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回 范仲淹吟诗酬故友 白鹿洞…


本站公告

    范仲淹微微一笑道:

    “写诗乃为抒发胸臆,只要情意真切,何必管他许多?

    之前老哥也做过一首,今日不妨吟与贤弟助助雅兴。”言罢,手捻微须吟道:

    五老闲游依舳舻(zhúlú),

    碧梯云径好和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

    雨过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

    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

    一听升沉造化炉。

    洛怀川闻言,忍不住击掌赞叹道:

    “老哥诗中有景,景中有言,言中有理,确乃佳作呀。”

    范仲淹被他夸得连连摆手:

    “贤弟,再夸老哥,老哥可要无地自容了。走,去南麓的白鹿洞看看。那里有座书院,颇有渊缘。”

    言罢,迈开大步走在前面,为洛怀川引路。待行至一处洞穴前又道:

    “说起书院之创始人,大抵可以追溯至南唐李渤处。

    据说其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一带读书,身边常有一只白鹿出入相随,故被世人称作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时,触景生情,便将此地修葺一新。不但增设轩榭楼台,还修了宅舍、书院。

    并广植奇花、瑶草、佳木,疏引山泉之水浇灌。

    由于此地峰峦回合,形似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书院。’

    太宗重视书院教育,曾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驿马驮送《九经》与此珍藏。

    真宗赵恒咸平五年(1002),亦下诏塑孔圣及诸贤像于书院。只可惜年深日久,往昔风光早已不再。”

    洛怀川置身洞里,但觉凉风习习,清幽雅致,脑海中不禁闪出南宋大家朱熹与陆九渊在此讲学之胜举来。

    遂随口讲出了陆九渊当日的一段话来:

    “今人只读书便是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顶至踵,无非为利耳。”

    范仲淹闻言,大为惊诧,上下打量着洛怀川好半天,方才言道:

    “想不到贤弟年纪轻轻,竟然见地非凡,超越常人,实令老哥汗颜呐。”

    洛怀川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猛地回过神来,呵呵一笑道:

    “老哥谬赞了,小弟愧不敢当。你我还是接着赏花玩景好了。”

    二人就这样一路玩景,一路吟诗论道,忽觉天上飘起雨丝来。

    眼前仙气缥缈,云雾蒸腾,诸峰皆被笼罩其间,忽隐忽现。

    范仲淹指着远处道:“快看,这便是雨自下而上之奇观了。”

    洛怀川展目一望,果然见一串串晶莹的水滴随着风力向上飘去,不由问道:

    “此情此景若非亲眼所见,怕是真不敢相信。不知这其中可是有何缘故么?”

    “庐山南依鄱阳湖,北依长江水,周遭水汽在阳光照射下,与升腾中凝成水滴。

    当峡谷中上吹之风力比水滴下降之力大时,水滴便随风而上了。

    这时,仆从凑到近前问道:

    “大人,您这都游了小半日,想必腹中饥饿。看此地景致不错,何不于亭中小酌一番?”

    范仲淹揉揉干瘪的肚子,哈哈大笑道:

    “被你这一说,还真饿了。快,将贤弟带来的吃食摆好,本大人可要好好地畅饮一番喽。”

    言罢,热情地招呼洛怀川与亭中就座。

    二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席间,范仲淹感慨万千问道:

    “还记得那次你与柳七来苏州之时,我三人也是这般开怀畅饮。时隔三年,也不知其现状如何了?”

    洛怀川饮尽杯中酒道:

    “姑父到了睦州后,深得知州吕蔚赏识。其也曾极力向朝廷举荐于他,不料却因吕夷简一句‘未有善状’而受阻。

    前些日子姑姑与家书中言道,如今姑父已调任余杭县令。

    因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也算遂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心愿了。”

    “唉,怕是也因其曾与我过从甚密,而遭吕相记恨吧。

    犹记得那时你曾言,有朝一日老哥我会回到京师,但不知应在何时?”

    洛怀川伸出三个指头道:

    “不出三年,老哥便可施展抱负,报效朝廷。彼时那个吕相再也不会成为你的阻碍了。”

    范仲淹闻听此言,不由心下大悦,二人推杯换盏,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直至饮到尽兴,方才依依惜别。

    由于洛怀川心中有事,与范仲淹分别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奔衮州去见孔道辅。

    谁知衙门里的差役却言其去寻访孟子后裔了,许是得个把时辰方能返回。

    洛怀川闻听孟子,顿时来了兴致,遂问道:

    “我乃你家大人故友,路过此地,特来探望。

    适才你说的孟子后人是如何一回事?左也是等着,不如与我讲讲如何?”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