴、史可轩、邓小平及大批左派进步人士,在省国民政府、省党部、省农协及各主要部门及团体中任要职。各种革命报刊,文化团体,及工会、农会、妇联、青联、学联等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推动了陕西地区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蓬蓬勃勃的开展,有力荡涤着阻碍社会进步的污泥浊水。当时的陕西革命形势在全国受到关注。

  于佑任对陕西民众革命运动的支持是明确的、坚定的。于在省农协代表大会上曾讲“我愿做一个小牛,拉回许多快枪小炮,发给我们的农友,打倒苦害我们的军阀,铲除鱼肉我们的土豪劣绅,收回农友们的一切权力……”。还亲自为大会题词:“农民要想解除自己的痛苦,只有站在农协会的旗帜之下努力奋斗!”于佑任还在由共产党员张含辉、刘伯坚、史可轩等人主持的农协会上号召:“以后要多给农民发些长枪大炮,你们把那些土豪劣绅、地痞、流氓给我狠狠地打。”《白鹿原》中曾多次引用了于佑任一句话:“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其实这句话正是于佑任支持各地革命行动中最常说的一句话。

  可是,就在于佑任热情支持陕西农民革命运动的时候,冯玉祥的反共反革命思想及冯、蒋、汪合流已逐渐形成。1927年6月10日,于佑任赴豫参加了冯、汪会谈的“郑州会议”,汪精卫为拉冯的势力,任冯为陕、甘、豫三省党务主席,分别以于佑任、刘郁芬、冯玉祥为三省政府主席。但是由于冯对陕西革命和中共态度的转变,于佑任没有回陕任职,留在了还未公开反共的国民党左派武汉政府。7月3日,尚未解散的国共合作陕西省党部执委会电请于佑任回陕主政,电文曰:“陕西主政非公莫及,从速返回以奠大局”。此时蒋、冯合流的“徐州会议”已经开过,冯玉祥追蒋反共已经公开,陕西清党限共已有行动,于佑任决计不再回陕。7月10日,冯玉祥指示其在陕亲信石敬亭组织清党,接着便指令石任陕西省政府主席。7月15日,冯玉祥、汪精卫同时公开发表反共反革命声明,改组后的陕西省政府,省党部的共产党员全部“清除”,在陕的共产党员有的被遣送出境,有的被捕,有的被杀。中共陕西省委及各级党组织几乎全被破坏。1927年12月,冯玉祥调石敬亭离陕,委任宋哲元为陕西省政府主席。这便是小说中所说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组建的国民党省党部、省农协被解散,主持陕政的于主席被调回国民党中央,一位姓宋的主席临陕接管”的史实经过。从上面已经知道,宋哲元事实上是接替石敬亭任陕西省主席的,但因为石敬亭任陕西省主席只是一个短时过渡,多被人们忽略。也许《白鹿原》是有意这样处理的,使于、宋两位在陕较有影响的人物直接交替,使故事的思想内容更为突出。

  宋哲元:一生从戎,其前期大部分时间在冯玉祥部下。1921年冯玉祥在直系任混成旅旅长时,宋即为冯部连长。此后随着冯军的壮大升任为团长、旅长、师长、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省长等,是冯玉祥部最得力的将领之一。1929年宋哲元曾代冯行反蒋声明。冯玉祥反蒋失败后,宋哲元接受蒋的改编,先后任二十九军军长兼察哈尔省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绥靖主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是颇受蒋介石重用的杂牌军将领之一。

  宋哲元在陕两年间,正是国民党反共反革命最残酷的时期。宋哲元成立了“铲共团,”四处诱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杀害了许多革命同志,中共党员王维安等九人被宋哲元一次活埋于西安北关。宋哲元在镇压渭北陕军时,率部攻陷凤翔,为泄守军顽抗之愤,将5000名被俘士兵全部活活砍杀,推入井中,其残忍全陕震动。中共陕西省委发动的“渭华起义”,也是在宋哲元血腥镇压之下惨遭失败的。但宋哲元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还表现了民族气节,特别在喜峰口战斗中率二十九军给日寇以重大打击。1937年芦沟桥事变时,二十九军对日寇进行了英勇的自卫反击,赢得了全国人民赞誉。但宋哲元接着又秉承蒋介石旨意,在天津和日寇签订了“向日寇道歉,撤退二十九军,日、蒋共同防共”等条件的卖国投降条约,为国民所不齿。1939年,宋哲元因肝病去世。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