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马世耀“光复”潼关城


本站公告

    潼关城督师府衙外的大门口,熊元霸背着双手,正饶有兴致的看着贴在墙上的“系统版本更新1.01”公告,却不知道他的这番举动都落在了两个人的眼里。



    这俩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潼关城守将巫山伯马世耀和他的谋士牛道士。若说潼关城战役之后,城内最为劳心劳力,苦不堪言的就属这两个人了。



    大战一过,玩家们忙着满世界的捡垃圾,马世耀却盯上了更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



    马世耀也搞不懂,为啥这帮大侠们宁愿去捡地上的残刀断剑,却也不愿去捕捉战场上走失的这些战马。



    即便是不想用马匹来打仗,弄回去拉车架辕,干点农活也是好的啊。



    中原自古缺马,如今乱世之中这战马更是金贵,无论是大明、大顺又或者是建虏,对这战马的需求都已经达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一匹内地的军马都能卖上二十几两银子,若是大粮细料喂养出来的边马,甚至价格还要翻上一番。这哪里是战马,分明就是奔跑的银子啊。



    不过这样也好,在战场上双方各取所需。你捡你的刀枪,我抢我的军马,倒算是和睦相处。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马世耀派人一统计,自己竟然足足抢回了近万匹的战马。



    这些战马一部分是清军骑兵被打死打伤,跑散了的战马,而更多的却是这些大侠们随行来的战马,也不知道为什么都丢弃在战场上了。



    清军这边的战马良莠不齐,品种也驳杂不一,蒙古马、边马、和内地的军马都有一些。屁股后面无一例外的都烙着清军的马印。



    而大侠这边的战马却是清一水的西域高头大马,看牙口每一头都是七八岁的青壮马匹,屁股后面的皮毛也均都完整无缺,并没有什么主人的烙印。



    要知道这马屁股上一旦烙了马印,私人之间就不太好买卖了,价钱难免就要低上几分。如果烙的是军印,这价格就会更低。普通百姓不敢收,即便是地方豪强,也不愿收这些有主的军马,怕日后惹来无妄之灾。



    如今这些没有烙印的马匹,即便自己不愿意扩充骑兵队伍,放到市集上,也会卖上一笔巨款。



    马世耀深知这些战马的珍贵,也不敢把这些马匹拉回城里,而是放养在潼关城南的禁沟一带,派出人手,日夜看管照顾。



    他开始时还担心粮秣草料不够,打算和城内的大侠商量着买一些,谁料想城内的这几个草料场和粮仓,大侠们根本就不屑一顾。



    除了武备库和银库被大侠们砸开,抢掠一空外。这些草料场和粮库都大敞四开,根本无人把守。无论是附近的居民还是城外的百姓,这些干草豆料任取任拿,也没有大侠出来阻拦。



    马世耀提心吊胆,连夜派出一千多精明的老兵,假扮成附近农户百姓的模样,趁着月黑风高,偷运了几百车的草料出城。足足忙活了一个晚上。



    结果据手下的老兵说,潼关城的大侠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草料,有两次他们运送草料的大车甚至在胡同里就跟这些大侠们走了脸对脸。



    有的大侠转身避过,有的性急的甚至如杂耍一般,几个跟头从运送草料的马车上空翻了过去,身姿潇洒飘逸,带得大车上的草梗漫天乱飞,还引来了旁边几个看热闹的百姓一阵阵叫好之声。



    还有一些可能是哨探一类的大侠。专门蹲在百姓房顶的烟筒,或者树枝的顶端进行潜伏瞭望。有草料大车经过的时候,可能是起了玩耍之心。纷纷张开双臂一跃而下,空翻着就往大车的草料堆上跳。



    有跳得准的大侠,身子砸在了大车的草料中间,弄得杂草飞舞,马鸣乱嘶。和一阵阵赶车人的低声斥骂。



    可大部分的大侠其实跳得却也不那么准,有砸在马车边缘的,有一头踉跄在地上的,样子不一而足。有几个跳得猛的,干脆大头朝下的插在土里,手刨脚蹬,也不知道性命有没有大碍。



    马世耀开始是晚上偷着运,后来干脆白天大大方方的运,到了最后直接派人接管了这些仓库料场,并仔细核对了干草,豆子,登记入册。严格控制草料进出,再有附近闲杂人等想要偷运草料的,可就需要马世耀的令箭批条了。



    而随着草场,粮仓等地的和平接管,马世耀的胆子也慢慢大了起来。



    暗想当年三国时赤壁大战,吴蜀联军大破八十万曹军。自己记得这诸葛亮只是在七星台上走了一遭,之后又派了关羽带着两千来人,在华容道劫了曹操那么一下子,其他好像也没干什么正经事,最后却独得了荆襄九郡。



    如今同样也是联军大破建虏的十万铁骑,虽然大侠们在城内苦战能有那么一些功劳吧,但我最后这七千精锐抄截了多铎的腹背要害,才是真正的胜负之手。



    论功劳,自己比当年诸葛武侯在赤壁大战中的贡献还要强上几分,那是不是也意味着,自己可以适当的多占一些胜果。比如这潼关所有权的问题,其实就很值得商榷一下......



