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上元节,在皇宫赐宴中,庆元帝与凤后一同接受百官朝拜。
一向传得沸沸扬扬的韩慧卿封=
在大华清流中,不少大臣在关注安公主姜聘的亲事。姜聘已经十六,还没有公主正君。正是到了婚娶的年纪。
按照礼法,她是大华唯一地嫡公主,当之无二的继承人。虽说她有眼疾。不能登上龙椅,但是要是早日生下皇嫡孙,那情况就不同了。皇嫡孙比其他公主更有资格登上储位。
三公主这几年的高调,加上韩慧卿不合时机地入住椒房,使得不少人对以庶凌嫡之事产生戒
世家们安逸了多年,没有人希望大华发生剧烈的变局。使得形势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四大侯府分兵权,制约皇权,也是世家自保的手段罢了。
庆元帝不知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兴致颇高的模样,赐完章春卿美酒后,又遍赐文武百官。同贺添女之喜。
关于大年初一凌晨地动之事。不会有人扫兴想要提起。虽说有百姓伤亡,但是在这些权贵眼中。不过是数目字罢了。席间一片其乐融融,好像太平盛世一般。
武将那边,言谈则相对粗鄙。虽说御前不至于高声喧哗,但是仍是热闹许多。
皇家的添女之喜与她们关系不大,北蒙再次遣使求婚之事,却她们最为关注的。
对于两国和亲,她们这些武人,都是不赞同,宁愿真刀真枪到阵前拼杀,也不愿意弄上这层遮羞布,使得前线的军人束手束脚,北燕占便宜,得以休养生息。
那样地话,这几十年为了保家卫国,死在疆场上的英烈如何瞑目?
同样是北蒙遣使求婚,文官们这边也是关注,但是关注的却是这“和亲之子”的人选问题。
如今,大华后宫没有出嫁的皇子只有敏卿所出的五皇子。不过五皇子还是稚龄,才七岁,如何能和亲远嫁?
到底是遴选世家子,还是宗室子,如今还没有章程。谁家的儿子愿意远嫁?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虽然在庆元帝最初提及此事时,问道的各家都寻了各自谦词婉拒,但是在她们心里,真是这样想的么?
毕竟嫁到北蒙不是为君,而是为皇太孙女正君,未来的北蒙凤后。
其中虽说有利有弊,但是也算是多了一条退路。毕竟大华如今公主夺嫡,京城局势不稳,谁也不能担保不被牵连进去。
庆元帝坐在高高地宝座上,俯瞰文武百官的众生相,面上虽是温煦,但心里却是冷笑不已。不管是对宗室子,还是世家子,庆元帝都心怀戒心。毕竟嫁到北蒙不是为后宫君卿,而是为皇太孙女正君,未来的北蒙凤后。
北蒙民风彪悍,兵力在大华之上,要是和亲地世家与宗室,同北蒙里外交通,那大华天下危矣。
若是没有孔家请婚之事,庆元帝原是有几分倾向于三皇子姜瑞炎和亲。凤后与梁家不和,凤后与三皇子的胞妹安公主在京城,这两点也算是保证,使得三皇子不会生出外心。
但是,那样的话,三皇子往后在北蒙高居后位,要是联合凤后与安公主,也能干预大华储位废立,那是庆元帝不能容忍的。
因此,她才顺水推舟,将姜瑞炎赐婚文宣公府。
庆元帝想起文宣公府,不由得茅塞顿开。是了,文宣公府门第高贵,孔家子的尊贵不亚于皇族宗子。要是孔家男儿,入北蒙为皇太孙君,那也是身份匹配。
文宣公府,不同于其他侯府,名声显赫,但是手中并没有兵权。虽然门生故旧满天下,但是却都是文官,没有武职。
想到这些,庆元帝不禁转过头,看了看坐在自己左首的贤贵君孔惜言。是了,文宣公府是圣人府邸,最重教化,其中出来地男儿都是贤良淑德,再也没有比他们更懂得礼数规矩的。
贤贵君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察觉出有人在注视自己,便慢慢抬头,刚好对上庆元帝满是笑意的眼睛。
贤贵君忙垂下眼睑,微微俯身行礼。
庆元帝脸上笑意更盛,往厅下众人环视,没有见到孔织与孔竹两人,才想起她们在府里守孝。
孔府的家宴在这里举行,因孝期禁宴饮,随意只是置办了两桌好菜,大家吃了。
用了晚饭,孔织同孔竹两个来到前院书房。明日就是十六,各个衙门都要开印,文宣公府往吏部进的人事折子也要上了。
掌管乐学、乐舞生、乐器及舞具的司乐厅的老主事颜黎不变,掌管地租银粮地管勾厅地主事提了路蒙,掌故奴户的百户厅地提了周珊,掌管御赐书籍与礼仪典章的典籍厅提了孔纺,掌管文书、档案的掌书厅提了孔宛,签押公文的知印厅暂时空缺。
除了六厅主事外,这边还报备了不少七品、八品执事散官,如孔纺、孔纪、孔、孔绽、孔绚、孔寄、孔宋、孔宠、孔容等,郭氏的姐姐郭蝶也在其中。
对于年前入文宣公府的名士燕莱,不在名单之列。因孔织是以师礼奉之,这样定了属官名分反而轻慢。
求粉红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