    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最开始马世耀只犹犹豫豫的占据了草料场和粮仓。后来看武备库和银库也没人驻守,虽然已经是个空壳,马世耀也还是派人,一个个的分别接管了过来。



    再接下来,马世耀发现连钟鼓楼、城墙和城门等关卡隘口处也没有大侠驻守。于是他仗着胆子,一一派上了自己的人手接管,并进行轮值驻守。



    这些大侠们自然也都看到马世耀在城墙、隘口上的这些动作,可他们既不欢迎,也不恼怒,就如同没看见一般。你接管你的,我忙活我的,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到了最后,除了潼关城的督师衙门和城北那一片大侠们临时搭建窝棚一般的营地外,整个潼关城居然又神奇的回到了马世耀的手中。



    马世耀看形势大好,急忙让牛道士起草,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给大顺皇帝李自成送去了潼关之役的报捷文书。



    而既然称之为是报捷文书,结果便是最重要的。至于过程,马世耀免不了加了一点点春秋笔法和曲笔之处。



    凭着自己几千人的力量,一举击溃建虏西路十万大军,还一路追杀敌酋多铎近百里,斩获首级无数。这份功劳称之为盖世奇功也丝毫不嫌过分。



    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大顺国面临灭国之危的情况下,是巫山伯大人硬生生的扳回了一城。才守住了陕西的门户。自己的这番功劳,稍微夸耀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自己这个“巫山伯”是不是也该顺理成章的改为“巫山侯”了呢。



    在细节方面,马世耀和牛道士倒是反复修改润色了多次,由于当时城内是究竟如何打赢的,马世耀也并不清楚。于是他又问了一些当时在潼关城内的哨探。



    可这哨探说什么的都有,大侠们似乎也没用什么奇谋妙策,就是一味的死冲蛮打,最后不知怎地就稀里糊涂的赢了。



    牛道士觉得这样不行,细节上不能服人,于是干脆去城里的书局买了一套。又请来两个擅长三国的说书先生,他们在屋子秘密商量了半天,几易其稿,终于把这份告捷文书写得像模像样。



    其中城内大战的情节,马世耀重点参考了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樊城和火烧博望坡这三场大战的内容。



    说的是自己使了一出鱼目混珠的连环之计,先是在城前诈降,结果故意露出行藏,让敌酋多铎看出破绽,于是假意败走,留下一个潼关的空城给建虏。



    建虏不识这连环混珠之计,见自己败走,便彻底放下戒心。派伪王耿仲明领大军入城。到了晚上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北风。自己埋伏在城中的细作,点燃事先布置在百姓家中的硫磺焰硝。



    一时间烈焰焚城,城外的多铎慌忙派兵入城救火。不想又中了自己的埋伏。被他率领精兵抄截了清军的后路,把多铎堵在城中......



    因为后面的事情都是马世耀亲身经历的,自然写得顺畅。自己在什么方位,如何布置的队伍。清军是怎样应对的。自己又是怎样分割的敌人后翼人马,多铎如何的不计伤亡,派出骑兵冲阵。自己又指派哪几位大将进行破营、堵截追杀。



    至于前面的,更多的却是一些细节描写。两个说书先生也卖弄生平本领,把这一段细节编排得曲折精彩,语言生动。运用评书技法,将书扣拴得入情入理,一个系着一个,紧密异常。



    比如耿仲明进入城中嚣张跋扈,强抢民女。而民女抵死不从,最后含恨碰柱而亡。这耿仲明禽兽不如,不但不以为意,相反陈尸于大堂之上,还叫来酒菜豪饮不止,就连其中饮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捷报中都编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醉酒后的耿仲明躺卧在督师府的大堂上,呼噜连天。自己潜伏的细作隐在后殿的柴草堆中,听到了一切,怒火中烧,牙关咬破嘴唇,鲜血直流。不小心却碰出了响动。有建虏士卒闻声巡查过来,这兵士急中生智,衔了根空心草杆,闭住呼吸,才堪堪躲过搜查。到了晚上,北风突起……



    这些城内的细节,被写得惊险纷呈,扣人心弦。一环之中又套了一环,层层相扣。



    等最后整个的捷报写完,竟然足足有万字之多。马世耀叫人读了几遍,只觉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只可惜不能卖到书局之中,否则弄一个“潼关纸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



    最后马世耀郑重的加盖了自己的关防大印,将捷报快马送回了长安。



    可这边等捷报送出去了,那边马世耀也冷静了下来,咂摸了一下滋味,觉得自己可能有些鲁莽了。



    大概是这捷报当时写得太过顺畅,自己一时间有点忘乎所以了。忘了潼关城现在虽然大部分都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可这督师衙门还在大侠的手中呢。



    在今天早上的时候,督师衙门的门口还特意加了哨岗,两个门神爷般粗壮的军汉分立两侧,不让闲杂人等进内探看。



    显然大侠们虽然对城防一类的不感兴趣,可唯独对这督师衙门却不肯相让。而且颇有长久驻扎下来的意思。



    马世耀找来牛道士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些大侠到底想要什么。



    要说想霸占潼关吧,却放任着城墙,城门等地不管,让自己随意地接管驻防。



    要说是心向大顺的义气之举吧,却还死死占着督师衙门不放。又在潼关北城搭起了一堆窝棚般的营垒,明显是准备长期久住下来的样子。



    这潼关城虽然不大,可找几处大宅子却也不难,为什么偏偏要占着督师衙门这块地方呢。那里面死了那么多人,到现在连尸体都没运出来,就不瘆得慌么?



    如今捷报已经传回了长安,那是万难更改了。自己也是高兴之余,把这个报捷的文书写得略微有些夸张了。



    估计皇帝陛下一接到这捷报后,便会立刻派人前来查看。如果长安的来人看到督师衙门的情况,自己又该如何解释?



    这督师衙门在潼关之中,就相当于北京中心的皇宫一样。其政治意义更大于实际作用。哪一方占据了,哪一方就等于代表了城内的正统和主权。



    在这一点上,自己是无论如何都糊弄不过去的。



    马世耀尝试着和这些大侠交流一番,可是也不知道这些大侠们都在忙什么,一个个都行色匆匆,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市集街道,还是士兵把守的府库衙门里,这些大侠们都是一路急奔,竟找不到几个能稳稳当当,缓步而行的。



    马世耀好不容易拦住了几个大侠,可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一言不发。有的还能听着马世耀讲上几句,有的干脆不等马世耀讲完,直接转身离去。



    他这边还斟字酌句,拐弯抹角的往督师衙门的归属问题上引导呢,那边大侠们竟然招呼都不打一下,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大大的背影给自己,简直的不知礼数!



    这两天手下的哨探也不断回来禀报,似乎大侠们的人数,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多。



    督师衙门的附近,马世耀是自己亲自看过的,除了门口身材高大,满身铠甲的那两个守门士兵外,有时候一整天的也不见出来几个人。



    即便偶尔出来的那一两个人,也都是赤手空拳,穿着寝宅里的中衣,丝毫没有什么防备的样子。



    至于城北大侠们所住的那些营寨窝棚里,里面倒是应该住了不少人。不过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明显的人数少了许多,估计是战后疲惫,都躲在里面休整养伤。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窝棚的周围,只围了一圈薄木栅,里外的透光。四周既没挖壕沟,也没设鹿角,更谈不上什么悬楼暗哨了。



    有几个哨探大着胆子走到近处,探看窝棚内的布置。居然也没有大侠出来制止。



    在木栅的里面,就是一排排拥挤的树皮窝棚,密密麻麻的挤在一处。哨探们很快就探明了一切,甚至还画了几张营寨里面详细的部署图样送给马世耀。



    马世耀拿着这大侠们的营寨的地图,皱着眉头端详了半天,心中疑惑不已。暗想就是一个入伍半年的旗总,也不至于把营寨扎得如此乱七八糟。



    拥挤堵塞,胡乱搭建也就不说了,这营寨左右居然没有半点水源,而营寨的后面干脆就是黄河天险的悬崖峭壁。连一条退路都没有,这可绝对犯了兵家大忌,简直称得上死地中的死地。



    即便是兵书中的反面例子,也不可能把这么多的疏漏之处全都安排到了一起。即便是村里逃难饥民的临时营地,也不会搭建得如此丑陋不堪。



    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如今潼关城既已守住,这大侠们看来也就没什么用了。



    最重要的是,马世耀觉得这两天自己完全看破了这些大侠们的虚实,原来还以为能正面击败多铎的八旗铁骑,那不一定是怎样的虎狼之师,可是如今看了这些大侠们的行动做派,扎营部署。觉得也不过是泛泛之辈。



    而且他也暗自盘算过大侠们的人数,按照自己的推算,在那一晚的潼关大战中,大侠们的死伤很可能达到了十之八九,可以说死伤掺重。



    即便剩下的这些大侠,也应该人人带伤,大大地伤了元气。如今又齐聚在城北一隅,不如......



    想到此,马世耀的眼中不由闪过了一丝阴鸷之气。

58xs8.com